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4-05-24 01:39周媛婷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导学心理学医学

周媛婷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周媛婷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探索“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测试成绩及对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的分析、判断与心理指导的能力,是在教学时数不足的情况下,按时完成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医学心理学;心理问题

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1]。卫生部规定医学心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必考公共科目[2]。该课程内容不但包括心理学基本理论、个体心理、心理健康、心理评估、咨询、治疗,而且涵盖了与临床疾病直接相关的内容,如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障碍与不良行为、病人的心理问题、医患关系等。由于专科生学制短,医学心理学教学学时少,而涉及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又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仅靠课堂上传统的理论讲授和重系统、重秩序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医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需求及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在学制短、课时不足等客观条件限制下的医学心理学教学模式。“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是把教材中一些抽象、难讲、难懂的心理学理论,或者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章节中的相关内容组合,再以相互关联的组合案例作为课堂学习目标的先导展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具有多元表征的案例及提出的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心理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结果表明,“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的实施,不但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激发了对医学心理学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10级1~4班731名高中起点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将其中1、2班的358名学生作为实验组,3~4班的37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学历层次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授课。两组均使用由涂旭东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共12章和5个心理实验指导。两组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教学目标相同,共32学时,开课时间与周学时相同。

1.3 检测与评价

课程结束后,甄选近年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和教材中重要知识点编制试卷,在同一时间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将两组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5个分数段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同时,随机抽取100名实验组学生对该教学法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共10项,每项分3个档次。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测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成绩比较[n(%)]

表1显示,实验组>90分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65分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2.042 7,P=0.000 3);实验组 67.6%的学生成绩≥81 分,而对照组73.2%的学生成绩在65~90分的分数段。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269 2,P=0.013 3)。

2.2 实验组学生对“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的评价(见表2)

表2 实验组学生对“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的评价(n=100)

3 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指围绕教学目标精选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给学生一种感性认识,再由此引出理论及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方法[3]。“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心理学理论案例和医疗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如心理应激引发心身疾病的案例,心理障碍引发心理危机的案例,医患关系不良引发的医疗事故案例)引入不同章节教学中,融入以点带面的教学过程中,可节省学时;通过案例组合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不断提高学生对心理学抽象概念、原理等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能力。现将“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着力点总结如下。

3.1 恰当合理的章、节组合

该教学法在内容组合中,遵照课堂目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针对性、客观性与课堂讲授过程中的联系性、可行性和时效性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合理的章节组合。如将第二章的医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与第八章的心理咨询、心理指导、心理治疗有机组合,将第三章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进行有机融合等,促使学生通过对心理学理论的探求,领悟医学心理学的整体性及各学科间的融合性与交叉性;促使学生对人的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中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心理活动内化为易感、易知的行为体验,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3.2 代表性的案例课件制作

就案例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言,课堂案例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过多则主次不明、喧宾夺主,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为便于教师对组合内容和教学目标中难点的讲授及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围绕组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启发性,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医疗情境案例,经过精心编排设计,演绎成难度适中的组合案例,然后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制作成图、文、声、画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展现在课堂上。该教学法在案例设计与编撰时既注重组合案例的典型性、复杂性,也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与实用性,以促使学生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在病人心理及医患关系组合章节的案例中,把“轻轻拍肩、扶肩说话、向病人伸出大拇指、打V字型手势”的医患交往四部曲尽可能模拟成临床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为其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把握医患沟通技巧、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打下良好基础。

3.3 “导”与“启”并重的问题设置

该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指导者,在问题的设置环节,尽可能使所提问题包含每章节学生要掌握的要点、难点,促使学生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案例中的问题,探索人类心理变化的一般规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进而改变个体认知、思维和行为。如在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组合章节中,设置应激反应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等问题,启发与引导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看待疾病,学会从社会、心理、生物角度来观察病人,从整体上来把握病人,学会维护和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不断提升个体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

3.4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合

该教学法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的互动性、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为创新点,着力于教学方式的组合。在教学手段上综合了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为学生提供多视点、多剖面、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信息和心理模拟训练。如在较为抽象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个性与人格章节中,通过观看有趣的《Human Body》,揭示人体的奇特和生理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进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启迪学生想象和联想。引用“心理访谈”和“幸福魔方”等电视节目中的典型心理案例,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直接与间接心理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验、心理护理、医患沟通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学习得到拓展及延伸,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组合式—案例—导学”教学法以教材、案例组合为核心,以导学方式组合为关键。该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强、教学效果好。

[1]涂旭东.医学心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2]张亚宁,荆雷.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08,21(10):60-61.

[3]王丽丽.谈案例教学法对心理学教学的必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30(1):241.■

G424.1

B

1671-1246(2014)07-0050-02

猜你喜欢
导学心理学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