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鑫
在班级新的一期黑板报上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考过官二代,战胜富二代,不像角马一样落后,要像野狗一样战斗;不拼不搏一生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
初看之下,这诙谐调侃之语很是押韵,令人振奋,但细品之后,心中不禁泛上一丝酸楚。难道这就是我们高中生现在的思想状况吗?难道这就是他们看到的理解的社会现实吗?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的素质教育的结果吗?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早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早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可是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心理辅导站、心理健康热线形同虚设。中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而自杀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每到高考临近,各种媒体上就会充斥着纷繁的专题,名目不外乎聚焦高考,关爱考生之类。不仅有名师指导高考策略,而且不乏为家长奉上的营养食谱、心理疏导方案等。日积月累的学习压力,学生身体的疲劳仅靠几顿营养餐就能缓解吗?学生心理上对应试的紧张、恐惧是简单的几句安慰就能消除的吗?素质教育不是对应试教育的颠覆,素质教育更不是几节形式上的公开课。素质教育不光是教育学生要有素质,首先应是教师素质的提升,人文关怀的提升,思想指挥行动,真正从点滴细处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才是切实可行之路。
一、跳出考试看考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早年的豪情荡气回肠,可今天这诗句却是送给埋首书堆的高三学子的。学生开玩笑地说“把我前面几十年做的题目加起来也没高三这一年做的多。”不身在其中这话确有危言耸聽之嫌,可伴随一届一届的学生走过高三,这个中滋味又岂是一言能蔽之的?“不拼不搏一生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这看似激励人心的话语,其实是对教育的多大的讽刺?我们的生活只剩下“拼”和“搏”,我们的学习只有“苦”和“累”,成日做着“矩阵”、“函数”,花数个小时去解一个题目,用行动实践着“苦”和“累”,再回过头来用类似的话语自我麻痹。教师家长也在背后不断地宣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传统观。我们的孩子走出去都是穿着整齐的校服,做起事来中规中矩,稍有异动就会被视为异类而大加批判,原本鲜明的“个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加深被逐渐磨平。从中国的国情看,应试教育是不能取消的,素质教育也不能成为一纸空文喊喊口号,但两者谁也不能凌驾于谁之上。应试教育是一种手段,而素质教育是一种过程,并且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
二、随风潜入夜
教师要在学生的生活点滴中不断地去落实、实践,用爱浇灌学生贫瘠的心灵之土。
这里说的贫瘠有两重含义:一是文化知识的贫瘠。虽然已是高中生,虽然已经读了十几年书,虽然填鸭式的中国特色教育让我们看上去学了很多很多东西,但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铺天盖地的袭来,几乎冲垮了传统知识体系的最后防线,纸质阅读离我们渐行渐远,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上必读的东西和一些应试篇目,几乎不读课外书,在我校这种生源不理想、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学校,这种情况更甚。经典的滋养是任何一张滔滔不绝的口、任何一个搜索词条所不能取代的。人类历史的演变发展、宇宙自然科学的探索、人性心灵的剖析……沉浸于书海,学生自然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学会更多元的思考方式。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有益且有效的尝试: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给学生推荐必读书目等等。生源学情不同,所以我们不必一味地模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模式。例如,在高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利用每天的语文课前几分钟介绍一些小短篇,由小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二的时候用演讲、辩论的形式介绍交流你对名著的看法等,都是可行的一些尝试,并且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不必拘于形式,无需流于俗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日积月累下来,何愁学生肚里没墨水?天天无病呻吟?当然,这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再学习,高屋建瓴的给学生做有益的推荐,与学生共同品评,共同进步。备课组的教师可以分工合作,各人负责相应的专题或板块,即降低了工作量又提高了效率。
三、润物细无声
第二是关爱上的贫瘠。别看现在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但有几个是真正的物质精神双丰收的?否则他们许多人也不会常把富二代、官二代作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了。在很多学生看来,前途只是一个“拼爹”的代名词,社会上的不少现象给了我们学生很大的影响,此刻如果缺乏适当的引导将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曾经在高三学生中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学生回家后和父母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不知道该聊些什么。只有3%的学生会选择将心事说给父母或老师听,前提是在心情好的情况下。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痛定思痛,作为教师我们要拿出对策。关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一个八零后的教师,我认为仅靠有限的一些班会,有事谈事汇报成绩的家长会,犯了错之后的批评教育书面检讨等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做法只会让我们永远成为“门外汉”,不可能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屈尊降贵”或许更行之有效。一次例行的班会,让他们自己来主持,自己定主题,说说他们感兴趣的事;一次考试后的总结,让学生相互打分,给出评语总结得失;我们为学生制定了必读篇目,也让他们推荐老师读一读他们喜欢的另类经典并和他们切磋一番,将自己的照片也放进班级的生活园地之中,让他们感觉你真真切切的融入他们之中,每学期伊始送他们一本随笔并附上一句希望之语,学期结束看着他们累累的硕果再补上一句激励的话;每天的晨练和他们一起在操场上跑步;篮球场上你虽不能上场奋战,加入拉拉队声嘶力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的举手之劳,你的细心之举,必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丰硕成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要让素质教育真正体现素质,用我们的人文关怀去浇开学生的心灵之花。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中学)
?誗编辑 魏 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