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陆德明传再注①

2014-05-13 06:55吴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句旧唐书学士

吴萍

(徐州工程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历史·文化]

旧唐书陆德明传再注①

吴萍

(徐州工程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陆德明;生卒年;官职;著作

陆德明大约生于公元554年,卒于公元627年左右。陆德明曾先后师从周弘正和张讥,于公元582年开始踏入仕途,官第三位始兴王叔重的左常侍,583年任国子助教,后来在隋、唐两朝主要任国子监的职务,卒于唐国子博士任上。他的重要著作《经典释文》三十卷,始撰于公元583年,历经陈、隋两朝方竟。

有关陆德明的生平事迹,王利器先生在《经典释文考》的第一章《唐书陆德明注》就陆德明的师承、出仕官职及大致时间、涉及的人物关系等做了一番梳理,其资料丰富,考证精当,泽被后学。本文在王先生此文的基础上补充王先生文中未涉及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王先生考证的个别问题提出不同观点。

《旧唐书·陆德明传》:

陆德明,苏州吴人也。初受学於周弘正,善言玄理。太子征四方名儒,讲于承先殿。德明年始弱冠,往参焉。国子祭酒徐克开讲,恃贵纵辨,众莫敢当。德明独与抗对,合朝赏叹。

周弘正为梁陈两朝硕儒,据《陈书·周弘正传》:“天嘉元年(公元560年),迁侍中、国子祭酒,往长安迎高宗。三年(公元562年),自周还,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慈训太仆。废帝嗣位,领都官尚书,总知五礼事。仍授太傅长史,加明威将军。高宗即位,迁特进,重领国子祭酒,豫州大中正,加扶。太建五年,授尚书右仆射,祭酒、中正如故。寻敕侍东宫讲《论语》、《孝经》。”周弘正因有迎高宗之功,受到朝廷重用,并且还是皇太子的老师。

年方弱冠的陆德明在当时并不是名儒,他之所以他能参加承先殿学术会议,正是因为他“受学于周弘正”,是周弘正的学生,这在新唐书中也提到了这点。其实陆德明还有一个老师张讥。张讥也是周弘正的学生,早在梁时已入周弘正门下,据《陈书·张讥传》:“讥幼聪俊,有思理,年十四,通《孝经》、《论语》。笃好玄言,受学于汝南周弘正,每有新意,为先辈推伏。”张讥是周弘正的学生,但学问并不比老师差,《陈书·张讥传》:“弘正尝谓人曰:‘吾每登座,见张讥在席,使人懔然。’”大概在周弘正去世后,陆德明拜张讥为师,《陈书·张讥传》:“吴郡陆元朗、硃孟博、一乘寺沙门法才、法云寺沙门慧休、至真观道士姚绥,皆传其业。”

关于承先殿学术会议的时间新旧唐书只说在陈太建中,具体哪一年均未提及。但从这次学术会议的主讲人徐孝克所任国子祭酒的时间仍可以推算出一个大概。《旧唐书·徐孝克传》:“(太建)六年(公元574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寻为真。”徐孝克之兄徐陵时任尚书左仆射,是朝廷重臣,徐孝克能够接替周弘正临时代理国子祭酒一职实赖其兄之力,实际上其学识远未达到国子祭酒的职务要求,所以《旧唐书·陆德明传》说他在学术会议上“恃贵纵辨,众莫敢当”。由于徐孝克的学识不能服众,其兄徐陵在他任职的第二年就接替了他,《陈书·徐陵传》:“(太建)七年(公元575年),领国子祭酒、南徐州大中正。”以此推断,这次承先殿会议的发生时间在太建六年的下半年至太建七年的上半年之间。

而参与承先殿学术会议的陆德明此时为弱冠,以太建六年(公元574年)算,陆德明当生于公元554年左右。

《旧唐书·陆德明传》:

解褐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亡,归乡里。

陈有三个始兴王,第一个是世祖第二子始兴王伯茂,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封,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卒。第二个是高宗第二子始兴王叔陵,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封,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卒。第三个是高宗十四子始兴王叔重,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封,祯明三年(公元589年)卒。

