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娇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少量的时间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了目前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从优化教学目标、师生情感和谐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重视实验探究过程等方面,结合一线教学实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效率;目标;情感;兴趣
由于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生不仅语数英课程安排得满满的,甚至很多的素质教育课如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也被占用,还有一些家庭条件好的还要给学生课外补课,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变少了。而物理学科综合性很强,很多学生未学先怕的心理影响因素又重,就目前的形势所迫,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断探究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下面是本人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的认识:
一、优化教学目标,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1.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把握好重、难点关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教学中,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核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要求和两本教材内容,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突破重、难点和关键的知识点,发现知识的“衍生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得到发展。因此,在备课时应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课件等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可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象、环境,合理地运用探究教学、启发教学、发现教学、自学导读教学、问题教学、单元目标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在同一节课中也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概念时可用情景归纳法;探索物理规律时可以用实验探究发现法;知识巩固时可以用思维训练法;容易混淆的内容可用对比分析法等,教师应在教学实际运用中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师生情感的和谐培养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听你讲课。
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向,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其有学习物理的欲望。如,初中物理的学习为高中的学习打基础,有了初中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思维方式,高中的学习就轻松多了,进重点大学的门槛矮了一大截。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来自于自然,又应用于自然,它是多么神奇、多么奇妙、又多么有用和有趣,它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掌握的初中的物理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很多问题,为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大家应用物理知识处理好每一个问题就有一份成功的感觉等等。这样,各类学生都有积极向上求知的欲望,对老师都有一种期盼,对老师敬重而不畏惧,亲近而不轻视。
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老师是值得信任的,而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会大大的提高。平时在班级的时候要多注意细心地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地找学生谈心。如学生家庭出现矛盾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学生的情绪往往会出现波动,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疏导。要尊重学生并信任他们。在课堂教学当中,只有做到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也才会信任老师。
每次考试后要及时认真地做好质量分析,表扬进步和优良的学生,鼓励后进学生,营造胜不骄、败不馁的气氛,让优生觉得学海无涯,让后进生觉得要迎头赶上。可以利用课间悄悄到后进生旁了解情况,用鼓励的语气与他(她)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放学的路上与他(她)谈话,谈完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以示鼓励。通过这样的交谈教师与后进生就走得更进,就不会出现后进生躲着老师的尴尬局面,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慢慢增强。
三、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增强信心
疑难问题,引入沉思:趣味问题,令人向往。课堂设问一般要围绕教学目的的层次要求,扣住教材内容的重点,分散难点,切合学生思路,具有思考价值,课堂教学检验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的“衔接”“转换”处巧设问题。在“承上启下”中找关系,选择学生不能正确应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問题设问,设问点拨力求新、奇、趣,能激发学生思考。俗话说“兴趣是无形的良师益友”,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学习也会变得很轻松。
诱导式设问:在新课引入时通过有关物理现象或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设计一些探索性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思考,进行想象或猜想;也可以在复习巩固时设计以旧引新,一环扣一环诱发问题,或在知识应用方面为使学生获得整体形象,或为突破某难点,而设计一组问题,像剥笋一样,逐层剖析逐个解决。题与题之间有相互联系,后一个问题的提出建立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按某一逻辑顺序答问,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如何学习知识。
有序设问:由浅入深、层层诱导,可以分散教学难点,学生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兴趣激昂。如,“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课教学中,引课时教师手托小砝码问:手对砝码有没有做功?学生只要回答有或没有,这样课堂一开始就有轻松愉悦的气氛,若学生回答“有”而后设问真的有吗?启发学生思考有没有力的作用,哪没有做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对初二机械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就再次点燃,然后再演示电动机通电和不通电两种情况对砝码的作用,教师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现象,通过实验观察是通电的电动机对小砝码做功,实际上是电流做功。这样就很容易引出电功概念。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答错的也没关系,并且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要及时找出它的闪光点。再如电功的教学中引出电功概念后再设计问题:大家知道了电功概念后还想知道电功的什么问题呢?生:还想知道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所谓诱导或引导式的提问,面对全体教师讲前半句学生答后半句,双方所说的组成完整一句。如,观察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实验归纳得出电功的定义后,教师引导电流做功实际是通过为什么来实现的?生:用电器。师:那么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有没有存在能量的转化呢?生:有。然后教师出示电饭锅、手机电池并口头说对手机充电、电吹风等,分别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过程。
有序设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激发求知欲望,从而能主动地勇于探索,逐渐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思维能力。
反问式提问: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衔接转换处,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造气氛,创设情境为下文做铺垫。
