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萍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10-01 作为一个老师,会经常听本校的同事或者外校老师的公开课,在听课之前,我们会先看到老师的上课教案,有的老师教案写的那叫一个好,但听完课,反响平平,没有出彩的地方,不懂得打蛇随棍上,只懂得按部就班,不重视教学生成、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甚至扼杀了动态生成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必须抓住课堂中的一些动态的生成性资源,倡导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允许学生犯合理性错误,从他们的反应中及时地判断、选择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当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成不变地上演“教案剧”,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互动的动态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更要追求课堂的有效生成。
我将以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来说明,唯有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才能达到学生情感的绽放、个性的张扬和信心的重塑:
一、化解尴尬,生成情感的绽放
我记得2006年9月,正是高一新生刚入学时,师生彼此情况不熟悉。我在第一阶段没有上正课,安排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新生们交流讨论着:“Whats your fathers name? Whats your mothers name?What is he/she?Do you love them?”学生们在争先恐后地表达着:“My father is a farmer.I love him.”“My mother is a teacher.”“I have a happy family.”……突然,一个学 生站起来低着头说:“Idont like my family.BecauseI dont have my mother。”突如其来的一句“没有母亲”让本来热情讨论的学生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学生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位没有母亲的男生,教室里的气氛很尴尬。此时,我也愣了一下,走到了这位男生的身边说道:“Im so sorry to hear that.But dont be sad because our class is a big family.Everyone loves you.”说完,老师又把 目光转向了班级的其他同学:“Do you love him? Who wants to be good friends with him?”“Me!”“Me,too!”一只只高高举起的手,男孩的眼里分明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爱心育人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以及信念,并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面对学生“I dont like my family”的回答,老师没有忽略,而是把握了这个教育契机,在这个洋溢着爱的课堂,让学生得到教师的关爱、得到同学的友爱。这一切都向我们生动地说明了,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职责是: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爱的阳光,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地绽放。
二、捕捉意外,生成个性张扬
老师上课提问时,很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回答,特别是开公开课的时候,比如,上高中必修I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我刚好听了一节开公开课,在引入新课Journey Down The Mekong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Do you like travelling?Which kind of transport do you prefer to use:bus or train?”同学站起来给出了老师“期待的答案———Yes!Because its interesting;I like travelling by bus,because its cheap。”可就在老师提问下一个学生,他给出了与众不同的回答:“No,I dont, but when I travel,I want to go by plane.”很可惜,老师马上示意让他坐下了,没有进一步关注这名学生“不喜欢”的原因,为什么要搭飞机。只是按部就班地去提问下一位同学,而接下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全是“按照老师的思路,给出了老师期待的答案”,课堂教学也在按着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着。而另一位教师却巧妙地处理并利用了课堂中的意外。巧妙地结合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表达各自的观点。让不同感受、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尊重学生们的独特感受。面对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教师是果断制止,还是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这是考验教师教学机智的关键。我想对于这位学生的“No,Idont!” 的回答不是跟老师对着干,而是他真的不喜欢。面对学生们自己 的理解,老师不是一带而过,而是机智地引导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个性得到张扬。
三、善待错误,生成信心的重塑
人教版高中必修1,上课教师在呈现、讲解有关“品质”的新词汇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adjective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yourself?”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用新学的词汇回答:“I am hard-working”“I am friendly.”“I am warm-hearted.”……听着学生们流利的回答,老师不 时地点着头。这时,一位男生站起来,结结巴巴地回答:“I,I,I am cruel.”听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回答,其他同学不由地发出了哄笑。此时,这位男生脸“唰”地变红了,老师听到这样的答案也愣了一下,但她很快继续和这位学生交流了起来。“Really? I dont think so.”同时,老师指向了大屏幕 上呈现的新词汇图片:“You are generous”“You are honest”“You are active”在老师一遍遍耐心地鼓励和帮助下,最后这名男生终于会用课上老师新教的词汇回答出:“Yes,I am brave.” “Yes,I am determined.”看到学生由不会 到会,由生疏到熟练运用,老师也由衷地笑了,在老师的带动下,全体同学把热烈的鼓掌送给了这位男生,此时的他满怀信心地坐下了。接着,老师又幽默地对学生们说道:“You are not cruel,you are a handsome boy.”整个一节课,这位学生不再低垂着头,而是读得更有力,学的更有劲了。
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教师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呵护出错学生脆弱的情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在本課的教学中,对随口说了一个“cruel”单词的学生。老师没有轻易地忽略,而是恰当地抓住了这个生成的时机,巧妙地处理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进一步激发了他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重塑了信心。
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的三点思考:
第一,善于捕捉“生成性资源”。课堂生成不是按教案机械地按部就班,而是教师在上课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对话、探讨、摩擦甚至碰撞中,超出教师预期、教案规定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关注,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他们的神情,关注他们的问与答,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并利用一些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在“动态生成”学习中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第二,善于激发“生成性资源”。教学中要坚持师生平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课堂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下进行。让学生尽情地流露内心的想法。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误区,要细心、耐心地说服。如果是学生的错误想法,而且是大多数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珍惜学生的错误,多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第三,及时解决“生成性资源” 。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即要求老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甚至更高一层的知识,特别是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衔接的地方。当回答涉及更高一层的知识问题时,老师可以用形象的比喻讲出来。越是动态生成、机智灵活的课堂,越是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领。
实践证明,我们的 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光靠我们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做好教学预设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引导重要,但是学生主体参与更重要。及时把握并利用一些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在“动态生成”学习中激发、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爱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