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雷
摘要:
二年级建筑教学在整个建筑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二年级社区活动中心为例,通过“调研—分析—设计”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思考建筑、设计建筑,并关注影响建筑的环境、城市、社会人文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建筑教学;现场调研;调研分析;互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4)02006003
二年级建筑教学属于建筑设计基础范畴,在整个专业课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观,学会在生活中用建筑的眼光去观察、感知建筑,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理念,掌握小型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训练学生较为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构思,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并具备一定的结构、材料构造知识的能力
,为日后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在以往的二年级教学模式中,教学偏重于对建筑功能空间及造型设计的训练,学生的关注点停留在功能组织与形式层面,很少去关注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乃至建筑设计背景中的社会问题,更少去思考建筑为何而建。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调研、一草、二草、定稿,直至最后完成设计正图。现场调研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教学的目标与预期效果不甚理想。
一、 课程改革
近年来,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开展了课程改革,以二年级的第四个设计题目为例,设计题目改为社区活动中心,选取真实场境强化学生对场地的直观感受,加深对课题训练内容的理解。具体而言,设计选取了位于南京市河西新城草场门大街两侧的阳光广场与月光广场,该广场位于成熟的居住社区内,周边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学生通过对该社区调研,自由选取其中一个广场作为设计基地,如图1。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从调研,广场环境分析,广场人群活动模式分析、设计任务书的制定与完善、方案的生成到方案成果的完整表达。在此过程中,侧
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分析问题的洞察力,以问题为切入点来思考建筑,以环境行为分析为出发点设计建筑,着重关注场所与居民活动、建筑与人的社会活动的关联,激发学生对社区活动中心的社会性、人文性思考,让学生认知到影响建筑的社会、城市、文化因素和其他广泛的相关因素,而非孤立的理解建筑。
二、 设计教学过程
(一)问题提出
设计任务书只提基本要求,即用地现状及红线、设计目标和成果,不再具化每项设计内容,而社区活动中心的主要功能空间、用房面积大小等,需要学生通过调研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加以编写、细化完善。此外,依据调研结果,学生还需对社区中心周边的广场区域进行合理改造。由此,教学方式一开始就要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扮演引导者,培养学生关注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以调研的方式,以问题为切入点去思考建筑,设计建筑。学生则需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并进行系列目标问题的思考,关注建筑的介入将会对现有场地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居民行为产生的改变,思考如何既能较好地延续居民日常行为模式,又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户外活动需求。
(二)现场调研与案例参观
1.现场调研
设计以两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首先需要调研阳光广场和月光广场所在的城市位置,解读河西新城与老城区的关系。
其次,分析广场与城市空间结构、景观结构、道路系统、绿地系统的对应关系;调研广场周边的学校、医院、市级体育馆、商场公共设施。深入解读环境信息, 把握场地内道路、绿化、建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设计构思的形成做好前期准备。
再次,详细了解广场人群活动与使用情况。以周末与工作日为对比,观察并记录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各个时段广场人群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及活动模式。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数据采集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在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各自的活动特征,细致分类,并鼓励学生多交流,了解被访者对广场现状的意见与建议,期望社区中心提供哪些公共服务等,从而为建筑功能的确定及场地改造提供有力依据。
此外,每个小组依据不同问题与各自的兴趣点,设计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对广场活动人群进行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应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人数不低于100人。调查结束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并梳理观察记录内容,绘制分析图,撰写文字小结。
2. 案例参观
教师列出市区多个已建成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区活动中心,让学生参观调研,关注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空间特点,着重了解使用者的感受与意见,并做好相关记录。
3. 阶段成果
此阶段成果要求每组完成一张设计图,并将调研内容、分析结果、解决方法进行ppt汇报。对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师生展开
讨论,进一步补充完善,如图2。
(三)建筑方案的生成
1. 设计任务书的完善
在完成调研参观后,学生需要通过查阅图书馆文献、整理互联网信息,完成多种资料及数据的收集。在基于调研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确定建筑合理具体的功能设置,制定出完整的设计任务书。
2.方案的生成
方案初始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调研分析结果,从问题入手,通过对广场人群的行为分析、建筑功能与环境的互动研究,思考方案的形体生成及平面布局,勾画概念草图并制作概念草模,形成设计构思和方向。在此阶段,教学着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性的尝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组学生需要对各自的方案构思进行详细讲解,即方案一开始应对的是哪些问题,如何从问题入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一步步推导出方案设计。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均可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作为引导者,不直接对方案进行优劣评价,而是依据不同方案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建议与意见,对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帮助学生确立方案发展方向与目标。
设计过程中,草模与草图同步进行,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方案之初,要求制作基地模型进行场地与环境的分析,制作工作模型推敲建筑体块与场地的关系、空间体量关系, 直观地理解建筑空间,如图3。随着方案的深入,工作模型的制作更加细致,不仅要反映建筑的结构关系,也要表达建筑分隔与围护界面的材料选择,如图4。
此外,现场调研贯穿方案生成的全过程,学生还将通过不断的调研、思考来积累关于设计的理性认识,甚至将草图与草模带到广场与居民交流,征求建议与意见。当然,与高年级相比,二年级的教学对学生在空间建构、材料建造、结构选型等方面的要求有所节制,重点还在于思维方法、设计方法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
三、 评价体系
过去设计基础课考核评价重结果, 以最后的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而设计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往往被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重新制定了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从方案构思到设计完成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研、调研成果汇报、方案过程中的草图与草模、最终设计成果等,并将此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依据。新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促使学生关注设计的全过程,注重设计能力的提高,而非仅仅是设计成果图纸与模型表现的技巧。
四、 结语
通过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总结,二年级建筑教学更加注重增强学生对社会人文背景的关注。通过“调研——分析——设计”的设计过程,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摒弃单纯从形式或概念出发的设计方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随着二年级建筑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进行,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内容等还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同时我们积极借鉴各校低年级建筑教学改革成果,努力构建更为合理而富特色的二年级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骏,左力.环境与空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本科二年级建筑基础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探讨[J].室内设计,2013(01):11-15.
