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讨论式教学法在“国际关系史”课程中的运用

2014-05-30 02:21王海滨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效果高校

王海滨

摘 要:在高校“国际关系史”课程的授课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氛围与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一般包括问题导入、课前准备、课堂讨论以及教师总结四个步骤。为了使讨论式教学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选择恰当的讨论题目,掌握好课堂讨论的方向、进度与氛围,并尽力使更多的学生加入讨论之中。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国际关系史 高校 教学效果

“国际关系史”是很多高校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以及外交学等专业开设的本科课程。这门课程的内容时空跨度大且纷繁复杂,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对于达到该课程的授课目的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经验和认识是,在该门课程中的运用“双向教学法”特别是“讨论式教学法”对于达成教学目的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优点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交换看法,相互启发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国际关系史”的授课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国际关系史”的部分授课教师仍习惯于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在这一单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灌输”的地位,虽然现在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授课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并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事件的时空距离,但从本质上来讲,多媒体教学手段仍是一种单向教学手段,没有改变学生作为“信息接收器”的被动地位与角色。而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则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角色与中心地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我国政府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明确指出,为了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我国的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因此,在“国际关系史”的授课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尤为必要。在这门课程中使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主动探求国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本质与缘由,自觉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和解释相关事件,这有利于养成和锻炼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勇气和能力”。

3、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在授课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将会在组织教学中遇到更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与情况,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更为开阔的分析视域,以及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因此,讨论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驱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4、有助于改进教学氛围

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与学生课堂角色的传统差别,打破了师生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与壁垒。学生的发言、“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对话和讨论,以及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和老师的灵感,激发了研究热情与智慧“火花”,从而大大改进了教学整体氛围。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

在“国际关系史”的授课中,组织和实施对某一教学内容的讨论一般要分为四个步骤,即问题导入、课前准备、课堂讨论与教师总结。

1、问题导入

一般而言,在讨论课之前,教师须针对讨论课拟讨论问题的时空背景与历史渊源加以铺垫性总体阐述,导出问题之所在,点明问题的焦点与核心,以及对问题潜在的不同观点与见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涉及该问题的主要学术成果与学术资源,以便学生课后准备。这一环节的实质是布置讨论课的任务,是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的起点。

2、课前准备

在正式讨论课之前,学生自觉查阅相关文献,对问题加以主动研究。受教师委托,班长按照个人基本观点与认识的不同,对学生加以分组。此后,各小组通过内部协商的方式推荐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各小组首先进行集体研究并进行组内讨论,在此基础上撰写反映其集体观点的报告,并推举本组的发言人准备参加课堂陈述与辩论。在这一过程中,班长和各小组的组长发挥重要的组织作用,教师应与班长和组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以及时了解情况并加以指导。这一环节是讨论式教学法得以成功施行的重要基础,并直接影响着课堂讨论的效果。

3、 课堂讨论

在前期準备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一般而言,课堂讨论至少包括三个波次的发言。在第一波发言中,各小组依次选派代表陈述本小组的集体观点与看法,而教师则在第一次小组代表发言后,提炼出各小组的核心观点与论据,并指出其差别与矛盾。在第二波发言中,各小组代表依次深度论述自己观点的论据与理由,并对其他小组的观点和论据提出质疑和否定的理由。在第三波发言中,各小组代表主要是反驳其他小组的质疑与否定,并进一步证明本小组的观点与见解。当然,课堂讨论绝不限于以上三个波次的发言,如果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或者各小组在讨论中获得新的想法、灵感与启迪,并希望表达更多的意见和见解,教师可以视情况允许小组进行更多波次的发言。课堂讨论是“讨论式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展示自己思想与认识,以及各种观点相互汇聚与碰撞的舞台。在这一环节,应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中心作用,而教师扮演组织者与协调员的角色,但是,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与艺术,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课堂讨论效果的好坏。

4、 教师总结

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课堂讨论的过程和结果给予总结,主要包括:教师应对每一组的核心观点、主要论据以及基本论证情况进行高度概括性总结;对各组观点的差异与矛盾加以对比性梳理;对各组在辩论中的表现与优缺点进行客观点评;最后,针对所讨论的问题,教师还应进一步扩宽学生的分析频谱,升华学生的认识高度。在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再次变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总结中不仅应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主动探索与认知,而且也要指出学生认识问题的不足与偏颇,并对学生的研究方法以及分析问题的方式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该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即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具备独立分析与研究的能力,最终将学生由“待哺者”变为“狩猎者”,并成为“创新型”人才。

三、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使讨论式教学法在“国际关系史”的授课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恰当的讨论题目

在“国际关系史”的授课中“要理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只有“适宜讨论”的内容才能使用这一教学方法。根据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国际关系史”课程中“适宜讨论”的教学内容或者选题,是指那些“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或者“面临重大战略选择及政策调整”的国际事件及问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并不存在标准的正确答案,既不能以今日眼光来评判历史决策与结果,也不能将历史最终选择的事实作为衡量历史战略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我们讨论相关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国际关系事件加深事实及理论的认识与把握。

2、注意掌握课堂讨论的方向、进度与气氛

为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在与学生协商的基础上,在讨论正式开始之前明确课堂发言及讨论的规则,主要是明确规定发言时间、讨论与主题直接相关性、论据有力性以及论证简洁性。制定以及遵守这些规则将对课堂讨论活动的成功开展发挥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然而,“讨论课的形式决定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从学生中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才是最让人激动的结果,因此教师不可能也不应当完全按预先的安排控制课堂。”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发挥灵活的协调作用以及高超的驾驭能力。

在讨论中,当学生偏离主题或者纠缠于支根末节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回到讨论的主方向上;当学生为某一具体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需要对各方阐述的理由进行客观评论,并提示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讨论;当课堂讨论出现沉寂之时,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启发或者暗示,从而推动讨论的继续进行,而如果学生在讨论中情绪过于激烈,教师应以适当话语或幽默言行化解学生不必要的偏激与对抗,从而保持课堂讨论始终处在合理的“温度区间”;而如果在讨论中出现了“宝贵”的新思想或者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教师应顺势而为,引导学生利用一定时间展开进一步讨论,而不应因时间限制而压制此类讨论。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发言和讨论环节,当教师出于各种需要参与其中之时,必须避免再次将自身置于主导地位,而是应该继续发挥学生的中心作用。在讨论中,教师应以亲切和蔼的话语和眼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而鼓舞学生的参与热情。

3、 尽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发言与讨论

上文已经指出,讨论式教学法的主要优点之一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将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如果在课堂讨论中,只有少数学生“垄断”发言,必将损害其他学生的学习及参与热情。因此,一方面,每一个小组在选派代表发言时,都应尽量安排更多的组员发言,教师也应为此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而另一方面,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以及各小组应该鼓励小组代表之外的其他學生积极参与辩论,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之中,并藉此实现课堂参与机会的“均等化”。

除了以上论述的内容之外,为了更好地发挥讨论式教学法的优势,教师还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情境的不同,将讨论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及手段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方.教学基本理论与课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华,吴云勇.互动式教学模式分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7/30/content_20605477_2.htm.

[4]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4).

[5]周丽娟,欧阳渊.试析讨论式教学的误区及原因探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效果高校
讨论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思品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准备策略分析
浅谈讨论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