王利器先生在《经典释文考》中认为陆德明做的是叔陵的左常侍。但《陈书·后主本纪》和《陈书·叔陵传》俱载叔陵在太建十四年因谋反而被杀。《陈书·谢贞传》也说:“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阮)卓独不坐。”可见,若陆德明为叔陵的左常侍,必会受叔陵谋反牵连,更不可能有之后的由王国属官升到中央做国子助教之事。而且陆德明虽因承先殿会议中“独与抗对,合朝赏叹”而成名,但是他得罪的是“众莫敢当”的权贵,我们知道徐孝克下台后,陈后主还是让他做了太子的老师的,《陈书·徐孝克传》载:“至德中,皇太子入之释奠,百司陪列,孝克发《孝经》题,后主诏皇太子北面致敬。”因此,陆德明在承先殿会议后并没有被朝廷立即任命官职,也没有做叔陵的左常侍。

另外,陆德明在承先殿会议后极有可能是跟着张讥学习,而陈后主很看重张讥,《陈书·张讥传》:“后主在东宫,集宫僚置宴,时造玉柄麈尾新成,后主亲执之,曰:‘当今虽复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独张讥耳。’即手授讥。仍令于温文殿讲《庄》、《老》,高宗幸宫临听,赐御所服衣一袭。后主嗣位,领南平王府谘议参军、东宫学士。寻迁国子博士,学士如故。后主尝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讥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顾谓群臣曰‘此即是张讥后事’。”因此,后主嗣位(公元582年)后,封叔重为始兴王及其王国属官时,极有可能是张讥推荐陆德明做左常侍。

据此,《陆德明传》中的“始兴王”应该是叔重。至德元年徐陵卒,身为国子博士的张讥可能又一次推荐了陆德明被授予国子助教一职。也正是这一年,陆德明开始撰写《经典释文》。以陆德明生于公元554年推算,至德元年(公元583年)陆氏29周岁,完全有能力从事《经典释文》的撰写。其完成时间我们赞同王弘志的结论:“《经典释文》成书年代应为隋大业三年以后唐建国以前。”①王弘治.《经典释文》成书年代释疑[J].语言研究,2004(2):105-106.

《旧唐书·陆德明传》:

隋炀帝嗣位,以为秘书学士。大业中,广召经明之士,四方至者甚众。遣德明与鲁达、孔褒俱会门下省,共相交难,无出其右者。授国子助教。

入隋后陆德明何时出仕,史书语焉不详。虽然《新唐书·陆德明传》言:“隋炀帝擢秘书学士。”“擢”是“提拔”义。但查《隋书·百官志》,秘书学士并不在其中,既然不是官守,何以为“擢”呢?王光照在《隋杨广晋邸王府学士及其与政治、文化之关系》中指出,大业世秘书学士亦多为江左富学之名士,这些江左名士多是陈朝旧臣,被杨广遴选为王府学士,如虞世南、虞绰、王胄、庾自直等。杨广嗣位,这些学士即可转值或转仕秘书省为朝臣。所以,陆德明极有可能在杨广任江都总管时做了晋邸王府学士,而王府学士亦不在官制序列。隋炀帝嗣位,陆德明虽然是个编外的秘书学士,但毕竟是中央机构的编外,所以《新唐书》称为“擢”,而《旧唐书》则认为编外官不是官,用了“以为”。

陆德明在隋炀帝即位之年(公元604年)为秘书学士,第二年在许善心的推荐下做了有品秩的太学博士。《隋书·许善心传》:“大业(公元605年)元年,转礼部侍郎,奏儒者徐文元为国子博士,包恺、陆德明、褚徽、鲁世达之辈并加品秩,授为学官。”《旧唐书·徐文远传》:“大业初,礼部侍郎许善心举文远与包恺、褚徽、陆德明、鲁达①鲁世达,《隋书》卷七十五、《北史》卷八十二俱有传,此处避唐太宗讳缺“世”字。为学官,遂擢授文远国子博士,恺等并为太学博士。时人称文远之《左氏》、褚徽之《礼》、鲁达之《诗》、陆德明之《易》,皆为一时之最。”

《旧唐书·陆德明传》:

王世充僭号,封其子为汉王,署德明为师,就其家将行束脩之礼,德明耻之,因服巴豆散,卧东壁下。王世充子入跪床前,对之遗痢,竟不与语。遂移病於成皋,杜绝人事。

《新唐书·陆德明传》:“越王侗署为司业,入殿中授经。”此一句《旧唐书》则无。而此句中动词“署”在《旧唐书》王世充任命陆德明为其子汉王的老师一事中亦使用。“署”不是封建帝王升迁官员的常用词。《玉篇》“署,置也”,“署”为安排义。越王侗是于公元618年在隋炀帝被杀后由王世充等人在东都拥立,其前一年公元617年恭皇帝已在京师长安即位,因此越王侗政权为史家看作伪政权,故用“署”。并且陆德明本人也不接受这个安排。所以,《旧唐书·陆德明传》的作者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认定陆德明没有做过这个官,因此略而不书。《新唐书》陈述历史事件,故录之。《旧唐书》主观性略强,《新唐书》客观性稍胜。

