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玲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省辖市和县区国家档案局(馆)编研的调研,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成果类型、新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全省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经费紧缺、人才不足等问题,并从主动服务、转变观念、多方筹措经费、加强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档案编研;河南省;调研分析
为全面掌握全省档案编研情况,以召开全省档案编研会议为契机,2013年年底,河南省档案局对2000年以来全省档案编研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全面调研,采集到档案编研方面的基础性数据,取得了第一手材料。
1 调研项目的设计与调研范围及方法
此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调查范围涉及全省18个地市级档案馆、158个县区级档案馆,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13年11月底。根据调研需要,我们设计了《河南省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国家档案馆编研成果调查统计表》、《河南省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国家档案馆编研工作现状调查表》,共涵盖15个方面的大问题;为确保调研的全面性,我们还要求同时报送编研工作总结。同时,为了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权威性,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国家档案馆报送的都是加盖单位公章的纸质问卷,共收回问卷176份,有效率100%。
2 全省档案编研工作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调研主要了解各省辖市及县区国家档案馆编研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近十年主要成果、编研专项经费、成果出版等方面的情况。
2.1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调研结果显示,开封、南阳、许昌、焦作、三门峡、济源、南阳市卧龙区等32个市、县、区设置了职能独立的编研科(股)或征集编研科,把编研工作列入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做到年度有计划、年终有考核。这说明全省各级领导和各级档案部门对编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尤其是洛阳、新乡、济源和开封等地市,领导带头搞编研,主要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统筹谋划,外联协调,审稿把关,甚至亲自动手撰稿,并及时向上级申请编研和出版经费,为保证编研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2.2 成果类型。2003年至今十年间,被调研的176个档案馆编研成果共1018种。
按简介检索、原文汇编、原文加工撰写、考证研究四种类型统计,其中简介检索型约31种,约占总数的3%;原文汇编型约631种,约占总数的62%;原文加工撰写型约244种,约占总数的24%;考证研究型约112种,约占总数的11%。(统计时,有些成果难以界定是加工撰写还是考证研究,故都加“约”。)
成果类型分布图
2.3 服务对象。编研成果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当地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自觉做好资政大文章,是档案编研工作的立足点。调查结果显示,服务中心工作的编研成果为416部,约占全部编研成果的41%。而其中不少编研成果质量上乘,有效服务领导决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档案部门影响力。例如,河南省档案局(馆)配合中原经济区建设,于2011年7月举办了《中原经济区诞生过程专题展》,并陆续编辑了《中原经济区大事记》、《十八市市委书记热议中原经济区》,收到了资政襄政的良好效果。焦作市档案局(馆)2011年4月创刊了《档案参阅》,每期由专人将书刊送到各位市级领导干部手中,被作为服务党委、政府的热点刊物列入了财政预算。
(2)服务地域文化。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把档案编研和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编研工作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封市档案局(馆)2012年编辑出版了《风生水起·金石开封》,2013年编辑出版了《古风宋韵·印象开封》,两本书均突显开封深厚历史沉淀和文化品位,并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通许县档案局(馆)编写的《厚重通许》一书,被县领导作为介绍通许历史的礼品书,在开封菊花会、招商会上发放,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服务研究及编史修志人员。编辑出版档案史料汇编,为研究及编史修志人员提供服务,是档案编研工作的传统项目和重要内容。近十年来,全省约有47%的编研成果主要服务于研究及编史修志人员。大量汇编类编研成果满足了编史修志、史学研究的需要。如省档案局(馆)多年坚持编纂《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重要文件汇编》,南阳市档案局(馆)一直坚持编写的《南阳大事记》等,内容系统、真实可靠,是编史修志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焦作市档案局(馆)编写的《焦作人民的抗日斗争》,信阳市档案局(馆)编写的《鄂豫皖苏区首府机构设置》、《商城革命史简介》等编研材料,都是深受研究人员好评的编研精品。
(4)服务社会大众。近年来,随着国家档案局“三个体系”建设的提出和民生档案利用的增加趋势,全省档案部门加强了关系百姓利益的选题研究和有关馆藏的挖掘,编研出一部分服务民生的实用性成果。如许昌市档案局(馆)编写的《许昌市知青工作概要》等,贴近现实,立足实用,满足了社会大众的需求。新乡市档案局(馆)编印的《新乡土特产专辑》,追寻散落在民间的地道新乡“特产、名吃”,凸显了档案对老百姓的亲和力、感染力。漯河市郾城区档案馆围绕民生,编撰了《郾城教育系统民师文件资料汇编》、《退伍军人安置文件汇编》等专题性编研材料,提高了服务民生的工作水平。
3 全省档案编研工作新特点
3.1 合作编研渐成趋势。调研结果显示,全省多数档案局(馆)逐渐树立起开门搞编研的理念,由单打独斗向多部门合作、多领域协作转变,合作编研趋势明显。在选材上,不局限于本馆资源,大都提出了“档案不足资料补,馆内不足馆外补”,以征带编、以编促征、征编结合的思路,弥补馆藏材料的不足。在人才力量上,不少档案局(馆)均采取“内举外聘”、“内外联合”、“内内联合”的工作方法,积极与各部门加强合作,走联合编研的道路,实现了优势互补,助推了编研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如河南省档案局(馆)编写的《走进河南档案》丛书,借助省内各个市、县档案馆的资源优势,与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作,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共享、部门联合、优势互补的大合作、大编研的新路。新乡、安阳、济源市档案局(馆)借助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等媒体平台,开辟专栏、办栏目,扩大编研成果的影响,既是对编研成果的创新,也体现了档案人巧借外力、联合编研的思路。
