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锡锋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四有”新人,发展教育,德育领先。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本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德育教育 爱国深情 远大理想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49-02
一、运用史实,培养爱国深情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光辉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中华人物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学生在这些史实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崇高的爱国深情。
1.运用史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
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四大发明等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不能不给学生以很大的鼓舞。在教学中,我常常适时补充一些资料加深同学们对古代伟人的敬仰,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豪,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讲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时,书中提到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我补充道我们的聂荣臻元帅称之为“兵学典,世之瑰宝”。当年,拿破仑横行欧洲大地时每当战斗间隙,便仔细研读《孙子兵法》法译本,汲取营养。当德皇威廉一世发动一战失败后在侨居中翻阅了《孙子兵法》后无限感叹地说:“若在20年前看到此书,我今天何至于此!”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已成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的座右铭。通过讲述使学生受到教育,激发其自尊、自豪感 。无不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欣慰,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就更应该为祖国繁荣强盛而贡献才智,从中陶冶情操,启迪心灵。
当然,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先进性,古今对比,既要看到我们昨日的辉煌,又看到我们今天在某些方面还很落后的事实,从而教育学生不要盲目骄傲乐观,也不要妄自菲薄,崇洋媚外,激发其忧患意识,促使其为民族的自尊而发奋努力。
2.利用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激励学生树立爱国志向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学习。例如,明确戚继光英勇抗击倭寇,清朝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邓世昌黄海血战的风采以及杨靖宇将军的林海血战,叶挺将军的矢志不移等,用爱国志士的革命精神打动学生,用英雄事迹感染学生。从而培养他们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一位学生曾说:“青春是美好的,生命是可贵的,但当祖国需要时,我愿无私奉献。”
3.运用史实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教育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这是当今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须选择,要使学生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就必须用史实去论证。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屡遭外侵,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洪秀全太平天国、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义和团、辛亥革命,但这些仁人志士的斗争都未能拯救中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以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真理。
近代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也出现过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革命运动,虽然,多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最终都没能拯救中国,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是被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证明了的颠覆不破的真理。
二、通过教学,树立远大理想。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
进行革命理想、革命传统教育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认为,首先,应教育学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懂得“人无志不立”。其次,教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这里主要指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天理想。纵观古今,我国历史上的先进人物无不为建立美好的理想而奋斗,太平天国时代的洪秀全提出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社会理想……这一切都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供了鲜明的路标。中国革命史则为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提供了极好的内容。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无数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林祥谦、李大钊、方志敏、吉鸿昌等,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杰出历史人物的言行当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继承革命志士追求真理和理想而献身的光荣传统,培养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与此同时,告诫学生,美好理想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发奋读书,报效祖国。
三、选择素材,培养良好品质
选择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历史教学系统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精选补充一些有益于社会伦理、道德观形成的史实,采取批判继承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客观评价,对学生的思想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讲大禹治水时,对大禹那种为民族利益而忘我的精神品质加以赞扬。讲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时,总结到他们虽都是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先民的勤劳勇敢、勤俭克己、无私善良、谦让重孝、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继承发扬这种美德,使自己无愧于伟大的祖国。讲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抱负,学习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品格;讲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血洒疆场的冯子材,学习他为民为国不怕牺牲的精神;讲詹天佑、冯如等,学习他们勇于开拓、为国争光的精神;讲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刘胡兰等,学习他们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高尚精神。美好情操可以美化人们的心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总之,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很多,只要我们不断挖掘教材,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通过丰富而生动的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