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展望

2014-04-29 04:08秦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标公开课微课

秦妍

技术从诞生之初,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争论的焦点,或者遭遇不屑,或者被崇拜,似乎亦正亦邪。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变化正在悄悄渗透,与教育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信息技术了。

回想过去,上学必须要坐在教室里,面向老师,时不时还需要抄笔记。如果有一天因为不可抗因素,你无法到达学校,你所耽误的那一节课,将真真切切地不能重现了。如果不能上学的天数累计过多,除非你天资过人,否则必定要担心自己还能不能跟得上学习的进度,会不会考试挂科。当然说起考试,尤其是大考,老师也总会拿大纲衡量考什么,怎么考。

如今,学习的形式全然变化了摸样。不出国门,便可通过公开课学到世界名校的课程;错过了教师的当面授课,没关系,可以观看该节课的录像、微课,可以在线互动答疑;如果有需要,尽管不是必修,不是选修,还是可以开设课程的,有学校的或者教师个人的自发式探索,它们往往会以校本课程出现。教什么?怎么教?关注这些问题的人不再只限定于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甚至学生自身也在不断思考,不断调整,优化选择。

当我听着“小喇叭”里,主持人平静地给小朋友留下微博、微信的联系方式时,我深感,做与不做数字原住民,可以选择吗?

信息技术的无孔不入,改变了学习的方式,沟通的方式,处理事情的方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此刻我们更应该掌控好“坚持”和“变革”的度。

新年伊始,本期专题特别邀请了杂志的专栏作者和栏目主持人,以关键词的形式,对2013年的信息技术教育新元素做了梳理,同时也对2014年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做了展望。因为,前行的脚步过于匆忙,容易迷失方向,所以我们要适时回首冥思,适当放缓脚步,以期更清楚地看到未来。

1

展望2014,慕课、微课、公开课热度不减,移动学习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将继续升温,BYOD也许开始在国内学校教育情景中吸引人们的注意,而学习者,才是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教育信息化要素。

──焦建利

2

微课程教学法迅速崛起。基于翻转课堂实验成果,微课程教学法构建起包括理念、研究对象、概念界定、开发方法,以及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是一种前沿理念与中小学教学实际接轨的教改方法。

──金陵

3

信息技术课堂正在孕育更多的生机。高中课标或将修订,义务教育课标制定或将纳入规划,各地的改革日益冷静深刻……这一切,都是一种安静的回归,积蓄着更丰厚的力量。

──王爱胜

4

这是作为课程实施者的一线教师群体对近十年来课程实践最切身的反思。虽然民间的声音从来都是各说各话犹如一盘散沙,颇难聚拢起来形成合力,但这一次我分明感受到了民间思考中清晰、理性的逻辑脉络。

──魏宁

5

这些教学形式的变革,颠覆了我们以前对教育方法的局限认识,震荡了本就不平静的课堂教学。但是,要让它们发挥教学的作用和威力,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也许,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本身就是一种颠覆。

──邱元阳

猜你喜欢
课标公开课微课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