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校长课程领导的内涵、现状与对策

2014-05-28 21:51吴炳进
新课程·中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内涵现状对策

吴炳进

摘 要:校长是学校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引领人,其课程领导意识和行为直接决定学校对课程变革的程度和水平。从加强学习反思、提升价值思想力;深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指导力;关注校本课程、提升课程开发力等三个方面表述了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对策。

关键词:校长课程领导;内涵;现状;对策

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和关键在学校,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校长,其课程领导意识和行为直接决定学校对课程变革的程度和水平,影响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也会影响教师的参与。因此,如何把握新课程改革契机,推进课程建设,在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和彰显校长课程领导力,这是每个校长面临的重大新课题。

一、校长课程领导的内涵

校长课程领导就是要基于个人的专业智能,为学校成员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资源,充实和提升教师的课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增进教师间的交流,营造学校合作与不断改进的文化氛围,最终达成学校教育整体推进的目标。其主要特征是:(1)校长与教师是共同体,实施合作与互动;(2)校长与教师共同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3)促进教师的专业和学生的学业发展。校长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的主要区别是:课程管理是监管与控制;课程领导是引导教师作出判断与自我管理,激励教师持续成长。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的转变是适应社会对教师个体的尊重,消除了“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编”的片面观点,体现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专业属性,凸显课程实施的创造性,表明课程的发展离不开集体智慧。

二、校长课程领导的现状分析

多年来,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义比较模糊,承担着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的多重身份,成为典型的事务型、劳务型校长,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校长领导管理意识和自身的管理能力还不到位。

1.课程领导意识模糊、目标定向不明

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课程领导者的责任,许多校长是将学校课程发展作为学校行政工作来处理的,表演的仍是执行者的角色,被动地执行上级行政部门的课程计划,认为课程发展主要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校长的任务无非是使上级行政部门的主张在

学校得以体现,更没有认真思考学校发展前景和师生发展的需要,心中没有一盏明灯。

2.课程领导专业知识欠缺、理论学习不够

课程改革乃教育改革的焦点,但过去强调技术理性的师资培养课程中很少将其纳入。同时,校长工作偏重于行政组织、人力调整与配置,与课程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校长的培训中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自身的学习不够,校长没有研究课程领导的基本理论,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领导以及课程开发等,没有解读课程政策的精神与内涵,在具体实践中没有正视问题,导致“新课改对学校造成的冲击只仅仅体现为新教材的使用”。

3.课程领导团队建设不力、制度保障不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校长深刻感到教师参与意识淡薄,没有浓厚的教研氛围,部门只做常规性管理工作。重结果,轻过程,重检查,轻指导;学科教研活动缺乏专业引领,同学科教师缺乏真诚、有效的沟通与分享;不同学科之间没有搭建交流平台,甚至从未有过跨学科听课与评课等活动。课程领导活动的运作需要健全制度的保障。然而,在实践课程领导中,校长自身素质和能力局限,或部分外来因素干扰,缺乏相应的任务激励机制等,都会挫伤教师课程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校长课程领导力构建的对策

课程领导是课程改革赋予校长新的职责,也是校长的课程思想和专业水准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校长对“三级课程”进行统一规划和实施,创造性地有效实施新课程。基于目前校长课程领导的实际状况,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构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对策。

1.加强学习反思,提升价值思想力

校长应该是有深厚教育素养的文化人。作为校长,应该善于读书,积极拓宽文化视野,培养自己的书卷气和学者风范,成为学校的文化符号。同时,校长应该把自己的深厚文化底蕴转化为学校管理的生产力,切实做到既能精教学、懂管理,又能善感知、会调研,力求掌握更多的“沟通语言”和思维方法,推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努力营造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真正成为学校的文化领导者。

校长要具有反思能力。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校长对自己的知识体系,管理理念和个人行为再认识与不断完善的过程。面对课改的现实,校长要主动反思:自己在管理学校的时候是否在领导学校?自己的领导是否形成一个成功的学习团队?自己是否用研究的态度从事学校的变革?并且反思要贯穿于校长成长的整个过程:决策—实践—反思—调整决策—再实践—再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

