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中的“六法”艺术

2014-04-29 21:26朱海燕
西江月·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六法平面设计

朱海燕

【摘 要】“六法”是中国画的理论精髓,将其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可以使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设计互渗糅合。从而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丰富的养料,并赋予现代平面设计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平面设计;六法论

伴随新的文明历程的到来,设计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或缺的文化角色,充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又深刻影响着当代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设计需要一种意念,更需要一种文化意识,它是设计的主流,同时也能体现一个设计师自身的底蕴。

追溯中国美学史,感于“气韵生动”的命题。这最早是见于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六法者何?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采是也;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六法”被前人赞为“千载不易”“万古不移”,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极大,而“气韵生动”的影响尤为重大。

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绘画理论上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法原来是针对人物画提出来的, 但也适用于其它绘画。它在以前画家的思想中已开始孕育, 到谢赫最后形成。“六法”提得非常简练概括,含义深刻。笔者在长期的探寻研究之后,发现用古代“六法论”解释现代平面设计中诸要素是那样的合情合理。下面笔者将尝试借用谢赫“六法论”来细细理解平面设计, 探寻它与平面设计间的联系。

一、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六法的审美观。是最重要的艺术标准。就是画面所表现的画意是否具有节奏和韵律感是否生动并具有生命力。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传神。

谢赫把“气韵生动”放在“六法”首位,说明这是绘画创作的总的原则、总的要求。中国美学的元气论着眼于整个宇宙、历史、人生,着眼于整个造化自然。它要求艺术家不限于表现单个的对象,而要胸罗宇宙,思接千古;艺术作品的境界,要蕴涵深沉的底蕴,而不只是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因此,任何仅仅形式上的刻意追求都是肤浅的。都要具有生命力, 都要传达出对象的神韵及精神。绘画讲究精神,传达出对象的情感而达到“气韵生动”是自古画家们遵循的重要原则。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 人与梅花一般清”,平面设计中也要讲“精神”, 它是平面画面的灵魂与核心, 没有“精神”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 虽存尤亡。每一款经典的招贴海报、书籍装帧等一些平面的画面, 要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要想将观众带入一个耐人寻味的境界, 必定形神兼备。

平面设计与中国画一样,两者都着力表现生命力,要传达对象的神韵和精神,在展现形式的同时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启迪。诗人苏轼曾评论王维的诗画,谓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有诗”就是中国画意境美的升华,是画家通过对景物描绘而表达思想情感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也是平面广告设计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如香港著名广告设计师靳埭强先生的作品《美的回声》(图1),画面清雅明洁,以毛笔为莲,配上水墨蜻蜓,表现大自然万物融合的意境;朱红的毛笔形象在空白的背景衬托下鲜活而震撼,而水墨画的蜻蜓活跃了画面。当我们观赏画面时,好似一缕清风从荷塘掠过,扑面而来。整幅画面色彩单纯雅致,构图言简意赅,却使人感到意境悠远,令人浮想联翩,使人情不自禁联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句中所描写的那般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画面背景的空白设计也给人以无限遐想,让人感受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韵空间。

二、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指用笔墨技法准确将所绘对象形质塑造出来。笔墨所表现的意蕴之美是中国画的精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符号。清代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追求笔墨造型和笔墨意境是中国画主要表现要素。中国画的笔法丰富多样,用笔讲究粗细、转折、刚柔、疾徐、轻重、方圆、顿挫等变化,以此表现物体的形象与质感。用笔要遵循平、留、圆、重、变的法则,用墨要皴、擦、点、染、勾相互交替使用,焦墨、浓墨、淡墨、干墨、湿墨合理调配、交互使用,使画面虚实相生,氤氲的水墨效果,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谢赫把作画的笔迹,看作有个性和有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中國画的一点一画都有着丰富的形与质的表现。如果将中国绘画的形式法则和笔墨意蕴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能够激发设计的奇思巧构,迹与心合而美不胜收。在靳先生系列招贴作品《风》(图2)中,画面中通过将文字的水墨表现与字体设计相组合,巧妙的表现出“风”之骤动无影。