[2] 刘剀.建筑设计基础课程1-1营建教学[J].建筑学报,2013(02):110-114.
[3] 张萍,陈华.引进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44-45.
[4] 袁朝晖,王维兰,魏春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C].2013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29-133.
每组学生需要对各自的方案构思进行详细讲解,即方案一开始应对的是哪些问题,如何从问题入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一步步推导出方案设计。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均可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作为引导者,不直接对方案进行优劣评价,而是依据不同方案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建议与意见,对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帮助学生确立方案发展方向与目标。
设计过程中,草模与草图同步进行,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方案之初,要求制作基地模型进行场地与环境的分析,制作工作模型推敲建筑体块与场地的关系、空间体量关系, 直观地理解建筑空间,如图3。随着方案的深入,工作模型的制作更加细致,不仅要反映建筑的结构关系,也要表达建筑分隔与围护界面的材料选择,如图4。
此外,现场调研贯穿方案生成的全过程,学生还将通过不断的调研、思考来积累关于设计的理性认识,甚至将草图与草模带到广场与居民交流,征求建议与意见。当然,与高年级相比,二年级的教学对学生在空间建构、材料建造、结构选型等方面的要求有所节制,重点还在于思维方法、设计方法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
三、 评价体系
过去设计基础课考核评价重结果, 以最后的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而设计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往往被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重新制定了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从方案构思到设计完成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研、调研成果汇报、方案过程中的草图与草模、最终设计成果等,并将此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依据。新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促使学生关注设计的全过程,注重设计能力的提高,而非仅仅是设计成果图纸与模型表现的技巧。
四、 结语
通过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总结,二年级建筑教学更加注重增强学生对社会人文背景的关注。通过“调研——分析——设计”的设计过程,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摒弃单纯从形式或概念出发的设计方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随着二年级建筑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进行,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内容等还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同时我们积极借鉴各校低年级建筑教学改革成果,努力构建更为合理而富特色的二年级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骏,左力.环境与空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本科二年级建筑基础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探讨[J].室内设计,2013(01):11-15.
[2] 刘剀.建筑设计基础课程1-1营建教学[J].建筑学报,2013(02):110-114.
[3] 张萍,陈华.引进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44-45.
[4] 袁朝晖,王维兰,魏春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C].2013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29-133.
每组学生需要对各自的方案构思进行详细讲解,即方案一开始应对的是哪些问题,如何从问题入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一步步推导出方案设计。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均可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作为引导者,不直接对方案进行优劣评价,而是依据不同方案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建议与意见,对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帮助学生确立方案发展方向与目标。
设计过程中,草模与草图同步进行,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方案之初,要求制作基地模型进行场地与环境的分析,制作工作模型推敲建筑体块与场地的关系、空间体量关系, 直观地理解建筑空间,如图3。随着方案的深入,工作模型的制作更加细致,不仅要反映建筑的结构关系,也要表达建筑分隔与围护界面的材料选择,如图4。
此外,现场调研贯穿方案生成的全过程,学生还将通过不断的调研、思考来积累关于设计的理性认识,甚至将草图与草模带到广场与居民交流,征求建议与意见。当然,与高年级相比,二年级的教学对学生在空间建构、材料建造、结构选型等方面的要求有所节制,重点还在于思维方法、设计方法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
三、 评价体系
过去设计基础课考核评价重结果, 以最后的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而设计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往往被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重新制定了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从方案构思到设计完成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研、调研成果汇报、方案过程中的草图与草模、最终设计成果等,并将此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依据。新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促使学生关注设计的全过程,注重设计能力的提高,而非仅仅是设计成果图纸与模型表现的技巧。
四、 结语
通过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总结,二年级建筑教学更加注重增强学生对社会人文背景的关注。通过“调研——分析——设计”的设计过程,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摒弃单纯从形式或概念出发的设计方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随着二年级建筑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进行,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内容等还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同时我们积极借鉴各校低年级建筑教学改革成果,努力构建更为合理而富特色的二年级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骏,左力.环境与空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本科二年级建筑基础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探讨[J].室内设计,2013(01):11-15.
[2] 刘剀.建筑设计基础课程1-1营建教学[J].建筑学报,2013(02):110-114.
[3] 张萍,陈华.引进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44-45.
[4] 袁朝晖,王维兰,魏春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C].2013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