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马慧娟
头晕是老人的常见病,在老年人中发生率很高。男性可达39%,女性可达57%,一旦出现头晕,患者感觉头重脚轻,看东西旋转,并伴有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晕倒,伴发脑血管意外[1]。甚至危及生命。根据引起头晕的不同病机,传统中医将头晕分为多个证型[2],根据每个证型的不同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
肝火型头晕:表现为头晕,头痛,头痛较为剧烈。伴有目赤口苦,胸肋胀痛,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一般是肝火旺盛,上扰清窍所致。
治晕措施:急按太冲穴,在脚背,足大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凹陷处是太冲穴,力度以感觉微微疼痛为宜,双脚各点按压5分钟,每日2次,一般3-5日即可见效。同时取杭白菊6克,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续5日,即可增强疗效。
阳亢型头晕: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劳累,生气后加重,伴有肢体麻木,手颤抖,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腰膝酸软,等症状。一般是肾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所致。
治晕措施:取牡蛎,石决明各100克,粉碎成末,与夏枯草100克,装入枕套中,做成枕头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头部,可明显改善症状,还可将天麻3克,钩藤5克放入洗净的老鸭腹中,用牙签封口放入蒸锅中,蒸熟后食鸭肉(去掉药物),2日内吃完,每周1次。
痰湿型头晕:表现为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昏昏欲睡等症状。多由脾胃损伤,聚湿生痰,痰蒙清窍所引起。
治晕措施:拍打手背的合谷穴(拇指,食指并拢,肌肉最高处),力度稍微重一点,以不痛为度,持续3分钟。之后换手拍打另一侧。每日早晚各拍打一次,可升清陽降痰浊,宣通气血,消除头晕。同时取陈皮5克,菜菔子(打碎)3克,加开水冲泡,代茶饮用,喝完续水,直至味淡为止。
瘀血型头晕:头晕伴有头部刺痛感,经久不愈,伴有失眠健忘、心悸、精神不振,面唇紫暗等症状。多由感受风,火,痰,日久成瘀,上蒙清窍,清窍失养所致。
治晕措施:取桃仁(捣碎)10克,红花30克,加水1000ml煎煮,煎至200ml时加入蜂蜜100ml,搅拌均匀,关火。放凉后装瓶。每次取其一勺(约10ml)加温水100ml冲服,每日2次。
气血型头晕:表现为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伴有面色苍白,纳差食少,便溏,指甲苍白等症状。多由慢性疾病长期耗损气血或素体脾胃虚弱,以至于气血两虚所致。
治晕措施:取党参6克研成细末,用黄酒调成稠糊状,做成一个药饼,敷于百会穴处,用纱布包裹固定,8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连续7日。也可用葛根6克(纱布包裹),大米50克熬粥,熟后去药包,喝粥,每日1次,连续10日。
阴虚型头晕:表现为经常眩晕,几乎每日都会发作,伴有视力减退、两目干涩、手脚心发热、神疲乏力等症状。多为年老肝肾阴虚或者久病伤肾,肾阴不足,虚火上扰所致。
治晕措施:取怀牛膝15克,黄精10克,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泡脚(温度40℃左右为宜),每次半小时,每日一次。也可将枸杞6克,熟地黄3克,用水冲泡,当茶饮用,每日一剂,连续三日,可起到滋补肝肾,消除头晕的作用。
传统中医治疗头晕颇具优势[3],采取相应的点穴、敷药、食疗、药枕等多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不仅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还易于老年人在家中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O02:317.
[2] 彭怀仁.中华名医方剂大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221.
[3] 吕经纬.温补止晕汤治疗眩晕症3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9,2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