费尔巴哈有句名言: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与怀疑一道形成的。一个善教者,不仅要善于答疑,而且要关注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引到路转峰回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当学生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教师再因势利导、抓住时机释疑、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例如,“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课堂教学中,通过单摆实验,很清楚展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的互相转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及分析,头脑中有较深刻的印象。在归纳出变化规律之后,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单摆落到最低点,动能最大,是什么原因促使单摆继续运动上升,形成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呢?无疑有问,调动学生思维,奥运项目蹦极比赛——运动员从空中落到弹簧床又弹起而上升,你能说出这一过程的能量转化吗?启发诱导,使学生能触类旁通。思维的深刻性要求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深入细致地思考,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辐射式设问:纵横联系,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思维表现为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全面而客观地认识问题,连环式设问,既能帮助学生把相关知识沟通,形成知识网络,又能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开拓思维空间。例如,在《认识浮力》一节,要了解一切物体浸在液体中都受浮力,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上浮一定受浮力,而浸在水中的石块也受浮力?为什么下沉?学生讨论后有的认为是石块重的缘故,这时教师做实验用测力计测石块的重力,再让石块浸没液体中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接着问为什么?学生回答,进一步对石块进行受力分析确认石块受到浮力。酒精中石块有受浮力吗?
通过这样变换条件,连环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即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干扰式设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某些知识,为使学生对某些相近概念、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设计隐藏干扰因素,通过学生的回答,暴露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澄清认识模糊。
训练思维的开创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从多角度、新观点认识事物,明辨是非。教师可以通过设陷、导误、再创设适当的情境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辨析能力,又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创造性思维。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节,要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先拿放大镜靠近课本上的字,学生观察字放大了,我们教学中可以设置这样一道问题:有人说“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你认为对吗?通过分析争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就学生未知事物和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见解,解决新课题的思维活动,亦即学习过程,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见解的道理。
通过课堂练习或提问及时鼓励和认可学生的成果,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自信。
在课堂上要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物理感兴趣和激起学习的信心,除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以及亲和力以外,教师的提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问的语言简洁明了,扣人心弦,带有几分幽默和风趣,能够让学生去积极思考,能够让学生想出问题的答案,就是好的问题。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没有一点反应,都不知道答案,就是一个不好的问题。
四、重视实验教学探究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在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实验我们都要认真地准备,而是要让学生实际做一做,亲身体验物体探究的过程。有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会把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有些对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不大的实验干脆就在课堂上说一说,虽然所讲的知识学生也懂了,但学生缺少实验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是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而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知识掌握好了,学习兴趣浓,自然对老师就有好感,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教师要善于抓住初中生的好动、对物理学科充满好奇和幻想的心理特点,认真地准备教材每一个实验过程,甚至有可能利用学生身边随手可及的器材来做实验。如,矿泉水瓶底部戳几个孔装满水旋紧盖子,观察现象,并与松开盖子产生现象对比分析,可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也可在侧面不同深处戳几个孔,用胶布暂时封住,装满水后在撕开胶布,观察现象,可以说明液体压强特点。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学生也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效率。
五、设计精华课堂练习,消化課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从头讲到尾,这样学生学习会感觉很累。如果教师安排一些练习,效果会比较好。一堂好的课巩固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练习可以在复习旧知的时候安排,也可以安排在讲课的时候,还可以在讲课结束以后安排。练习要精心设计并选择一些典型例题,并让学生当堂检测。从练习中可以反映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及时地进行矫正教学。如,设计数据单个用电器的计算,接着两个电阻串联的计算或并联的,有个递进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而不枯燥。
六、善于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物理这门学科属于科学的范畴,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课堂不易或无法完成,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逼真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下载一些与课程相关情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情景中所蕴藏的物理知识,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得到培养。如,“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节中下载动画图片,用电器工作(如电风扇、电磁炉等),电能表会计数,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也比较感兴趣,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生动地展示物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使学生学习不感到枯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教学原则,更新新课标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通过在教学一线不断实践,来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效率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传远.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06(06).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01).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城关中学)
?誗编辑 李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