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元分析及教育策略

2014-05-30 07:44林佳燕刘文庆
职教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样本量人际贫困生

林佳燕 刘文庆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而SCL-90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心理测评中使用非常广泛的量表。在我们走访的十几所高校中,新生的心理普查都使用了该量表,测查结果也成为心理问题筛查和后继心理咨询工作的可靠依据。然而,文献检索的结果却发现,相比于本科生,单独以高职生心理健康为内容的研究是匮乏的,且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此类研究颇少。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占总人数的20%左右,这部分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程度关乎着个人及学校的稳定和发展。纵观已有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分歧:多数研究认为,高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贫困学生[1][2][3]。但仍有少数研究结论显示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并不突出,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4][5]。

元分析(meta-analysis)是一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文献综合方法,统计指标为效果量,效果量不随样本大小而变动。其优点在于能综合以往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研究得出一般性结论,同时考察研究设计、研究报告的出版年代等特征对结果的系统影响[6];其最大缺点是很难占有全部相关文献[7]。有对本科生SCL-90的元分析结果表明,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8]。高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质的差异?对于这个有争论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效度检验与评估进行探讨,以期能准确认识和分析高职生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为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根据其特征建构针对性的教育模式。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

文献资料实际查找的范围包括2001年到2013年的内容,用于本研究的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分析的文章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研究对象限于高职生;(2)研究中涉及SCL-90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对比,并有足够的信息计算效应值;(3)剔除同一作者在不同文章中用到同一批数据的研究。最终获得包括19篇正式发表的论文和2篇硕士学位论文,共21篇有效研究资料。

(二)资料分析和变量编码

样本总量14866人,贫困生3882人,非贫困生10984人。为了进一步考查出版年代和被试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将出版年代作为连续变量进行编码,其中2001年1项,2003年1项,2004年2项,2007年1项,2008年2项,2009年5项,2010年 3项,2011年 1项,2012年 4项,2013年1项;并按经济发展水平将被试来源地分成东、中、西部三类,其中东部地区9项,中部地区5项,西部地区7项。

(三)效应值计算

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2.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于提供了贫困、非贫困生SCL-90调查结果9个维度的分数和标准差的研究报告,效应量的计算采用两均数的差值除以联合标准差,公式为:di=(Xa-Xb)/SDp。Xa为贫困生的得分,Xb为非贫困生的得分,SDp为联合标准差。加权后的效应均值的计算公式为:d=ΣWi di/ΣWi,Wi为各项研究的权重。

三、研究结果

(一)各项目的效应值

效应值的计算结果见表1。本研究中把贫困生得分高于女生的效应值定为正值,结果相反的定为负值。21项研究结果在SCL-90九个因子上的平均效应值均为正值,说明在各维度上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均不如非贫困生。

根据Cohen的经验判断标准,效应值 (绝对值)分为小(d<0.2)、中 (0.2<d<0.7)、大(d>0.8) 三类[9]。本研究中,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效果量属于中效应外,其余项目的效果量都划归为小效应。但由于所有因子的效应值置信区间都未包含0,且p值显示差异均达显著,因此结果就不应归于随机因素。综上,反映出高职贫困生的人际敏感要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而在其他反应心理健康状况的8个因子上,贫困生的得分都略高于非贫困生,但差异不显著。

表1 高职贫困生SCL-90元分析结果

(二)地域、出版年代、样本量与效应值的关系

将各研究的效应值分别与地域、出版年代、贫困生样本量求相关(见表2)。地域对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系统影响(p>0.5)。在躯体化、抑郁、敌对三个维度上,出版年代与平均效应量有关(p<0.5);在人际敏感和偏执两个维度上,贫困生被试的数量与平均效应量有关(p<0.5)。

表2 地域、出版年代、贫困生样本量和各研究效应值的相关

四、分析与讨论

(一)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

流行观点认为:与普通学生相比,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10]。社会各界也都把贫困生列为特殊群体,认为他们因家庭经济的拮据,长期承受着生活的重负,会更频繁地体验到失落、自卑、失望、悲伤等负性情绪,而影响到学业、生活等方方面面,从而表现为心理问题的多发。然而,通过我们对已有研究的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SCL-90中9个维度的平均效应值均为正值,但只有在“人际敏感”一维度上的效应值大于0.2,即差异达到显著;而在其余8个维度上,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但并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这个结果说明:“与非贫困生相比,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较严重、更突出”等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有被扩大的趋向。有研究者认为:虽然贫困学生的现实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但出乎意料的是多数贫困学生都表现出了相当积极乐观的心态,很多贫困学生在心态上都趋于稳定和成熟,他们的人格成长呈现了一种良性的发展特征[11]。

高职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敏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SCL-90中的人际敏感维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显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的自我意识和消极期待等症状。事实上,存在人际交往敏感的高职贫困生主要表现在几方面:(1)交往的范围小、频率低:由于经济上的拮据而产生自卑,尽可能缩小自己的活动范围,教室、宿舍、食堂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且表现得少言寡语。(2)交往的动力不足:表现出较低的交往欲望,一方面由于不自信而害怕在交往中暴露自己的不足,因此不敢交流;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屑于一些所谓的“富二代”交流。(3)交往目的主要依托于现实需要:他们中的多数只进行一些必要性的社交,而对于一些交往中的精神层次的需要却往往被忽略,表现为很少参与社团活动和学生会组织。