3.2 选题视野逐步拓宽。调研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全省档案部门面向社会各个领域,编研视野不断扩大,凡是历史纪念、人物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印证,历史文化的传承,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档案编研都积极介入,深度编研;在此基础上,还逐步增加了服务地域文化和社会大众的选题,虽然这两个方面所占的比例仅为12%左右,但是打破了以前仅仅围绕中心工作而编研的局限性,扩大了档案编研成果的受众面,也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3.3 经费来源多元化。面对编研经费紧缺的现状,全省档案部门通过向上级争取、在内部挖潜、与相关部门协作等措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了经费来源途径:一是以项目运作的形式向本级财政申请专项经费,如郑州市档案局(馆)、开封市档案局(馆)、洛阳市档案局(馆)、济源市档案局(馆)等;二是对纳入重点档案抢救工程的档案进行编研,利用重点档案保护抢救费来解决;三是尝试市场化运作,新乡市档案局(馆)、周口市档案局(馆)积极向社会寻求合作单位,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4 全省档案编研工作存在问题
4.1 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地区之间、单位之间档案编研工作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郑州、济源、焦作、开封等地,领导重视,编研工作人员积极有为,编研视野不断扩大,编研成果门类丰富,编研精品不断涌现;而有的地方却因种种原因,数年停滞不前。
4.2 经费不足。从调研结果来看,十年间,全省1018种编研成果中,公开出版物186种,仅占全部编研成果的18%,这还是档案部门在原有经费基础上积极努力、多方筹措的结果。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编研工作发展的瓶颈,这一瓶颈直接影响到编研项目的开展以及编研成果的推广,也是编研成果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的主因。很多成果仅局限在单位内部,印刷完毕便束之高阁,缺乏必要的报道和宣传,使编研成果的影响力受到极大限制。在2013年全省编研成果展览会上,最多的场景就是很多兄弟部门的同事一边忙着交换成果,交流经验,一边不停地惊叹这么好的成果怎么不推广呢?
4.3 人才培养有待加强。截至目前,省辖市及县区档案局(馆)共有编研人员269人,其中专职编研人员73人,仅占到21%。相对而言,编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工作,而近80%的兼职人员多为临时拼凑,调动频繁,大多难以适应编研工作的需要;调研中我们还发现,21%的专业编研人员中,缺少技术骨干,缺乏业务知识培训,多数人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知识与观念上,知识结构不合理,对开展工作有时有畏难情绪。
5 改进全省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5.1 主动服务,争取领导重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档案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编研工作好不好的关键。档案局(馆)的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编研工作在档案开发利用中的突出地位,把档案编研工作列入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对编研工作要有总体的目标和打算,还要有阶段性的步骤和实施方案;另一方面,编研部门要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出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应当积极为领导决策、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编辑相关的档案资料,为领导提供主动的、优质便利的、超前的和创新的服务,使领导亲身体会到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从心里重视和支持档案编研工作,从而形成有为才能有位的良性循环。
5.2 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路。一是树立大局意识。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局,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重大活动及重大事件,要反应敏锐,及早谋划,找准工作着力点,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树立特色意识。在选题和内容上,要结合馆藏,注重地方特色的总结和挖掘,反映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反映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向和区域内的发展特点,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三是树立公共服务意识。编研工作不但要为党政机关、专家学者服务,更要为社会大众服务。编研工作要适应公众需求具有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的特点,提供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编研产品。四是树立精品意识。要加强编前研究,高水平谋划,在确定选题、选材、编辑加工、校勘等各个环节,精心组织,着力打造内容翔实、体例规范、装帧美观、印刷清晰,具有较高学术和史料价值的精品成果。五是树立宣传意识。要善于利用大众传播媒体,积极宣传推介,让社会了解编研成果的内容和价值,扩大编研成果的社会知名度。六是树立市场意识。档案编研工作在注重实效的同时,更要注重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找准服务对象,使编研开发有针对性、目的性,形成以编研促利用、以利用检验编研的良性循环。[1]
5.3 多方筹措,争取经费落实。编研工作缺少了必要经费的支撑,那是寸步难行的。对于经费问题,一方面要向上争取,另一方面要实施项目管理,强化市场运作。从全省的编研实践看,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等一些地方都采取了项目管理的方式,运作是成功的。不但编出了很好的档案文化产品,而且在项目经费的使用上,也有自己独到的管理办法;新乡市、周口市走市场化筹措编研经费的做法也是成功的、可行的,值得推广。随着档案编研公开出版物比例的增加,也要加强和出版、发行等专业机构合作,强化市场运作,注重策划、包装和营销,走专业化、市场化运作之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5.4 加强培养,建立高素质队伍。一是加大业务交流培训力度,开阔编研人员的视野,丰富编研人员的知识,全面提升编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努力改善内外环境,建立编研激励机制,调动和发挥广大编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保持编研人员的相对稳定,以有利于编研人员熟悉馆藏、积累知识、深入研究,打造编研精品。
(备注:因为调查表设计原因,档案展览统计数据不全,故文中没有提到档案展览。)
参考文献:
[1] 赵新烨 王东 耿晓晶.浅谈加强档案编研工作的有效对策[J].黑龙江档案,2009(6).
(作者单位:河南省档案局保管利用处 来稿日期:201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