《旧唐书·陆德明传》:

王世充平,太宗征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命中山王承乾从其受业。寻补太学博士。后高祖亲临释奠,时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乘讲《波若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德明难此三人,各因宗指,随端立义,众皆为之屈。高祖善之,赐帛五十匹。

“王世充平”一事,据《旧唐书·高宗本纪》,当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平王世充后回京师路过广武并驻扎,广武是楚汉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李世民可能想借机参观一下。《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敕建广武山观音寺碑”有“(秦王)班师凯还,驻跸广武”和“工讫,乃拊碣以纪其岁月云尔,时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也”之句。而陆德明在拒绝做王世充儿子的老师后,“遂移病于成皋”。广武与成皋非常近,秦王有条件与陆德明见面。据碑文记载秦王在此见到观音菩萨,下令修建寺庙,寺庙建成后特意让陆德明撰写寺碣,事出有因。据此推测,陆德明当时已在秦王之侧,并且也看到了这个景象。也就是说陆德明是在秦王凯旋回京的路上,即公元621年被李世民征招的,其后成为秦王府学士。

《旧唐书·陆德明传》:

命中山王承乾从其受业。寻补太学博士。后高祖亲临释奠,时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乘讲《波若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德明难此三人,各因宗指,随端立义,众皆为之屈。高祖善之,赐帛五十匹。

《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五年八月)改封恒山王承乾为中山王。”《旧唐书·恒山王承乾传》:“武德三年,封恒山王。七年,徙封中山王。”封李承乾为中山王的时间一为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一为七年(公元624年),前后矛盾。不论是哪一年做李承乾的老师,陆德明很快在秦王的关照下做了太学博士。《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七年二月)丁巳,幸国子学,亲临释奠。”如果李承乾是在武德七年受封为中山王,那么只能在这一年的一月,而且陆德明要在之后的一个月内做李承乾的老师并且很快成为太学博士,这个速度未免太快了些。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时间应在武德五年封李承乾为中山王。武德五年八月之前陆德明写了《敕建广武山观音寺碣》,当时还未在唐王朝有官职,所以仍用隋代官职。武德五年八月后,李承乾开始跟陆德明学习。《旧唐书·太宗本纪》:“(武德九年冬十月)癸亥,立中山王承乾为皇太子。”《旧唐书·恒山王承乾传》:“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武德五年李承乾4岁,可以开始学习了。陆德明补太学博士的时间大概在武德五年末和武德六年间。

《旧唐书·陆德明传》:

贞观初,拜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寻卒。

《旧唐书·孔颖达传》:“武德九年,擢授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陆德明与孔颖达都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中以儒学而名的人,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当上皇太子,旋即成为皇帝后,秦王府的人也都加官晋爵,孔颖达被授予国子博士的官职,而陆德明的官职没有立即提升。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陆德明已经是太学博士了,这时不需要加官;另一种可能是他的健康原因,不能胜任了。贞观初,孔颖达封男爵,转任给事中。后一句“时太宗初即位”,表明“贞观初”很有可能是贞观元年。陆德明也是在贞观初封吴县男爵。唐太宗上台后给自己人封爵是顺理成章的,陆德明与孔颖达应该是同一批被封爵位的。孔颖达封爵的同时由国子博士转任给事中,这样国子博士的位置空缺,唐太宗把这个位子给太子的启蒙老师合情合理。陆德明在封爵后不久死去,其卒年当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或贞观二年(公元628年)。

《旧唐书·陆德明传》:

撰《经典释文》三十卷、《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卷,并行於世。

《新唐书》:“论撰甚多,传於世。”《旧唐书》所载三种著述不能对应《新唐书》“论撰甚多”一句,当求之别处。按照史籍的撰写时间排列于下:

