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助推学生成才

2014-05-29 00:20许月红
成才之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

许月红

摘 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只局限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关键词:课堂环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通过少教以达到多学的教学意识,至今仍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呢?下面我就优化课堂环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情境趣味化使课堂导入更有效

课堂是教改的主阵地。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思维模式,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从课堂教学这一主环节入手。而课堂导入是讲授新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开场白的精巧与否,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能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导入,或疑云悬念顿起,或情景理念交融,或形神文采飞扬,或妙语意趣横生,能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其内在的思维和创造性,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一个良好的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所以教师要适时、适地地通过实物、图片、材料或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知识内容的情境中,切中时机地发问,有利于学生触景生情,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而且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情感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启迪,能力得到提高。

下面是《欢乐的泼水节》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旅行。(出示飞机)那个地方离我们可远了,咱们坐上飞机出发吧!(播放西双版纳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录像)生:哇……生:哈哈……生:(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师: 这是什么地方呀?他们在干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生:《欢乐的泼水节》。

这样的导入学生会觉得很新奇,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旦学生有了兴趣,把课堂当作自己的乐园,全身心地投入,就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导入要有效,必须注意它的科学性、时间性和规范性,不能偏离主题,不能喧兵夺主,要力求精练、灵活,有效的教学课堂就会实现。

二、问题的循序渐进使课堂提问更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便成了不可缺少的纽带,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课堂提问如果运用得当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新的灵感。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一定要有开放性,允许学生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如“你认为应当怎样做?”“紧接着会怎么样呢?”“其他人会怎么看待呢?”等,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单一地由老师“宣读”答案。问题的提出还要有序列性,即应当是递进式的,有层次的,有节奏的,前后衔接的,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及时采用启发手段,点拨诱导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授之以渔。

如《台湾的蝴蝶谷》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自己轻轻地读读第三小节,思考:蝴蝶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蝴蝶谷里的景象十分迷人。师:(板书:迷人)师:那谁来把这句话读得迷人一些?生:指名读。师:那蝴蝶谷到底哪里迷人呢?生: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十分壮观。师:(贴图)看,这就是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会怎么样?(板:金光灿灿)师:多么炫目的颜色啊!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你走进蝴蝶谷时,迎面飞来了一大群金光灿灿的黄蝴蝶,他们成群结队地飞舞着,此时的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师:文中用了哪个词形容?(十分壮观)师:你能读出壮观的景象吗?生:指名读。师:黄蝴蝶多美呀,我们可以把这个山谷叫做——生:黄蝶谷。师:我们一起来欣赏金光灿灿的黄蝶谷吧!(齐读这部分内容)

课堂上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但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有效性。

三、多元化的激励使课堂评价更有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评价语言艺术的话,就能够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因此,我们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做到准确得体、亲切自然、生动丰富、启迪激励。

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通过教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良好的、恰当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行为评价、奖励评价等,都会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又如《云房子》的教学片段:

师:(投影出示句子:没有了,没有了。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乘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怎么读这句话?生1:(我觉得天空美极了,很干净。)师:那请你来读这句话。生:(语速平乏)师:老师觉得不够美,你太紧张了,再请同学来读。生:感情丰富。师:哦,云房子把天空打扫了一遍,很干净! 生2:(一脸笑容,速度较快地读。)师:是呀,才一会儿功夫,蓝天多蓝啊!生3:(左顾右盼,好像在找什么,“没有了”读得特别慢。)师:你还想再欣赏一下美丽的云房子,可是看不到了,你很失望。但太阳和蓝天那么美,都是云房子的功劳啊!生4: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读的。(读句子。)师:呀,你朗读声中的太阳和蓝天都惹人喜爱呀! 师:同一句话,小朋友能读出这么多的意思,真不简单哪!

朗读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要读正确;二要读流利;三要读出感情。如果学生朗读时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及时纠正。读得流利与否,也很容易辨别出来。但读得是否有感情,却难有明确的标准。有感情朗读是学生对课文内化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有感情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情感基调的把握也有不同的方式。教师的评价语言因人而异,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灵活地利用课堂评价好比“春雨”“润物”,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可以使孩子重拾自信,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关注课堂环节,关注课堂教学,相信有效教学就在我们身边。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