浅析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其引导

2014-05-30 03:03李雪胡沫
学理论·上 2014年7期
关键词:社交网络网络文化思想道德

李雪 胡沫

摘 要: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社交网络这种新型的互联网服务日益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富有的真实性、开放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性成为广受大学生欢迎的重要原因。社交网络在满足大学生人际交往、互动娱乐、情感宣泄需求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带来了诸多隐患,这些隐患應引起高校的重视,并因势利导、积极渗透、引导社交网络合理健康发展,并借此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网络阵地。

关键词:网络文化;社交网络;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190-03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断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今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网络,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环境已经形成,人们在不经意间已步入了一个网络时代[1]。而由此衍生出来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归根结底在于人们如何利用它、掌握它、发展它。

一、社交网络的现状及特征

SN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了六度分隔理论,简而言之即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2]。

(一)社交网络的现状

随着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网络在北美地区的风靡,我国本土SNS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纵观我国SNS社交网络,主要涉及这几类:(1)娱乐型,如亿友友、碰碰网、网友天下等;(2)商务型,如天际网、楚现会、联系家等;(3)校园型,如校内网、占座网、人人网等;(4)婚介婚嫁类,如世纪佳缘、红娘网等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社交网络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社交网络市场规模为43.8亿元,较2010年的32.0亿元增长37.1%。另外,预计2014年中国社交网络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96.4亿元)。2011年中国社交网络用户规模达到3.7亿人。从增长率来看,未来三年中国社交网络用户规模的增长逐渐趋于平稳,预计2014年社交网络用户规模将会达到5.1亿。

(二)社交网络的特征

社交网络作为一种交际网络,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

1.多样性。目前国内社交网站很多,用户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其中,校园类SNS网站中校内网、占座网成为在校生选择展示自我的新方式;家庭模式的SNS网站“我家我秀”、“家家连”可以说是国内家庭男女老少乐此不疲沟通的天堂;还有定位于商务类SNS的“一起网”,白领休闲、拓展朋友圈的“海内网”、“MySpace”等,都让现代人们的生活向简单、横向迈进。

2.互动性。SNS能更便捷地分享个体所拥有的微内容,在校内网浏览任何页面时,只要点击“分享”,你就能在自己及好友的页面同步显示选取内容,并附上自己的评论,通过隐私设置与指定的群体分享,省去了博客的一系列人工操作。

3.真实性。SNS社交网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网络的匿名性特征,以实名制为基本网络情境,以拓展用户的现实社交圈为主要特色,使得用户以鲜活真实的姿态出现,大大增加了交往的可信度,实现了社会情感的穿透[3]。

二、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当前,社交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得如火如荼,大学生作为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青年群体,很快就对社交网络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网络活动的新兴载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真实性下的自我约束。由于SNS社交网站采用实名制注册,所以用户的网络空间身份基本上是真实的。这与传统的匿名网络世界不同,它可以规避用户借网络身份的隐匿而随意发表一些不真实的信息,扰乱人心;也可以避免个别用户发表言论进行人身攻击,图一时之快;还可以克服个别用户为了寻求刺激、吸引大众眼球而进行不道德的行为。而且,因为“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社交网站中,交流群体大部分都是熟人或者是亲朋好友,很多人都会注重自身影响,语言措辞都会格外注意,有效减少了个别用户的出格行为。同时,在许多网站中,它们都会附带着很多游戏,比如“偷菜”、“抢车位”等,在实名制注册下,人们都会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理性参与游戏互动,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许多大学生都表明,一方面,基于个人的形象考虑,他们都会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在SNS社交网站中,他们能够感受到良好的“空气质量”,人与人之间能够很文雅地沟通,从而无形中提高了人们的道德素质。

2.便捷性下的关系维护。随着SNS社交网络越来越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对这些大学生而言,SNS社交网络节省了时间,提升了交往效率。社会联系取决于社会的接触时间,而现在大学生的作息时间地点都不同,上课、自习、生活等都比较分散,不再是像以前那种固定在一个场所,这对于人际交往的要求就更高了。SNS社交网络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不需要随时随地面对面地沟通,只需一个留言或者是一个图片就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样,他们也可以通过朋友圈或者是他人的空间动态结交兴趣相投的朋友,这对于在经济上依赖父母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节省了一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这些陌生人都是以自己的朋友为中介枢纽,这样一群知根知底的朋友就可以使你放下心理的戒备。