三、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是六法的造型观。指造型要以客观物象为依据, 正确地、真实地、有感受地表现出艺术形象。

中华民族的祖先们从遥远的古代, 就一直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民族艺术长期演变的过程中, 美好生活的缩影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现实事物, 这些吉祥、美好的意念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象征物符号, 它们不断与其具体的表现形式相互融合,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辉煌的民族吉祥传统图案。如植物图象: 菊花、牡丹、葵花、荷花等。早在6000 年前的庙底沟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彩陶艺术中, 就有了花瓣符号。

动物图象: 龙、凤、麒麟、鱼等。其中“鱼早在旧石器时代渔猎阶段就已出现器物之上;“女娲、伏羲“到底是怎样的人物? 在真正远古人们的观念中, 他们是巨大的龙蛇。“女娲氏,……承疱? 伏羲制度……亦蛇身人首。”“燧人之世,……生伏羲……人首蛇身。兔子谐音“吐子” 是民间的子神, 象征子。

符号图象: 万字结、寿字结等。其中万字结“万”, 象征着很大、众多的数目, 如"日理万机"、"腰缠万贯", 同时也代表着绝对的意思, 如“万无一失”。“万”也常为佛门圣地常见图记, 在武则天长寿二年, 被采用为汉字, 其间读为“万”, 被视为吉祥万福之意。

这些图象都传达出对美好的现实生活强烈的憧憬和喜悦之情。

在平面设计中, 使各种图象合理地放在一起, 就会设计出使观者满意的平面作品。但对传统图象的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简单的理解为复制、照搬。首先要正确理解这些产品的种类、性质, 然后再去找相应能代表产品形象的最合适、最到位的吉祥图案元素, 同时也要求我们对“元素”的背景有一定的正确认识, 这样才能让产品有思想, 才会使产品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六法”的色彩观。是指怎样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

倘若站在距离作品较远的地方, 在不能看到作品细节的时候, 作品的颜色就尤为显得突出。作品颜色的合适与否, 足以使远远地观者对作品传达出的主题第一时间有了了解。

“随类赋彩”是中国画中对色彩的要求, 是为了得“意”, 不是为了得具体的、客观的、真实的色。平面色彩往往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左右人们的情绪、行动。利用色彩语言不仅能在平面上一幕了然的传递出作品本身内容物的属性, 而且平面作品本身的内在品质也可同时彰显出来。如红色, 是山顶洞人在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 是“山顶洞人”穿戴都用的赤铁矿染过《美的历程》 。在现代生活中, 为欢乐、危险、灾难的红色不仅有生理感受的刺激作用, 还提供着某种特定的观念意义。黄色, 给人以光明、崇高、辉煌、威严、轻快的印象。在自然界中, 腊梅、迎春、秋菊以至油茶花、向日葵等, 都大量地呈现出美丽娇嫩的黄色。秋收的五谷、水果, 以其精美的黄色, 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生活中,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帝王与宗教传统上均以辉煌的黄色作服饰; 家具、宫殿与庙宇的色彩, 都相应地加强了黄色。青色, 秦砖汉瓦的颜色。青是一种底色, 清脆而不张扬, 伶俐而不圆滑。“青色”究竟是指“蓝色“是”绿色“, 在文字描述上常无法确切表达肉眼所见效果。古文有”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的说法, 如果一种颜色让你分不清是蓝色还是绿色,那就是青色了, 因为青色就是介于蓝色与绿色之间的颜色。青草, 青铜器、青花瓷都被注以青色。它给人以冷静、沉思、智慧和征服自然的力量。

平面设计中应体现出用色的极致, 即平凡中见珍奇, 朴素中见玉璞。准确、洗练, 才可能出奇制胜。如靳埭强先生的作品《国际舞蹈学院舞蹈节海报》(图3),作者运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在画面中心,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只色彩艳丽、形态婀娜的蝴蝶。蝴蝶翅膀颜色各异,好像雨后缤纷的彩虹,体现出蝴蝶的神韵,让人浮想联翩。蝴蝶的造型简洁,色彩鲜艳、醒目。蝴蝶的形象、色彩、姿态和广告所要传达的主题相得益彰。设计中作者从情感体悟出发,随情蕴色,突出舞蹈节的主题思想,使客观对象(蝴蝶)的色彩和主观的审美趣味在设计中达到高度结合与统一。

