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47-01 近幾年,我校全面开展了实施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形式上经历了分分合合,但学校领导以及各位教师的决心和热情却丝毫未减,我们二年级的老师们也在积极的渗透,积极的探索、实践着: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其实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通过合作,获得哪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了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是对学生人格的整体培养。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出蓬勃的生命与活力,课堂教学才能得以优化,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老师又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如何让学生都能有说话的机会,全靠老师提问是不可能的,因为老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所有的学生都回答问题,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可以在小组里尽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成为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同时,日久天长循序渐进,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常规课堂教学仍然是其主要组织形式。然而常规教学也有其不同于普通课堂之处。识字是本学年段的重头戏,在识字环节中小组检测让我们尝到了课堂改革的甜头。这一环节中,我给每个小组发放了《生字检测卡》。我们班有12个小组,平均每组4人,由小组长组织组员逐一认读生字,保证了每名学生都有开口读词认字的机会,同时老师可以一目了然地在检测卡上看到学生的识字情况反馈。如果遇到某字不认识,小组长或其他组员可随时辅导该生认字,虽然多少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我们觉得效果还不错。这样的小组检测若如果长期开展,既能培养合格的小组长,还能为高年级的“导式课堂”做好铺垫。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词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另外我还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在这一过程中我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来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下学期我们就是三年级了,小组合作就要从渗透转向正式介入。“先学后教,学案导读,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选用时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相互结合;作为一种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系统进行培养。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求知、自主学习的主体精神,经独立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获取知识,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唯其如此,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才能在实践中扎根、发扬光大,并获得喜人的教学硕果。
谈到这里我想说说我的观察和几点思考:
1.我在分组时每组从能力和成绩都力求好中差相结合,但是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积累有差异,小组合作成了优势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们在讨论和集体交流中无疑成了中心人物,而那几位弱势学生成了旁观者,学习讨论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最后小组合作再也不关他们的事了。如果把学困生分在一起,老师参与其中引导是否可行呢?
2.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因学科、因年级的不同锁定的目标不同。我认为一、二年级孩子开展合作学习应该以互相帮助,检查学习情况,培养合作意识为主。而不是讨论、自学。试问刚入学学汉语拼音能是讨论解决得了的吗?还应以教师教为主。我个人以为,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要慎用。阅读课的教学更讲究的是个体的独特感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不是在所谓的合作中取得相对一致的结果。
当然合作学习随着我们应用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让我们大家都来做个教学上的有心人,遇到问题,及时应对,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早日让它成为我们教学上真正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