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
【摘 要】新课标中要求需要音乐课程进行深入的改革,重点以互动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教学作为切入点。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音乐老师需要创新一些新的方法,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通过创建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参与积极性。本文就高中音乐鉴赏课的互动教学法,提出几种方法,希望对高中音乐互动教学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音乐 音乐鉴赏课 音乐互动教学法
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另一个侧面来讲,通过高中音乐鉴赏课,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审美观。因此,音乐鉴赏课的互动教学法,成为了如今音乐老师重点研究的教学形式之一。以下就互动教学法提出几种方法:
一、开创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与教学情景
所谓的音乐鉴赏,就是通过环境、视觉以及听觉的环境进行的音乐欣赏活动。因为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是音乐鉴赏课的重点之一。众所周知一个安静的环境是欣赏音乐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次需要音质较好的音响提供给学生听觉上的冲击,从中才能很好地感受到音乐的意境。因此,开创一个轻松愉快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可以让学生很容易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之中。音乐教学的音响设置与装修环境需要有一定的新意,这样能包括视觉欣赏环境和听觉欣赏环境,音乐课堂的欣赏环境应该是二者的结合。这样才可以让学生通过良好的音乐环境进行音乐的鉴赏,引导学生投放到音乐的海洋之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的美。有了良好的音乐鉴赏环境,就需要音乐老师与学生进行情感地交流,以音乐作为与学生之间沟通互动的媒介,这是在互动教学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某段乐曲的聆听,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带动起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开创较好的教学情景,也是一个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之一。例如:在进行《非洲的歌舞音乐》教学时,音乐老师可以利用打击乐器进行表演,让学生进行聆听与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演奏,其他可以随着曲乐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让学生们中、融入到非洲音乐的情景中,甚至可以在课堂中,开创一些音乐舞台剧让学生们进行参与表演。这样的情景形式,更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力以及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积极性。
二、开创音乐兴趣小组并参与学生小组活动
开创音乐兴趣小组,目的在于让有同样音乐爱好的学生进行同兴趣的交流与互动,音乐老师参与到兴趣小组中与学生们共同进行鉴赏,可以有力地发挥出与学生互动和协作的作用。这种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的形式,主动仅在于学生自身,音乐老师只是作为引导与启发,在适当时还可以设置某种音乐情景,音乐老师也参与其中,增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由于老师的参与,可以对这个小组音乐兴趣进行总结,从音乐教学原则上来说,改变了之前的老师教什么、生学什么的传统教学理念,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老师进行引导与参与,并及时作出总结,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对某种音乐的正确理解与鉴赏。比如:在进行《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兴趣分组,让学生们自行找到自己所喜欢的音乐与资料。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进行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的演示,老师通过学生的演示,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诠释。这样的互动教学,是其他教学形式,不可以替代的。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点都不相同,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找到更多的音乐元素,同时可以在同龄层中,引起共鸣,完全调动起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与渴望。让音乐课,变成学生学习音乐的乐园,在高中繁杂的学习生活,也得以适当地放松。
三、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言传身教
现今的学生,心理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结合当前学生们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这门艺术的鉴赏。我们都知道,现今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流行音乐,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也喜欢上教材中的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这是对音乐老师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挑战。我们都知道,音乐一切的实践活动都需要依托于听。那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把一些带有中国风或者是结合了古典风格的流行音乐进行整理,然后通过老师自己进行表演,当中还可以穿插入一些肢体语言或者是乐器,让音乐的美更能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这一类型的音乐。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手法一些,放着乐曲,进行无味的聆听,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例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周杰伦的一些中国风歌典作为切入点,重点把歌曲中的带有一定民族风格的曲段进行提取,然后利用乐器,老师亲自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进行合奏、合唱。这不仅让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也掌握住了现今学生们的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对他们现在所喜欢的乐曲中,找到与教材中所要求教学的切入点。无论从曲风、旋律、音色、节奏都做到正确地引导,让学生们真正地理解并喜欢上更多的音乐类型,更愿意主动地去欣赏音乐,让学生们真正地了解音乐的美。
四、结语
总之,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需要灵活地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老师的主导性的同时,也需要开发出学生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把握好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做到能放能收、活而不乱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得以启发,更能有兴趣地参与到和音乐老师的互动当中,体会到音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黄玮.论音乐鉴赏与创造性思维[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58-1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