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

2014-05-28 13:15朱媛
新课程·中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悦读课外阅读语文

朱媛

摘 要:谈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由“阅读”转变为“悦读”。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悦读

记得在四年前的青年教师演讲比赛上,我作了一次演讲叫《我理想的语文课堂》,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我可以和学生一起在书中看云卷云舒,看世事变幻,看人生百态,这便是世间最美的享受。”今天我就想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谈谈语文的课外阅读指导,希望能真正把“阅读”升华到“悦读”,我将从三方面来分析。

一、进行初中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关于阅读的诗句千千万万,它们无不强调了博览群书的好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建议: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可见“新课标”对每个学年段读书的篇目、数量都有明确而量化的要求,读书的量很大。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2012年南京市的中考作文题:《带一本书去旅行》——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个作文题一出便引出无数话题,但如果认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题目其实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检阅,正如我校语文组王跃平主任所说:“这道作文题是一种倡导,是一种呼唤,也是一块试金石,是一场‘读书现形记,从你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你的读书态度,看出你的读书经历,看出你的读书收获。”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正在不断

提高。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爱上阅读。

二、确立初中语文不同阶段课外阅读指导的标准

其实关于课外阅读,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们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斐然。对于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语文组在集体研讨中对此提出了

明确的目标,如七年级学生的目标是“爱读”,八年级的目标是“多读”,九年级的目标是“深读”。有了目标,教师可以在相应的目标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下面我就如何指导不同学年段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三、不同学年段阅读指导的具体做法

七年级: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爱读好书

刚刚进校的初一学生,其中很多孩子的认知还停留在小学阶段,我认为此时教师指导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让孩子爱上阅读,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感受。

(一)在合适的时间选择适合的书来看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身为教师首先要以阅读为乐,起到榜样的作用。另外,除了老师的榜样、家长的参与作用外,班级读书氛围的营造也很重要,可以成立读书俱乐部,由爱读书的孩子来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利用相对集中的时间如自习课或者班会课等。

(三)开展适当的读书活动,增强阅读兴趣

在这方面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时间,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八年级:形式多样进行引导,让学生多读好书

对于初二年级学生而言,学习任务还不算太重,所以可以在初一读书兴趣养成的基础上适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多读各类好书,具体做法如下:

1.老师向学生推荐好书。

2.学生向学生推荐好文。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推荐一篇美文,这样的形式既不会给学生增加什么负担,也让他们的阅读量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九年级:蹲下身子倾听,共同深读好书

关于初三学年段的课外阅读指导,我想结合去年11月份开设的市级公开课《共读齐赏——<目送>》重点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对于这节课,我从开学之初就着手准备,前期准备工作就是师生人手一本《目送》进行自主阅读,每周的积累就是读书,写阅读感受。学生们从一开始的抱怨到不用布置就很快完成全书的阅读,而且边读边写批注,阅读心理发生了巨变。翻开他们的《目送》,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自己的疑惑和感受,确实令人感动。课前我设计了预习学案:

1.在《目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的篇目有哪些?(请写出前十名,排名分先后)

2.在《目送》這本书里,到底“目送”了什么?

3.当你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如何开始阅读的?这样读对你有何帮助?(例如:从目录开始,等等)

4.在《目送》这本书中,你读到了什么?

5.在《目送》这本书中,你读懂了什么?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整理分析上交的学案,制成“《目送》排行榜”:

TOP10

学生爱读篇目:《母亲节》《目送》《寂寞》《山路》《十七岁》《跌倒——寄K》《阿拉伯芥》《幸福》《共老》《雪白的布》

老师爱读篇目:《目送》《跌倒——寄K》《两本存折》《山路》《1964》《幸福》《共老》《(不)相信》《胭脂》《寂寞》

整节课就以“排行榜”贯穿始终,师生交流读书方法和阅读感受,并布置下一轮共读的书籍,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走近《目送》;环节二,分享读法;环节三,交流感受;环节四,师生互荐;环节五,传递感悟;环节六,共读推荐。接下来我想就其中的环节二、三和五的设计来做一些分析。

环节二,分享读法。首先在排行榜中找差异,分析原因,由读书习惯谈起,引领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初读《目送》的读法。在这一环节师生共同研讨出初读一本书时,可以先看封面、腰封、扉页、封底的相关介绍,看目录,看序言,甚至关注书中插图与文字的关系,读完后能大致了解整本书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还可以通过查阅作者的生平经历来了解作家的风格,更进一步的做法应该是,了解作者写这本书时的年龄、写作之前的人生境遇等等,分析写作缘起。这一环节回顾初读方法离我们“深读”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又设计了环节三,交流感受。

这一环节同样以排行榜为纲,首先与学生深入研读了师生都爱读的篇目《目送》和《幸福》;接着分析师生排行榜的排名顺序,最后还研读了学生爱读、老师不太关注的篇目《十七岁》;老师爱读、学生不爱读的《1964》。研读的形式多样,有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还有个人展示阅读成果、组内教师代表发言。通过这样几个层次的阅读交流,加深对《目送》的理解,效果不错。交流到此,我又问学生:在《目送》里,作者到底“目送”了什么?

生1:目送亲人的远去。

生2:时间跨度很大,目送过去的时光和岁月。

生3:目送了自己的青涩,总结自己人生的经验并写下来。

孩子们说得都很好,龙应台在《目送》代序中说道:“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一本好书读完,是否意味着阅读的结束呢?在这节课上我想告诉学生的答案当然不是这样,在课上我还引导学生读出自我的生活,所以设计了环节五,传递感悟。我给出了这样的情境:“你觉得这本书可能会对谁有帮助,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下面我挑选了几位学生的感悟和大家分享:

张×:这本蕴含了生命的思索、人生的参悟和浓浓亲情的书对我的父亲最有帮助。父亲只是周末回家一次,以后因到外地工作可能一年才回家几次。这本书就可以让他感受到情的暖意。

许×:应该对我哥哥有帮助。我哥哥在日本留学,常年不主动与父母联系。这本书饱含三代之情,能让他有所启发,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亲情虽然隔着深蓝大海,也不应变质。

李×:我认为这本书适合所有热爱思考却不能被周遭理解的人。因为你将在这本书中寻觅到你的知音。你将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对于世界的使命感将给予目前可能正处于挫败中的你源源不竭的动力。

这些话语说明好书是一面镜子,善于思考的学生能从书中读出生活中的周边人在书中的映射。

这节师生共读课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所以我的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体的阅读课,而是在“师生共读”的大前提下,老师和学生以平等的姿态交流各自读书的感悟和心得,教师更多的是以一个倾听者的姿态出现,所以整堂课中我用到频率最高的字眼是“分享”和“交流”,总体课堂气氛活跃,粗略统计下来整堂课的发言达到40多人次,其中不乏精彩之言,博得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从这节课中我深深感受到真正的课外阅读指导其实就是教师能够放低姿态,蹲下身子细心倾听,与学生共同深读好书,交流读法,读懂作家,读出书中的真意和深意,读出自我,对于积累了一定阅读经验的初三学生来说,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而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读书就是备课,读一辈子书就是备一辈子课。老师能以读书为乐,就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共同見证了阅读的魅力,收获了阅读的硕果,当然我们的阅读之旅不会就此结束,我会继续把课外阅读的思考和实践做下去,根据不同学年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指导,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体验,真正把“阅读”升华到“悦读”的境界,这是我的期盼,我想也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心声。

(作者单位 科利华中学)

?誗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悦读课外阅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高中语文巧变“悦读”课堂的策略
从阅读到“悦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