2.深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指导力

学校最核心的业务,教育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校长要走近教师,深入课堂,零距离对接课程实践。校长要创建“学习型”团队,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切磋,聚焦课堂,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的要求,即从目标实施、课堂提问、授课时间、课堂纪律、课后辅导、分层作业、信息反馈、一课一得等十个方面对教师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树立“小步子、勤反馈、重变式”的教学理念,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校长要引导教师学习评课理论,从评价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达成、教学思想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设计能力、基本素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内容等方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确立“以学论教”的观念,以学生的学来评价

教师的教。具体地说就是教师的教是否有针对性,看教师能否从学生现有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教师的评价是否促进学生改进学习、增强信心、提高效益;与此相对应的是看学生的学是否有实效性,看学生的情感是否被调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是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和谐的发展。

3.关注校本课程,提升课程开发力

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学校一定的课程管理权限。校长要组织精干力量,开发符合校情、能彰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组织有关人员一起设计和开发了高中生涯辅导校本教材,并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开设生涯辅导活动课。

首先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分解:

●高一年级:以“生涯觉察”为主,涉及认识学校的环境和资源、确定学习目标、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特长、价值观)、认识职业世界、文理分科指导等。

●高二年级:以“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为主,内容涉及情绪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异性交往辅导、生涯规划与抉择辅导等。

●高三年级:以“生涯决策”为主,以“志愿填报辅导和求职辅导”为主要内容。高三设计三个生涯专题辅导活动:考前心理辅导、志愿填报辅导和求职辅导。

其次是高中生生涯辅导课程内容设计,具体如下:

高一年级:生涯觉察。包括,适应学校:(1)了解学校的各种资源,知道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位置和功能;(2)认识生涯辅导课程,了解这门课程对自己的意义;(3)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确立为自己生涯发展负责任的信念。认识自我:(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人格特质类型;(2)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肯定自己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3)学生能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形态,作为未来专业和职业选择的参考。学习与未来生涯:(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确立大学习观的概念,了解学习对个人生涯发展的意义;(2)探索自己的学习风格;(3)分享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休闲辅导:(1)了解健康的休闲活动对学习和身心健康的意义;(2)发展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3)培养自己对时间的管理能力。生涯规划:(1)学生能了解什么是生涯,发展对自己生涯负责的态度;(2)学生能思考自己的生涯期待,订立自己三年内学习等各方面的暂定目标;(3)学生能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分析,将文理分科与未来生涯发展做联结。

高二年级:生涯探索与规划。包括,情绪辅导:(1)了解情绪的产生来源于自己的想法;(2)探索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学习用埃利斯的ABC理论调节自己的情绪。人际辅导:(1)学生能认识到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对未来生涯发展的意义;(2)了解处理人际沟通的技巧,并学习使用几个最基本的沟通技巧;(3)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学习合作的技巧。异性交往辅导:(1)学生能意识到异性交往的程度对其目前生涯发展状况的影响;(2)确立异性交往的原则;(3)学会一般性异性交往的技巧。职业了解和生涯规划:(1)了解生涯规划对以后人生的意义;(2)学生能探索职业世界,了解各种职业;(3)能认识到面临生涯困扰时可以获取帮助的资源和途径;(4)对5年内的学习和生活作出生涯规划。

高三年级:生涯决策。包括,考前心理辅导:(1)学习调整面对考试的心态;(2)学习复习和应考的策略;(3)学会“放松训练”。专业选择辅导:(1)了解高校的情况和专业的具体内涵;(2)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具体要求、培养目标、发展前景以及毕业生就业去向;(3)认识到个人兴趣、专业选择与自己今后从事职业的相关和专业选择的重要性;(4)注意处理名牌大学与一般大学、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专业优势与家庭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理性地选择学校与专业。求职辅导:(1)认识到就业对自己生涯发展的意义;(2)探索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3)学习求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体验求职模拟情境,分享今后发展规划。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校长有效地利用了教师队伍中的人力资源,提升了团队的协作能力,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誗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内涵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挖掘习题的内涵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