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负迁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客观现象,本文重点分析了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旨在探析如何规避“负迁移”,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 母语负迁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03-01
1.母语负迁移的内涵
语言迁移指的是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试图借用母语的语音、语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当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某些特征相似或者一致时,学习者会把母语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帮助和促进目的语的学习,这种现象叫正迁移;当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某些特征相异时,学习者把母语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干扰和妨碍目的语的学习,这种现象叫负迁移。对中国学生来说,负迁移主要表现在学习者习惯或下意识地用母语的语言模式、认知方式、价值观念等套用目的语,使目的语的习得或跨文化交际失败。
2.母语负迁移的表现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二者之间既存在共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对中国学生来说,根深蒂固的汉语语言系统必然会对其英语语言系统的掌握产生较为严重的干扰,使学习过程变得艰巨而漫长。母语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能力四个方面。
2.1 语音负迁移
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是句调语言,虽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但英语中仍然存在汉语语言系统中没有的语音因素。例如许多学生习惯将一些辅音[θ] [e] [?廾]用相似的汉语语音代替,把元音[?藜u],读成“欧”。此外,还经常忽略单词的重音和次重音以及句子的声调和降调,进而影响英语情感的准确交流与表达。
2.2 词汇迁移
词汇迁移主要表现在词义、词性和词语搭配三个方面。在词义方面,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词的外延、内涵等方面不存在一一对等的关系,初学者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往往采用简单的英汉对应方法运用词汇,从而造成错误。如:“懒虫”(lazy bones)译成“lazy worm”,“大风”(high wind)译成“big wind”;在词性方面,由于受汉字形式固定的思维影响,许多学生会忽略英语词汇随语法功能的变化需要进行词性变形的特点,写出一些错误的句子。如:Even though give every opportunity,they would not try.根据语法作用正确的句子应把give改为given;在词汇搭配方面,由于不了解英语约定俗成的表示法,许多学生总是喜欢望文生义。如将pull ones leg(开玩笑)译为“拖后腿”,eat ones words(收回前言)译为“食言”。
2.3 句法迁移
汉语是意和语言,注重形散神聚,英语是形和语言,注重句法结构。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许多学生容易在谓语动词的表现形式(时态、语态、主谓一致)、语序、句子结构等方面受到干扰。
2.3.1谓语动词的表现形式
汉语主要通过“正在、已经、过”等字眼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通过“被、受、由”表示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谓语动词不涉及到时态与数的变化,但英语主要是通过改变动词结构体现时态、语态和主谓一致。如许多学生会将“我的狗叫阿虎”译为My dog called Ahu.
2.3.2语序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序差异较大,汉语的疑问句主要通过句末语气词“吗”、“呢”等表示,英语则须将助动词、情态动词等置于主语之前表示疑问;汉语中起定语作用的短语或从句都置于被修饰词前,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遵循由大到小的规则,而英语正好相反。
2.3.3句子结构
英语是形合型语言,句子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不同意义和反应句内关系的连词、非谓语动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把句子其它成份建构起来,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拓展的空间图式;汉语是意合型语言,即按时间顺序,通过不同动词的连用,将事件层层展开,呈现出时间顺序的流水图示。复合句和非谓语动词的应用是英语的特色,连动句和流水句是汉语的特色,在翻译句子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写出具有明显中式痕迹的句子。
2.4语用能力负迁移
语用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准确理解和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大多数学习者由于对英语文化和语言运用规则缺乏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会套用母语中的文化和语言规则,从而导致语用失误。如对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的回答用Thank you.正确的回答应为Yes, please.
3.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规避教学策略
规避母语负迁移的关键是凭借良好的教学策略,建立完整、有效、开放的语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母语借入,提高学生的语用表达能力。
3.1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发音方法
在交际过程中,任何一方发音不准确都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因此,熟练掌握语音发音规则是成功进行语言交流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清元音和辅音各音素发音时口腔运动位置,要加强学生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音调语调等朗读技巧的训练。
3.2 注重词汇内涵与外延的教学
了解词汇内涵与外延是提高阅读能力,进行有效交际的关键。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现象,掌握词的引申,即外延与内涵十分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增強词义的引申,扩展词汇的内涵与外延,要将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架起词汇学习与文化交际的桥梁,从而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与表达能力。
3.3 强化学生“形合型语言”思维的训练
由于英语属于形合型语言,词与词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密,主语与谓语形成全句的主轴,谓语动词具有时态、语态、数的关联性,句子的拓展必须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进行,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加强学生形和型语言思维的训练,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3.4 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是一种技能和能力的综合学习,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增加一些英美文化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历史、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直到熟练掌握与运用。
4.结束语
既然母语负迁移客观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规避母语负迁移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干扰,使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东晓,大学英语教学中避免汉语负迁移的对策分析[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4,4.
[2]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3]李丽聪,母语负迁移与大学英语教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王超,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辽宁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12.
作者简介:
李佐玲(1964-),女,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