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生逆境,十之八九,人们总会遇到挫折。在遇到挫折时,由于态度不同,它给人们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培养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挫折,对应对人生挑战来说尤为重要。
关键词:案例;德育工作;耐挫力
初中学生普遍存在耐挫力低下的问题。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近几年发生在校园里的几个案例。
一、真实案例触目惊心
案例一:2011年5月10日,本人所管理的八年级102班(重点班),两名学生因谈恋爱,我找其谈话。他们回到宿舍后很不服气,第二天竟双双离校出走,理由是被班主任批评了,心里不好受,不想上课,要到外面放松几天。
案例二:2010年9月15日,八年级学生韦××上课睡觉,数学老师叫其站起来。该生怒瞪老师,摔课本,然后冲出教室,并发誓不再听该数学老师的课。
案例三:某班有位同学因老师要求他重新改写作文,竟然将自己的本子撕破,与老师顶撞。埋怨语文老师对学生要求过高,给学生的压力太大。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当代青少年的耐挫能力为什么会这么差?又有什么措施能提高青少年的耐挫能力呢?
二、青少年耐挫能力差的成因分析
1.学校德育工作欠缺,耐挫教育形同虚设
耐挫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耐挫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然而,目前很多学校仍然以分数为中心,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心理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片面提倡“赏识教育”,过分强调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忽视耐挫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流于形式,只要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崇高目标。而对这些理想、目标的实现,必然要遇到的曲折、艰难、痛苦、失败,却教育不到位,耐挫教育的课程设置、活动时间和活动载体都没有很好地落实。
2.家长观念错位,溺爱子女,使子女缺少挫折体验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采取放纵和满足的方式,从不让孩子受“苦”。很多家长认为自己这一代人过去生活得太苦太累,现在条件好了,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子女吃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累。因此,对子女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将原本应该由子女承担的劳动包办下来,不让子女参加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对子女过分溺爱,致使子女从小养成了娇里娇气,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性。“娇惯出懦儿”,家长这种娇惯的做法对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和耐挫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3.实践活动少、劳动锻炼的机会少
父母不让子女参加劳动,孩子们享受着父母从小学到中学的“一条龙”优质服务,生活无忧无虑,从来没有吃过苦,事非经过不知难。温室里长大的子女缺少了生活的磨炼和克服困难的体验,耐挫能力自然不会强。
三、培养初中学生耐挫力的几点建议
1.家校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学校要从培养合格接班人,家长要从培养合格下一代的高度来重视青少年的耐挫教育。学校要将挫折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充分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等阵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大力宣传耐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正面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勇于面对挫折,善于战胜挫折。
2.创设情境,开展有益于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的班级活动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包括家庭环境、个性特征等,及时掌握学生心态;
(2)召开耐挫教育专题班会;介绍名人和身边榜样(张海迪①、洪战辉②、本校优秀学生)的成长经历;
(3)举行“自古英雄多磨难”的班级演讲会,激励学生战胜
挫折;
(4)让科任教师通过课堂、作业、纪律有意施压,给学生制造挫折,讓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3.春风化雨,调适人际关系
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他的心里就常会被挫折感所占据。部分学生由于一些小小的矛盾、摩擦,就可能使同学关系很紧张;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想交朋友却感到知音难觅,由此引发内心的挫折感;一些学生在受到老师批评之后,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挫折感,最终影响其学习情绪,甚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习惯。
作为教师,应适时培养学生的耐挫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锻炼学生的耐挫力。让学生明白,在挫折面前,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终究会解决。挫折不可避免,挫折的经历是痛苦的,但挫折并不可怕。一个人的耐挫能力提高了,在挫折降临时就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用理性的思考和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克服困难,眼前便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朱静慧.学生耐挫力教育探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作者简介:吴日锋,男,1962.08,本科,广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初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