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2014-05-10 02:23冯菁焕
新课程·中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冯菁焕

摘 要:伴随着校本选修课程的大量开发,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选修课教学上缺少选择性与个性化。以省精品课程海宁名人文化选讲为例,从分析该课程特点入手提出了以研究性教学构建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的观点,并把研究性教学过程归纳为诵读激趣、商定课题、指导研究、撰写报告、展示成果、自评互评等几个环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阐明要丰富选修课教学,必须首先改变学习方式,并总结出了语文选修课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价值:丰富选修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更新课程内容,创新课程管理模式。

关键词:语文选修课;海宁名人文化;研究性教学

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以来,各校掀起了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热潮。随着一系列选修课程的开发,如何进行选修课程的教学随之也成为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由于对选修课程本质和课程标准理解得不到位,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同质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又由于缺少对选修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使大部分老师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甚至对选修课充满了担忧。

在价值意义上,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有着明显的不同:必修课的文化功能大于实用功能,选修课的实用功能则大于文化功能;必修课主要处理好学生与知识、能力的关系,选修课主要处理好学生的兴趣特长、专业志向和职业潜能的关系。在课程内容上,由于各校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开设开发,内容不拘一格,精彩纷呈,但往往选修比必修专题意识更强,容量更大,选择余地也就更大。所以,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选修课与必修课相比,应在教学上体现出选择性与个性化。

本文将结合实践,就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开展“海宁名人文化选讲”校本选修课程教学作一定的探索与思考。

一、课程和学习方式分析

“海宁名人文化选讲”为“高中语文拓展性选修课程”,遵循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原则,着眼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夯实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该课程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一批精品选修课程,2013年被列为省第三批网络选修课程。

本课程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使学生获得名人治世治学的精神滋养。所选择的课程内容体现故土海宁对名人成长的根源性影响及名人创作中的海宁乡土元素,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传承发展地域文化。所选择的名人均为文学、国学等领域大家,课程内容按徐志摩的诗、金庸的武侠小说、王国维的意境理论、吴世昌的词学理论、红学研究这样由具体的文学作品到文学理论,由浅入深的顺序。该课程兼具研究性和选择性。研究性,即学习名人相关文艺理论,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课程所涉及的“三美”理论(徐志摩)、“境界理论”(王国维)、“词体结构理论”(吴世昌)涵盖了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合理地补充了国家课程中语文课程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比如,在所有现有的语文教材中,宋词的风格流派一直为“豪放派”“婉约派”,苏轼是豪放派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而吴世昌先生却提出了质疑,像这种学术争鸣可以激发学生作进一步的研究。選择性,即课程内容顾及学生原有基础、自我发展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课程内容有难有易,易的如名人的生平,难的如名人相关文艺理论,既有阅读又有实践,既有文本理解又有探究式学习,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余地,也让课程实施者有创新、变革的余地。

从学习方式上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是学习探究问题的学习,它以非实体形态存在于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过程之中,尤其是各学科和课堂教学之中。它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求索、勇于实践、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而海宁名人文化选修课程,是为了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丰富学生人文底蕴、提高母语素养、激发学生个性潜能和引领学生专业发展而开设的课程。从课程目标到设置理念都充分体现引导学生赏析探究、自主创新的精神。因此,传统的以单纯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课程,而以自主探究、勇于实践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就顺应了这种精神。

二、实践

研究性学习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目的。在构建教学模式中,首先找好三个结合点:

第一,学生自主研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第二,课内探讨交流与课外自主研究相结合。

第三,个人学习、小组合作与全班探讨相结合。

以课程第二章“海宁名人徐志摩”为例。徐志摩是海宁名人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曾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1931年11月19日因机坠身亡。他的诗音韵和谐、格调轻快,富有意境美,情、景、境水乳交融,更显艺术魅力。他写散文也像写诗,诗与散文相映成辉。他巧妙地将哲理诗情化,又将诗意蕴含在哲理之中,在散文的躯壳中紧裹着诗魂。他的小说也颇有新意,既有散文化特色,又有西方现代小说的意味。

研究性学习流程设计可归纳如下:

1.诵读激趣

教师精心选择徐志摩代表性的诗歌《再别康桥》《偶然》等诗。学生反复朗读,细心品位,体会诗中轻盈的节奏、优美的意境及富有流动的画面,诗歌的这种美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相通融,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引入了徐志摩故居的简介,剪辑了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镜头。在这样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们开始主动阅读和研究徐志摩的诗文,走进他的人生世界:《我所知道的康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与新月派》《猛虎集》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徐志摩是一个复杂的诗人,他的“爱、美、自由”的人生理想历来褒贬不一,同时诗人用他的作品把一切都告诉了我们,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素材。

