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的自由观

2014-05-30 18:24张亭轩溯悦
青年文学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逍遥游庄子

张亭 轩溯悦

摘 要:自由是人人都无限向往的理想境界,古今中外对自由实现的问题进行探索的哲学家浩如繁星,而其中尤以庄子最为突出。本文以庄子的自由思想为主线,形成了庄子自由观的逻辑起点——自由的异化。

关键词:庄子;自由观;逍遥游

作者简介:张亭,女,1989年8月生,河北省廊坊市人,河北大学研究生政法学院2012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轩溯悦,女,1988年6月生,山东省郓城县人,河北大学研究生政法学院2012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01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一、逍遥游——庄子自由观的逻辑起点

逍遥游实际上就是思想在心灵的无限中遨游,就是无累、无待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既是一种精神体验,又是与万物浑然一体的最高境界。庄子把能够达到这种自由境界的人称为至人、神人、圣人,这些就是庄子追求的理想人格。庄子对先前自由思想的吸收主要体现在了对老子之言和隐士思想的继承上。

1、老子之言和隐士思想

(1)、老子之言。“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体,是世界的起源。人要想得到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就需要按照道的要求去做。老子的“无为”思想表现出了老子用自然原则否定人为原则,体现出了脱离现实、否定实践的空想特质,却揭示了纷扰的世事对人的伤害和冲击。老子认为,与道合一是人格的理想状态,由于“道法自然”,而且万物和人都是由道产生而运动变化,所以实现理想人格的根本就是遵循道的自然本性,应该以自然为本,按照人之道去做以达到与道合一的理想人格。

(2)、隐士思想。隐士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像庄子这样的道家隐士和一般隐士是不同的。他们一方面保持着先前隐士不攀王侯、不图富贵、隐退野外的习惯;另外,他们还著书立说,有着很高的理论修养和理论自觉性。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再一味的与世俗世界保持着距离,而是以一种超然冷静的目光来看待世俗世界,所以他们对于人民的苦、社会的乱和政治的恶看的更为深刻和真切。

2、庄子自由理论的形成

(1)、齐物论——庄子自由观的前提。

庄子主张停止争辩,消除偏见,让事物保持自然的状态,让其自由自在地发展变化。庄子认为,人生的自由与否,关键在于认知主体能否以超越的心态来对待人生境遇的束缚,即能否做到“齐物”。

庄子在“齐物之心”的观照下,将所有构成人生困境的障碍——有无、同异、美丑、得失、荣辱、善恶、贵贱、生死等等从观念上消解,这样一来,人的心灵就从以上的种种束缚中解脱出来,精神因此而超越桎梏获得绝对的自由。因此,可以看出,齐物论是庄子自由观的前提。

(2)、安命论——庄子自由观的基础。庄子认为,天和道是世界的本源,决定了人生的一切。人是万物中的一员,对于先天的命是不能有所损益的。命作为一种先天具备的,人就应该要与它相适应而不能执意去损益。庄子的安命论实质上是以“无为”的形式提供了“有为”的基础,是在顺应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追求自由的,所以庄子的安命论不与他的自由观相抵触,而是庄子自由观的思想基础。

(3)、逍遥游——庄子自由观的实质。庄子所描写的逍遥不是形体外在上的逍遥,而是想象中的纯精神的逍遥。庄子的游是心灵在无穷的精神世界里谧游,就是与最高的实体所进行的交游。当然,庄子的游也含有尘世之游,但它与庄子的“游心”并没有发生冲突,身处世间而心在世外正是庄子的高明之处。庄子生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注定了庄子不能通过社会实践而获得行动上的自由,因此,他只能通过独特的精神修养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获得超现实的精神自由。这也就注定了庄子的游是自然之游、虚无之游、心灵之游。

二、庄子的自由“异化”思想

庄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自由“异化”思想的哲学家之一,成为了早期反异化思想的斗士,这是由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庄子独特的社会视角所导致的。

莊子对仁的认识与儒家是不同的。首先,庄子把仁当成一种内在修养,极力反对儒家提倡的外在的仁义纲常。其次,庄子把仁看成是万事万物间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依存,人与草木、禽兽之间也应该平等相待。庄子认为儒家所谓的仁义道德对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1)、仁义道德成了禁锢人心灵的牢笼,使人的心灵丧失了应有的自由,使得人完全处于纲常的束缚之下。(2)、仁义道德是为虎作伥的工具。庄子对于统治者假借仁义之名残害人性的罪恶行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控诉。

庄子追求的精神自由是超越实然和必然的,但是又不离实然和必然存在于现实之中,在庄子看来,要实现自由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绝仁弃义。庄子认为道德教化虽然是一种治世、救世的方法,但只是治末不治本的方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庄子甚至认为道德行为和道德观念是导致社会祸乱的根源,所以庄子主张返璞归真,摒弃仁义道德。(2)、绝圣弃智。圣人根据社会进步提出了仁义礼智,所以庄子把社会混乱的罪魁祸首归咎于圣人的自作聪明和自以为是。但是庄子所主张的“弃智”“愚民”也不是一般的要把人民引向愚钝之路,而是旨在使人民恢复到淳朴的状态。庄子的立论不仅针对处于被统治地位的老百姓,也针对处于统治地位的人。

虽然庄子的自由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意义,但是其积极意义更为突出。庄子主张的享受自然之美,与自然为友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庄子主张的不被外界所干扰,维持人格独立意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使人学会客观地面对社会,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庄子主张的不被世俗礼仪所牵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得那些更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得以顺利的付诸实践;庄子主张的在有所追求的同时不过分争名夺利对于缓解当代人的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呵护人的本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先谦.庄子集释[A].诸子集成:第三册[Z].上海:上海书店,1986.

[2]王中江.庄子自由理性的特质及其影响——以“游”为中心而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6):65-68.

[3]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78.

[5]陈鼓应.老庄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71.

猜你喜欢
逍遥游庄子
《庄子说》(二十三)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庄子说》(二十二)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
《庄子说》(二十)
以《逍遥游》为例简析庄子自由观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