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成
教育部普法办在《关于贯彻全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切实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一些教师法律知识贫乏,法律素质不高,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甚至严重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现象还时有发生;有些教师法治观念不强,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和做法,不但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秩序,也有损教师的良好形象。”因此,教师是否具有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否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觉应用法律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依法施教、依法治教的治教理念能否实现。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一名教师常常要面对几十名性格、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差异很大的学生。而教师的评价体系又以教学质量为基础,因此,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某些老师为了盲目地追求教学质量,常常忽视了学生的相关合法权利,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应用法律,用好法律,既能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又能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对教师教育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应认真、仔细地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正确提高的前提。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师资培训机构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教育法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避免单纯地说教,这就要求普法教材的编写必须融进相关案例,使教师从具体的案例中感受到:这样做是错的,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二、加大对学生及家长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
要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必须对学生及其家长也要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只有教师、学生、家长都熟知相关的教育法律,并用相关的教育法律约束自己,履行好自身的义务,才能使依法治教真正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种种的侵权行为。
因此,学校要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将普法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对学生家长也进行普法教育。让学生、家长、教师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应尽哪些义务,真正做到依法执教。
三、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要在学校内部形成依法治教的氛围。要重视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以避免随意性。
在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侵权现象,相关部门、学校应建立起配套完整并切实可行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總之,教师教育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完善。
(作者单位 四川省凉山会东县中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