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原动力,利用化学本身的学科優势(以实验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取得良好的成绩。
[关键词]素质教育;激发兴趣;参与本领;实验能力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动力
1.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知道有些学生参与性很强,而有些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或很难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2.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有趣实验教学会使课堂效果大大增色,气氛和效果都会达到最佳。因此,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如家庭小实验将鸡蛋放进醋里,做会变形的鸡蛋。用矿泉水瓶、纱布、石英砂、鹅卵石、家用活性炭做简易过滤器。魔棒点灯等等。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沿着有趣、乐趣向兴趣的方向发展。
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
1.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不会读化学课本,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教给学生“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2. 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善于思考才会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全面的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在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之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在“分子之间是否有间隔”的教学中,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又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但是唯一的催化剂吗,加其它物质不能加快反应吗?(如加氧化铜)。这些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然后通过实验及书本上的图片,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4.在实际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如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分析比较,可以得出部分相似的性质原理。
三、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案例呈现-----引导学生对要探究的问题从无思路到有思路:在初三化学“常见的碱”一课的学习中,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这个反应没有可观察的明显现象,教师一般将其设计成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反应的发生。关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引导,我们以前学过CO2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以此类推,那么CO2与NaOH溶液是否反应呢?(这时学生根本没思路)。
2.让学生实验:一名学生被请到讲台上演示,在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3.布置任务:请设计实验装置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发生。
这时,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学生显然没有思路,于是我出示了一些常见的物品,如矿泉水瓶、气球等,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即使这样,学生还是感觉困难,于是我又用课件作了一些提示,想把学生引向自己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来。最终在我的不断提示下,学生设计出了一些验证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于是这个探究活动也就随之结束了。学生没有思路其原因是(1)学生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认知基础。(2)就是教师平时是否注重交给学生探究“思路”。让他们进行参与等。因此,平时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参与动手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因为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最后形成结论等几个阶段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地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无论教材编排上的趣味性有多强,同生活联系有多密切,都离不开化学基础知识的支撑。因此在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我们务必夯实基础的化学知识。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有根有据,紧扣化学的学科特点。对于那些学生暂时无法理解的内容,若强加给学生,只能增加他们的负担。如人教版教材中提前给出的“元素”名词,并不需要教师在提及这一概念时马上详细介绍;湘教版、沪教版在给出酸碱定义前先介绍了酸性溶液、碱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与酸、碱性溶液与碱的区别,应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才能理解。新课程标准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淡化了学科界限,在化学的教材中,也渗透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学科整合。
总之,让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参与是非常必要的,有效教学有诸多因素,比如民主、宽松、自由、开放等等,无论哪一种我们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