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映+龙厚瑜
摘 要:价值观是中学生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和追求,是影响中学生决定行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是现代学校学生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突破口。而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影响源动力的、内在的、持续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价值观,要从价值观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价值观;学习兴趣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价值观是中学生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和追求,是影响中学生决定行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是现代学校学生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突破口。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呈现四个基本特点:(1)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2)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3)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4)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兴趣是一种心理活动,当发展成为爱好时,就成为一个人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影响着个人能力的发挥。研究表明,兴趣可以激发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部动机,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兴趣不过是通过各种新奇刺激激起学生兴奋、好奇、关注而已,忽略了从价值观角度去培养兴趣,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往往通过生动形象的实物展示、新奇时尚的教学语言、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等手段,以求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但收效不甚显著,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兴趣的认识理解表面化、简单化。
一、学习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需要、动机,为兴趣的生成奠定基础
兴趣的生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好奇倾向。这一阶段学生以关注和冲动等下意识的动力形式表现出来,其根源在于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目的、价值需求有必然联系。这种联系反映到学生的意识中,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产生了愉悦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人感兴趣的的东西,总是在某个方面、某一点或某种程度上与主体需要有一致性。可以肯定地说,兴趣是直接由学生学习需要驱使,间接由学习价值观推动而萌发的。
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功利和精神价值,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以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冲动和激情,促进学习兴趣的生成。
二、学习价值观激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兴趣的深入发展注入动力
在教学中,学生受自身理想的激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会以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加深,理想的学习价值目标的日益实现,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就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就会大大增强,随之而来,兴趣就会不断提高,它又为学习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动力,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知识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样,兴趣和认知成果就会连锁般地扩展开来。在这一良性循环过程中,学生学习价值观逐步确立成熟,学习兴趣也不断走向稳定深入。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所具有的社会和个人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社会进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努力学习。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成就标准,要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学习既是客观需要、社会责任,也是个人精神陶冶,以推动学习兴趣深入发展,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学习价值观与学习兴趣融为一体,兴趣内化推动学习持续、深入发展
在教学中,主体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价值观具有互动功能。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学习需求转化为学习动机,会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认知探索活动中。反过来,随着学生认知兴趣的深入发展,又促进学生认知探索的视角渗透到知识的深处,以揭示事物本质规律为目标,以发现真理为乐趣。认知探索活动和兴趣相互作用滚动发展,推进兴趣向深层次延伸递进。在认知活动和兴趣发展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常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心理体验,为学习而学习,为兴趣而学习。这样,兴趣已完全内化到学生的意识之中,成为学生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学生的情感需要和价值标准,成为学习价值观体系的构成要素。
因此,教师应善于从帮助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学习价值观出发,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和优秀的学习品质为切入点,将兴趣根植于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仰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真实的、稳定的、深入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达到兴趣促进学习的目的和动机。
参考文献: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5.
(作者单位 重庆市璧山县教育委员会)
?誗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