2.商定课题

研究课题的商定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可“单枪匹马”,可“三三两两”自由组合,可生生间商定,可师生间商定,课题也是“五花八门”: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徐志摩诗歌中的硖石方言研究、“新月派”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中的作用、徐志摩诗中“三美”的探讨……教师在选题上只强调这么几个原则: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宁小勿大,不贪大求全;难度适宜,既符合自己能力又能获得帮助。

3.指导研究

课题选定后,教师主要从相关资料的搜集、研究计划的制订等研究过程上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

(1)联系图书馆、阅览室等场地,提供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向学生推荐了十部有关徐志摩研究的著作。联系徐志摩故居商讨参观事宜,安排海宁本土的徐志摩研究专家面对面交流。

(2)研究方法指导。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获得感性的认识和独特的体验,学会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如浏览与精读,有所选择地捕捉有效信息,并注意结合精读或概要摘抄或点评分析;比较探究,找准比较点,进行求同存异的探究;鉴赏评析,通过多维度鉴赏和思辨分析,进行科学的审美判断。

(3)组织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学生可各抒己见,对他人的材料、观点、思路、方法可赞成、可反对、可补充、可修正,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最终趋于形成小组内统一完整的研究方案。再由每一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研究的设想、观点或解疑的思路方法,全班师生共同进行可行性论证答辩,以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4.撰写报告

每一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获取的信息,通过交流讨论、分析比较,认真取舍,形成观点,科学论证,小组同学合作构思并最终由一位成员执笔形成结果,再由全组审核修改。形式可以是论文、研究报告、设计方案、演讲稿或者是口头答辩等。

撰写报告的目的是要同学们把研究性学习的心得、成果通过带有原創性质的写作活动固定下来、表达出来,初步尝试和体验一种人文社科学科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式,提高自己议论文的写作水平,提高对文学的鉴赏和研读的能力。

5.展示成果

每个研究小组确定一名首席发言人,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精彩纷呈:有的进行小论文的宣读,有的是慷慨激昂的演讲,有的采用知识竞答,有的则表演起了课本剧,有位同学竟然亲自为徐志摩的诗歌《雪花的快乐》谱了曲、配了乐……

接着学生根据发下的表格中的要求进行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

《海宁名人文化选讲》研究性学习评价表

评价对象______ 得分______ 评价人______

三、语文选修课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价值

1.丰富了选修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与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一人操纵教学的封闭性模式,学生成了教学的中心,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也打破了教学内容单一性模式,学生在课外自己根据学习兴趣和要解决的问题,去寻找新的语文理论资源、文学研究资源,从文本阅读走向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以问题研究为中心,易形成开放学习的态势,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得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养成以探究为乐、以创新为荣的风尚。另外,学生之间的共同探讨,分享资源,相互交流,协同作业,配合展示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包括教师精心设计组织,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为学生感悟理解、分析研究指出正确的方向,协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其结果予以正确的评价等,既从根本上营造了良好的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又帮助学生学会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不同见解,学会与人相处。

2.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以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学习语文选修课程,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具有独特的价值,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语文选修课不一定要给学生传授现成的语文知识或学科课程结论,它更多的是教给学生一种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语文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课程中经历一种学习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的多元化、系列化以及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而形成的立体化是它的特点所在和生命所在。从事徐志摩专题研究只是海宁名人文化选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参与的学生也只是全体学生中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完全可以开发如“王国维专题”“金庸专题”,这种以专题性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计划自己定,活动自己搞。教师只做好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个性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更新课程内容,创新课程管理模式

校本化选修课程应是一本不断更新的活页教材,开发作为一本活页教材的校本课程,每一届学生和老师都有权力来为它更新、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中的研究性专题,对每届学生而言都会有新的内容,所以课程也永远是新的,也就具有永恒的魅力。每一项研究成果就好比一枚珍珠,把若干枚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为一件很有价值的项链,在这基础上加工形成的校本课程自然有着它独特的价值。同时,将同学们的研究性成果作为校本教材的内容,编入教材中,同学们发现自己也能够成为校本教材的“编者”之一。拿着载有自己研究成果的书本上课,怎么能不兴奋呢?

总之,要丰富选修课教学,体现选择性和个性化,必须首先改变将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探索与体验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潜能。选修课只有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才能走进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贾海金.在选修课的研究性学习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江苏教育报,20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海宁市第一中学)

?誗编辑 刘莉琴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
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关于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思考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数据库原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
注重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探讨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浅谈膳食设计课程与营养学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