五、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 是“六法”的布局观。又曰“构图”、“章法”、“布局”等。先秦时期, 没有谈绘画章法的文字。《考工记》云:“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 就算作笼统的章法论吧。且说是笼统, 仍有要领, 那就是组色成章。汉代有‘谨毛而失貌之说,讲的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是绘画章法遵循的重要法则。即局部形象必须服从整体形象。至东晋六朝, 关于中国绘画的章法始有明确完整的概念。顾恺之评画说“ 置陈布势“ 讲的就是章法。其后谢赫在六法 中提出“ 经营位置” 这个后世通行的范畴。姚最评画云一咫尺之内, 而瞻万里之遥是对山水画置陈布势的很好解说。

唐代张彦远论六法说“ 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视构图有统辖气韵生动以下各法的作用,象形、用笔、设色为体现构图的组织工作而服务, 最后达到气韵生动。

宋代, 沈括称赞董源山水“布景得天真”。这是贵天真平淡的审美要求在章法上的体现。郭熙将山水景物的结构拟人化“ 山以水为血脉, 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得烟石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而明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黄宾虹论章法, 要点有四:“剪裁、层次、疏密、气脉。”剪裁首先要有材料, 从自然景物中得来的丘壑, 便是剪裁的对象。剪裁之高明,在于对自然景物的取舍合立, 人巧夺天工的含义就在此。他谈层次说:“ 董北苑画, 近看只是笔,参差错杂,不辨所画为何物。远观则层次井然,阴阳虚实,处处得体,不异一幅极工细作。”称赞董源的黄宾虹,不仅达到了董源的水平, 而且青出于蓝。他的浑厚华滋的笔墨, 将山川浑然之气表现得极为出色。黄宾虹谈疏密说: “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疏处有物象,密处不窒息。黄宾虹引用许地山的两句诗比喻章法之理。许地山诗句大体意思是: 窗户虽小天地大,卧床显窄足可睡。我们抛开诗人原来的寓意,单就设喻看, 不外是说, 小天地中有大天地,小天地可以通大天地。将该理引用到绘画章法, 就是密处可疏, 疏密互通, 或者说, 化有限为无限。

齊白石谈经营位置,在重气方面与黄宾虹看法一致齐白石黄宾虹共同认识到, 脱离师造化, 闭门苦心造作, 是经营不出有灵气的章法来的。

自从谢赫提出“ 经营位置” 这一范畴之后,随着艺术创作和理论的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深化。我们不妨将其概括一下要点,今后的创作提供帮助。一重整体性。二重对立统一,如有无、虚实、疏密等既是构图的整体,又是构图的对立统一。三重灵气生动,讲求有气势, 气脉贯通。四重师造化,讲求胸中有丘壑,重创新。六重动静结合的透视法,从有限中求无限,求象外之象, 画外之画。

六、传移摹写

“传移摹写”理解为对古代绘画的临摹,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必经阶段。临摹就是通过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来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程式,加强艺术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结合临摹来了解画史、画论、画评。汲取前人丰沛的艺术智慧,是领会传统、磨练技法的最佳途径。

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学习,我们应该借鉴“传移摹写”理论精髓。认真学习借鉴优秀的广告作品的立意、构图、创意、理念、版式、色彩、空间的处理等构成要素,吸取设计精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同时,设计也要立足传统,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六法精论是我国古代绘画审美、品评的最高标准,将它运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能使设计效果达到更佳。设计中恰如其分地将中国民族文化融入广告设计中,继而创造出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适应现代理念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来,能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设计需求,以此来设计出更有文化韵味的作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2]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5]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6]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7]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8]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六法平面设计
西汉秘密花园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论空间视角下平面设计的视觉延展探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平面设计中数码摄影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中日六位作家与中国画论西传——以谢赫六法为例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六法”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