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意
【摘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当前语文教育的基本思想,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空间,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体性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58-02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们永不言败的话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有效性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培养情感,发展能力,使他们生动和谐地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空间,保证主体作用的发挥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叶老的话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提高,给学生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给学生以合作的氛围及自读自悟的机会,他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探究。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它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言的。自主学习是学生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自主学习是学生之间互动的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弘扬了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体现了在学习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如特级教师景洪春执教的《村居》教学片断:
师:柳树为什么醉了?还有哪些景物也醉了?
生1:草儿醉了,莺儿也醉了。
生2;风筝醉了,因为它飞得高,看到春天里美丽的景物也最多。
生3:春雨醉了,……
教师抓住一个“醉”字,诱导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教师要扮演一个全新的角色: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励者和参与者,教学中给学生留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只有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学生才可能成为弄潮的高手。 二、“导”与“学”有效结合,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些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教学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于是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哇啦哇啦的读书、吵吵闹闹地讨论,教师则显得无所事事,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不加任何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时,也不加以引导,造成漫无边际的交流、云山雾海的汇报,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活动过于肤浅,实际效率太低。
在语文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又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融为一体,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出发,真正实现对话,使课堂上有尽可能多的精彩生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展。
三、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可以是唤醒、等待,也可以是激励,更应该是保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学生在第一次朗读时读错了两个词语,脸涨的通红,目光不敢正视教师,这时,教师没有采取让其坐下,或者批评的做法,而是积极的鼓励引导:“能把刚才的话再读一遍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真不错,跟着老师读一遍,就能把一个词语的读音纠正过来,你进步真快!”案例中教师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朗读出错了,教师意识到“学习的主人”遇到了困难,没有只顾节省时间,为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把读错的学生撂在一边,而是引导学生读两遍、三遍,直到学生读正确、流利,并带着收获后的微笑坐下时,教师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四、利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创设与主题相关的课件,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等较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轻轻一按鼠标,浪花拍岸的哗哗声,瀑布飞泻而下的宏伟气势,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情感,产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实现知识共享的增值效应。
例如:在《黄山奇石》一课的设计中,通过课件生动形象的再现了“猴子观海”的有趣,“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静态画面,又有动态图像,静态画面有助于细细观察,结合思考;动态图像可加快学生的思维流程,开阔其想象空间,进行拓展性学习。利用多媒体手段,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潜能。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阵地,是最能激活学生思维和活力的形式。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的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总之,语文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改革教学方式,讲究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讓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