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摘 要] 本文将从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出发,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思考和探索的情感,提出三个基本策略,即统合认知策略、精用赏识激励,以及巧设趣味情境.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感参与;主动思考;主体性
数学不仅是学生学会生存、适应社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锻造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智力的一门严谨性科学. 而且,数学作为一种以思维活动占主导的学习活动,也需要学生进行主动和创造性的思考. 可见,思考是数学“教”与“学”最为主要的方式载体. 然而,人的思维活动是个体对外界表象的反应,与外界的刺激存在根本性关联,如果学生对外在刺激不感兴趣,其必然会压制自身主动参与的反射. 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是情感最饱满,也是情绪最不稳定的群体,初中数学教师只有认真地研究他们的情感反应和变化规律,关注他们的兴趣焦点,采取初中生喜爱或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用具等,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和研究的情感和动力,进而焕发出思考的自觉性意识. 因此,笔者将基于初中生情感参与的特性,就如何在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思考和探索中树立“情感”这面旗帜,展开三方面的探讨.
■ 统合认知策略,营造快乐心理
氛围
学生的课堂参与除了最为重要的“情感”参与外,还包括学生的行为机体参与和认知参与. 行为参与是最基本的参与方式之一,但研究表明,无论学生的情感参与多么积极,还是学生的认知参与策略多么深层,都不一定会与行为参与存在紧密的关系,如天资聪颖的学生不一定会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而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不一定就会厌恶数学学习,他们可能会由于“数学能够反应人的智力水平”等原因而加倍努力. 然而,认知参与作为初中生的一种智力程度和活动,必然会与学生的情感参与存在藕断丝连的关系,其在相当水平上反映了一个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如果初中生所采取的认知策略层次较高,一般会伴随着较为紧密的积极情感投入,学生的思考水平和积极性自然而然会上升,这就是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所谓“知”“情”合一的基本规律的体现,而如果初中生采取较为低级的认知策略来参与初中数学学习,那其情感的投入和参与必然会由于深陷阻碍而变得日渐消极. 因此,为了给初中生营造一个主动思考的情感参与环境,就必须统合学生的认知策略,通过自身高超的教学策略来引领初中生学习认知策略的不断提升,进而带动学生积极情感参与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数学的思考和探索中.
例如,教学“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时,本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通过利用“绝对值”这个基本知识点来进行负数间的大小比较,而基于学生已经对自然数间的大小比较、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以及绝对值等知识有了一个明晰的认知,教师应当将本课学习和认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和整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避免依赖教师或其他群体,以提高学生接受本课知识的透析度. 这样,学生所采取的认知策略就必须是自身所支配的,必须是合乎本课学习特征的,也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自身学习情感的参与和介入,并且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实践,自然而然地就将学生的积极情感焕发出来了.
■ 精用赏识激励,打造学生自信
灵魂
诸如天国、天堂等名词的出现,都反应了人类追求快乐和向往美好的生物本性,而对比世间万物,人类独特且丰富的情感又是其进化为高等生物的中坚力量,因此,积极、快乐的情感流露不仅是个体想方设法要保存的状态,更是人健康成长最为有效的因素. 从人渴望受到尊重和鼓舞的本性出发,对于激发个体积极情感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利用赏识激励将人内心的这份积极情感和快乐元素激活,让其源源不断地为个体提供动力,打造学生强大的自信灵魂. 初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品质(诸如细心、耐心等)要求都比较高,而初中生又正值心理波动最大的年龄期,很容易在碰到数学难题或学习困惑后沉浸在消极的学习情感之中,从而封存自身在数学领域的思维表现,所以,不断地赏识和激励是保证初中生始终坚持积极情感、参与数学学习的关键.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个性表征,发扬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在学习困难中的难处和短处,始终将学生独有的闪光点作为赏识和激励的核心;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初中数学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各种外在的诱因,如奖励措施、竞争性学习、指标性学习等,以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品质.
例如,教学“平移”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精美的图案,在教学伊始就吸住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精美图案进行审美式的评析,而教师对学生的发言都必须是正向的评价. 之后,教师趁机进行教学过渡,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案(简图)复制到练习本上,渗透美术的元素,此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的审美意识. 然后,教师再巧妙设疑,让学生将作业本上的图案复制到作业本上的另一边,让学生陷入思考和实践之中,此时,教师应深入课堂,争取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进行正面的评价,让学生的斗志和积极性下降速度降低. 最后,教师要展开教学,切忌使用“刚才老师发现许多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错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等话语,以免打击学习表现较差学生的心理,应尽可能使用“老师发现大家都画得非常好,很有个性,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复制的历程,我们才能更加熟练”等富含激励和赏识的言语.
■ 巧设趣味情境,焕发学生主动
情感
教学是围绕一个个紧密相连的情境而生成的,可以说,没有各种情境的依托,教学就失去了“血肉之躯”,年少无知的学生也就无法领会这种空灵的知识. 而所谓的情境,便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感情流动为线索而组织起来的,旨在通过情感的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输送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情境的创设也是强化学生数学课堂情感参与的主要措施. 但要焕发出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深层次的认知策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情境的创设进行细致的考量,精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正面情绪和感情的有趣情境,如游戏教学情境、竞赛学习情境、师生互动学习情境等,让学生浸润在快乐氛围中,疏松紧张的数学课堂思维,刺激学生脑细胞的灵活性,从而焕发出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提升初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含分母的方程”时,这个教学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类别,学会利用“转化思想”来进行解答,并进一步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和过程,但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到“解一元一次方程”最为关键的是要将之化为“最简方程”. 所以,为了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情感反应,自然而然地得出这个结论,教师设置了一个挑战性环节,即向学生展示几道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例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脑、动手进行解题,并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解题策略或步骤,然后在小组间进行讨论,看大家最终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这样的情境设置本身就是一个情感不断涌出和流动的场景,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合作性、刺激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还能帮助学生矫正自身的数学认知.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要多思、深思、会思,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他们思有所学,思有所得. 如果说情感参与是学生主动思考的一面旗帜,那么,初中数学教师便是这面旗帜的守护者,认知策略的活用、赏识激励的践履以及趣味情境的创设便是教师守护的三大武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