3.无束缚下的自我实现。由于社交网络是处于开放状态,所以大学生可以通过传照片、写日志来自娱自乐,就好比快乐时哼歌并非为别人演唱一样,他们通过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片段,完成的实际上是主我和客我之间交流对话的自我传播,从而使大学生获得足够的满足感。同时,网上交流也有利于实现完整的真实的自我。社会心理学家巴格研究发现: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发现实际的自我,而网上交往更容易发现真正的自我,与面对面的交往者相比,网上交往者在展示真正的自我方面更成功[4]。这是因为在面对面交谈中,会产生拘束感,对年龄、相貌、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地位等外在个体因素会产生出更多的兴趣,而对于兴趣、爱好、性格等内化的品格结构性因素则会降为次要地位。所以,在SNS社交网络中,人们可以借助这种优势更好地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更加深入地去探讨文学爱好、生活感悟、交友信息等私密话题。总之,可以这样说,SNS社交网络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维系了彼此间的友谊。

(二)消极影响

社交网络作为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新生儿,毫不例外也具有两面性,如果正确利用,它会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重大作用,但虚拟的网络并不是一个纯净、健康的虚拟天地,它所传递的不良信息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负面的影响。

1.“亚健康”文化圈带来的自恋风潮。在大学生自己认可的好友圈内,大家相互之间可以分享信息、制造话题。现在打开朋友圈,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分享心灵鸡汤,也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生活世界。很多人把这种行为称为“分享”,他们吃一餐饭或者去一处旅游都要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分享,有的人甚至将其拉肚子或者感冒发烧的状态记录下来。在他们看来,如果不分享,就不能证明他存在过,“我分享故我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与朋友间的互动,一个人高兴或难过都希望得到朋友的关注、评论。这种持续的关注和评论反复地延续,那么就会引起人们的从众心理,你分享我评论,那么我分享你也要评论,于是让分享者彼此之间在自恋中打发掉很多闲散时间。

2.实名制网游带来的“无法自拔”。随着SNS社交网络日益成熟,除了可以写日志、传照片、发评论外,在网站应用中还出现了许多网页游戏,这些游戏使得学生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以QQ游戏为例,一夜成名的“偷菜”、“抢车位”俘虏了大学生的心,他们有的人不吃饭,有的半夜起来偷菜,更有甚者,因为好友将其“菜”偷走还拳脚相向。这种趋势同样也引起了开发商的注意,例如“人人网”就把打造中国最大的SNS社交网页游戏平台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利益的驱使下,网页游戏就做得越来越诱人,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于是许多大学生进入实名制社交网络并不是单纯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有的就仅仅是为了赚取积分、赚信誉等,从而可以在朋友圈里面炫耀,引起别人的敬佩。

3.随意性注册带来的攀比之风。在随处可见的社交网络中,但凡在注册时需要簡单的个人资料的,大学生都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记录在此。在这些浅层信息当中,人们根本无法判断其真实的长相、身高、容貌等等,究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因为过度的包装。在微博圈、人人圈等各种圈中都可以看到同学晒自己的新包、新化妆品、新首饰、新发型,由于是比较熟悉的朋友或者同学,就会讨论彼此的购买地址,然后就“跟风”做同样的事情。近日,一个网络词语——“奢华”的流行很具有代表性,很多同学认为具有“高大上”特征的都是“奢华”的表现。在此观念影响下,现在学生不仅仅是在宿舍或者班上炫耀,更有意愿将其置于朋友圈中,让大家给他评论,分享所谓的“奢华”,这种现象自然而然就会攀比起来,而且格调也会越来越高。

三、合理引导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的代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长起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情感特征,譬如他们对于传统“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逆反心理,这些特性使其思想道德更趋复杂性。因此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利用网络新技术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借助互动平台,增强德育效果

教师和学生工作者都应改变与学生沟通的固有模式,可以通过注册SNS社交网站,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因为大多数公共主页的关注者数量是没有上限的,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去关注教育工作者的动态。同时,SNS社交网站也可以成为高校民主交流的平台,教育工作者将身边有趣的事情通过文字或者图片放在网站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就无形之中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他们所发布的信息就要传递一种正能量,积极引导学生向“真善美”靠近。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才能获得学生的信服与尊敬,提高学生事务性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加强交流合作,提升教育能力

由于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大部分SNS网络虽然是实名制注册,网络交往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因此,涉世不深、社会阅历较浅的大学生们往往成了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实施侵害的主要对象。教育工作者可以经常组织开展小组讨论会议,针对网上热议的话题,大家畅所欲言,这种讨论能使其大胆发表意见,克服面对面的拘束,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在讨论中学习并获得提高,从而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种交流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展开合理引导,提高自控能力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与人交往的同时,也要注意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时,合理汲取信息和选择网络服务。大学生不要将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带入生活中,不仅会危害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会影响到周围的群体,造成恶劣影响和后果。大学生应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和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成为SNS网络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而不只是媒介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够积极抵御网络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充分主动地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培方.网络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9).

[2]高涵.SNS对大学生的影响及高校的应对措施[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1(5).

[3]纪振强.社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J].高校管理与发展,2011(6).

[4]尚琼琼.SNS与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青年记者,2010(11).

猜你喜欢
社交网络网络文化思想道德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基于图片分享为核心的社交网络应用分析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