史籍名称 撰写时间 收录篇目隋书·经籍志 621—656 《周易并注音》七卷秘书学士陆德明撰、《周易大义》二卷陆德明撰旧唐书·经籍志 940—945 《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四卷、《周易文外大义》二卷、《经典释文》三十卷《庄子文句义》二十卷册府元龟卷六百六 1005—1012 《老子疏》十卷、《庄易疏》各一十五卷、《经典通释》三十卷并行於时新唐书·艺文志 1044—1060 《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四卷、《文外大义》二卷、《经典释文》三十卷《庄子文句义》二十卷、《老子疏》十五卷通志二十略·艺文略 1161 《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四卷、《周易大义》二卷、《周易并注音》七卷《周易释文》一卷、《春秋音义》六卷、《公羊音》一卷、《谷梁音》一卷《孝经释文》一卷、《经典释文序錄》一卷、《经典释文》三十卷、《庄子文句义》二十卷文献通考 1307 《周易释文》一卷、《尚书释文》一卷、《经典释文》三十卷、《尔雅释文》一卷《经典释文》三十卷、《庄子音义》三卷

陆德明在隋唐之际以《易》学著称,上表中《易》学著作有三种,分别是《周易并注音》、《周易文句义疏》、《周易大义》(《旧唐书》作“周易文外大义”,《新唐书》作“文外大义”,从卷宗看,应是同一本书)。这三种书同时出现在郑樵《通志·艺文略》中,郑樵作《艺文略》既收当时见存的,又收散佚的著作,故不能确定郑樵见过这三种书。从新旧《唐书》仅收《周易文句义疏》和《周易大义》看,《周易并注音》在唐末已经散佚。《隋书·经籍志》载《周易并注音》的作者是“秘书学士陆德明”,那么陆德明撰成这本书应该在做秘书学士期间或之前。《周易大义》亦作于隋际。《周易文句义疏》作于入唐后。《庄子文句义》二十卷,两《唐书》、《通志》俱载,且卷数相同。《老子疏》十五卷,《旧唐书·陆德明传》与《新唐书》相同。《册府元龟》载陆德明著《老子疏》《庄子疏》《易疏》的卷数与其他史籍俱不相同,不知何故。《庄子文句义》和《老子疏》当成书于唐。至此,陆德明六种著作的成书先后为:《经典释文》(公元583年始撰),《周易并注音》(隋)、《周易大义》(隋)、《老子疏》(唐)、《周易文句义疏》(唐)、《庄子文句义》(唐)。《周易大义》、《老子疏》、《周易文句义疏》、《庄子文句义》在《册府元龟》和《新唐书》还能看到,但是到了《文献通考》已不见踪迹。《宋史·艺文志》:“迨夫靖康之难,而宣和、馆阁之储荡然靡遗。”大概是在靖康之际遗失。

太宗后尝阅德明《经典释文》,甚嘉之,赐其布帛二百段。子敦信,龙朔中官至左侍极,同东西台三品。

《经典释文》虽成书于隋,但隋代亦不显。直到陆德明死后,《经典释文》经帝王之欣赏方才彰显。

从上文的考察,我们得出陆德明生于公元554年左右,卒于公元627或628年。其一生历仕陈、隋、唐三朝。在陈朝,公元582年为始兴王左常侍,583年为国子助教直至陈亡。在隋朝,初为晋王杨广王府学士,公元604年为秘书学士,605年为太学博士,后升国子助教直至隋亡。在唐朝,初为秦王李世民王府文学馆学士,公元623年左右为太学博士,627年为国子博士至卒。陆德明一生著作6种,今仅存1种,即《经典释文》三十卷。

[1] [梁]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 [唐]姚思谦.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4] [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 [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 [北宋]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2003.

[7]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

[8] [南宋]郑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9] [清]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 王光照.隋杨广晋邸王府学士及其与政治、文化之关系[J].江海学刊,2002(4):135-140.

[11] 王利器.经典释文考[C].国立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文学院第八种),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

Further Annotation to Lu Deming in Old Tan g Book

WU Ping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Jiangsu 221009)

Liu Deming;dates of birth and death;office;works

Liu Deming was born around 554 and died in 627 AD.He was student to Zhou Hongzheng and then to Zhang Ji.He began to take offices in 582 AD and worked as an important executive assistant to Wang Shuzhong.In 583,he became the teacher to the princesses,served later in the Imperial College both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and died on the teaching post.His major work is the 10-volumed Annotation to the Classics.He started to write this book in 583AD and did not complete it until the two periods of Chen and Sui came to pass.

吴 萍,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研究。

K207

A

1009-9506(2014)03-0045-05

2014年2月20日

①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YY025)。

猜你喜欢
文句旧唐书学士
用关键文句展示作文的思维层次——以“八省联考”卷作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为例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瓦学士
《宋史·宰辅表一》校正一则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用灿烂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文本中心,深度解读
文本解读,“文”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