(二)地域、样本量与年代效应的影响

相关分析显示:高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并不受样本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说明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地区表现出一致性。

年代效应上,研究的时间越晚,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躯体化、抑郁、敌对三个维度上的差异越小。随着国家以及高校对贫困生的日益重视,奖、助、补、贷政策的充分渗透,高职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得到了缓解。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关怀更为密切,通过辅导员、任课老师的谈心、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工作的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举行、在心理普查中关注贫困生的测评结果并进行追踪等方面。物质和精神上双管齐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得以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

样本量的效应表现为:被调查的贫困生样本量越大,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人际敏感和偏执这两个维度上的差异也越小。进入元分析的21项研究,无一例外都呈现出非贫困生人数多于贫困生人数的现象。这是由贫困生本身的特殊性所限制的:贫困生人数相对较少、不易被查找、不易被找全。然而有几项研究的贫困生样本量仅为30多人,小样本研究的信、效度是值得商榷的。结合本研究的结果,贫困生样本量若太小,他们的心理问题就有被夸大的可能。建议今后的相关研究要尽可能地扩大贫困生的样本量,且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人数尽可能平衡,以减少误差。

五、高职贫困生人际交往敏感的改善策略

与普通高职生相比,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敏感。大学中的人际交往获得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能力上的提升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因此,高职贫困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迫在眉睫。

(一)以完善人格为抓手,增强交往动机,提升交际能力

1.改变对“贫困”的不合理认知。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多源于其存在不合理的信念系统,认为贫困即低人一等、抬不起头。他们给自己贴上了“贫困”的标签,其言行也在无形中被渲染上了“贫困”的色彩,周围人很难不用另类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部份同学应当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同学有着一样的发展平台和均等的人生机遇。需要逐步转变对“贫困”的错误认知,树立“经济贫困”不可怕、“精神贫困”才是真困难的观念,把对经济问题的关注转移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上来,积极悦纳自己,最终达到认知与行为的和谐。

2.性格的完善。在长期的、强大的外界压力之下,贫困生的性格往往显得较为内向、压抑、敏感、自卑。内向和敏感让他们少有社会支持系统,而通常他们又会以自傲来掩饰自卑,被误解为不好相处。拥有良好的性格是幸福生活的保障,这需要他们提高交往的主动意识和交往动机,不卑不亢,主动融入集体,参与各项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娱乐休闲活动,拓展生活圈、扩大交际圈,形成乐观、开朗、自信、落落大方的个性品质。

3.交往能力的提升。贫困生由于长期的人际敏感,导致交往能力的不足,在交往中表现出谨小慎微、沉默寡言。交往能力的提升需要在更多的交往经验中培养,需要拓宽原先的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活动范围。首先,着装不需追逐潮流,但要大方得体整洁,否则会给自己的印象分打折扣;其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和不同人群有一定的共同语言;此外,言谈中增加幽默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增加人际吸引力。

(二)以高校良好育人氛围为载体,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在目前的奖助补贷等资助政策相对完善的基础上,高校应更加注重和谐校园氛围的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对于培育贫困生的健康心理、和谐人际关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传播人人平等、机会均等、一视同仁、和谐共处的理念,让贫困生感到自己并不是特殊的个体,自己与别人拥有一样精彩的舞台。

2.塑造有凝聚力的宿舍环境。宿舍是贫困生大学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他一切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的质量。高校学生工作要加强对宿舍的管理,把单纯注重宿舍卫生转化为宿舍人际环境和卫生环境并重;通过教师、学生干部下宿舍、举办宿舍文化活动等方式来提升宿舍成员的凝聚力;同时,充分发挥舍长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每两周上报一次“班级晴雨表”,将有突出心理困扰的贫困生及时反馈到学校以进行追踪和后继的心理援助。

3.充分发挥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咨询的作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到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创造一个尊重、温暖、信任的环境,提供心理的指导和援助,最终达到助人自助。新生的入学心理普查能获得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一手资料,对于有阳性心理症状的贫困生要予以特别关注,进行后继的追踪;通过开设心理讲座,培养贫困生的健康人格;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如人际交往训练小组,在同质或异质团体的动力下,使个体发挥成长的潜能,提升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辅以个别心理咨询,更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援助和危机的干预。

[1]陈其芝,陈晓光.843名高职大专新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4(3):38-41.

[2]司爱霞.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刘浩.安徽省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124-125.

[4]胡海青.高职贫困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2):96-99.

[5]倪海珍,潘绿萍,汪玲.贫困大学生SCL-90检测结果的分析与比较[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2):96-99.

[6]夏凌翔.元分析方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3):43-83.

[7]Rosenthal,R.&Dimatoo,M.R.Meta-analysis:Recent Developments in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Literature Review[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APA).2001(52):59-82.

[8]梁世钟,陈艺华.贫困大学生SCL-90测验结果的元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9,22(3):137-140.

[9]Cohen,J.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J].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1977.

[10]赵凤.青海省高职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7):859-860.

[11]高强,李进.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心态——对武汉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调查[J].社会,2004,24(5):130-132.

猜你喜欢
样本量人际贫困生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选择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样本量估计及其在nQuery和SAS软件上的实现*——均数比较(十一)
样本量估计及其在nQuery和SAS软件上的实现*——均数比较(十)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样本量估计及其在nQuery和SAS软件上的实现——均数比较(二)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