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察力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先决条件。我们应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以及良好的观察品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 观察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43-02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观察力是人有目的、有计划地知觉事物的能力,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先决条件。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人的智力活动的水平。良好的观察能力具有下列的品质和特点:第一,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二,观察具有顺序性、条理性。第三,观察具有理解性,即善于发现某种事物的特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第四,观察具有敏锐性,善于发现一般人所不易发现的或容易忽略的东西,独具慧眼,明察秋毫。《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正是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模型等才抽象概括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含义。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逐步培养其观察能力。
一、观察兴趣的激发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某一事物的感知会比较完整、清晰,就能在充满情趣的课堂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静态和动态图画、卡片、实物等感兴趣,思维容易被激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精心准备实物,制作教具,或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设计一些直观、生动的画面,创设良好的观察情境,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不断激发观察兴趣,提高观察效果,达到真正理解学习内容,掌握知识和方法的目的。
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是“图形的旋转”一课的重难点,如果光凭老师画图讲解,将无法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因此,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图形的旋转,我先出示一个风车,请一名学生用力吹,使风车运动起来。然后,让同桌一起玩这个游戏,要求他们边玩边注意观察。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说说刚才观察到风车是怎样运动的,从而引出“旋转、中心点、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等,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一些色彩鲜艳的图案让学生欣赏,并说出其特点,让他们感受旋转美。最后,分解图案,观察演示旋转的过程,进一步探索图形的旋转特征。这样,在风车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很容易就观察了解到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即中心点、旋转方向和旋转的度数,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二、观察方法的指导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观察效果差与缺乏观察的方法有关,如果指导不得法,不但对学生没有帮助,而且会限制他们的观察能力。因此,要有效地进行观察,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地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指导:
1.全面观察。即对某一事物的一切方面都进行观察,以对事物有全面、彻底的了解。在全面观察时,要先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特征,然后再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我一改过去的做法,先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明白:要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的方法,还可以用观察的方法。接着,我把一个玩具小狗放在讲桌上,学生立刻兴奋地叫道:“小狗你好!”“小狗真乖!”我趁势说:“孩子们,小狗要让你们把它画下来,好吗?”学生都开心地说:“好!”于是,学生分组围坐在小狗旁边,把自己观察到的小狗画下来。在交流汇报时,我选取了从正面、侧面、背面画出的四幅画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在观察、描绘、展示、评价过程中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位置具有相对性,从而获得观察物体的方法。
2.有序观察。良好的观察必须是有序的。这是因为被观察对象本身的变化活动是按照其自身规律依次出现的,如果观察无序,就难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全面、具体,也就难以保证其科学性。观察的有序性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所必需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主题情境图,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引导他们从“无序”走向“有序”,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生活中的数”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由于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对于教材中的一大幅插图,观察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出示情境图后,我便创设情境,让学生担任小向导,带领大家参观动物学校,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学会观察。1.从门口开始参观。2.从上到下看。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看。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看。由于情景生动有趣,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有序观察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
3.对比观察。即把两个或几个事物加以对照比较,进行认真观察,以获得清晰的印象。对比观察,实际上是比较的科学思维方法在观察中的应用,它可以大大加快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快捷提高观察力。数学教学中进行对比观察,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系统掌握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总结解题规律,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在数学知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概括了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反映着事物的内在联系,教学中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形成数学概念。直线、射线和线段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在教学“线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我让学生先观察铁路轨道、斑马线和霓虹燈射出的光,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初步感受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为了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我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线条画一画,给画出来的线起名字。在此基础上,比较三种线的异同,并将讨论情况记录下来。
这样,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学生从本质上区别了三种线,知识更清晰,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在观察比较中得以建立。
4.解剖观察。即把被观察对象的各种特性,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一一分解开来,认真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可以使观察者对事物了解得更精确。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我创设给小熊设计房屋的情景,让他们小组合作,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为小熊搭一座漂亮的房屋,然后说说用了哪些形状的物体。接着,我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物体的每个面,说说有什么感觉,以及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触摸,学生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同时,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面在体上。最后,学生在小组内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想办法把这些面记下来。在汇报交流时,学生展示了描、画、印、剪等多种方法,经历了由体到面的抽象过程,初步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5.长期观察。即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作有系统的观察。长期观察之所以必要,是由于被观察对象的自己的发展过程或周期,有时发展过程很慢,周期很长,这就需要进行长期观察。在统计教学中,我们要把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应该对收集数据的方法都有比较丰富的体验。常用的收集数据方法包括调查、试验、测量、查阅资料等。《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提出“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栽蒜苗是一项实践活动,也是统计学习的基本素材。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的诸多体验,将有助于识图能力的提高和统计意识的形成。如果单纯为了省时省力,仅通过多媒体呈现数据,没有真实的观察记录,那么,学生会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研究方法,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教学“栽蒜苗”的前几周,我便让学生在家栽种一盘蒜苗,每3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测量和记录,学生收集了具体数据,从而为后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观察习惯的培养
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中说:“培养那种积极的探究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知识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还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着手。首先,观察时要边观察,边思考。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前后做到仔细看,用心想,才能保证观察的成功。其次,观察时要动用多种感官。为了获得完整而深刻的观察效果,应该动用多种感官,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手摸,用耳听,用鼻嗅,用嘴尝。第三,观察时要认真细致。如果对被观察事物没有作特别细致的观察,便不能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就没有起到观察的作用。第四,要做好观察记录。由于观察者得到的感性认识不一定立刻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求觀察者必须将观察到的现象认真地记录下来,以便将来进一步研究时使用。观察记录一定要真实、准确。第五,要及时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这样做既能巩固观察所获得的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复杂而又长久的工作,不会一蹴而就。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同时,在观察过程中,还应根据他们的不同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
作者简介:
颜桂鸣,女,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