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少芬
摘 要: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对增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种做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式实验
一、建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实验—探究”模式大体可分两种:
1.模式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收集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科学抽象是指在人的思维中,排除认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共同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方法。科学抽象的进行,需要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使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如实验:盐与某些金属的
反应。
创设情境:将铝片擦去表面氧化物后拧成树状,塞入事先洗净的透明矿泉水瓶中。取胆矾25克~30克加入水瓶中,之后注水,以没过树状铝片为宜,再拧紧瓶盖。
明确问题:盐能否跟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收集事实:
实验一:在两支盛有氯化铜溶液的试管中,分
别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和银丝,过一会取出,观察其变化?
实验二:将两根铜丝分别浸入盛有硝酸汞溶液和硫酸锌溶液的试管里,过一会取出,观察其变化?
实验事实:
科学抽象:活泼性强的金属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得出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
出来。
交流与应用:能否用铁桶装硫酸铜溶液?
2.模式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说→科学抽象→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如实验:苯酚性质探究实验。
创设情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反应,观察苯酚的结构,其特征基团是什么?
提出问题:苯酚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出假设:
(1)苯酚有羟基,可能具有醇的某些性质。
(2)苯酚有苯环,可能具有苯的某些性质。
(3)苯酚与乙醇官能团相同,确是两类物质,他们还存在差异。
实验验证:实验1:将两只各盛少量苯酚、乙醇的大试管置于70℃水中,分别投入一小块大小相同的金属钠。
实验2:向苯酚乳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3:①向苯酚钠溶液中加入盐酸;②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验;③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④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得出结论:实验1:证明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
实验2:证明苯酚有酸性。
实验3:证明苯酚有弱酸性,弱于盐酸、碳酸。
交流与应用:如何从结构入手解释以上结论呢?
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
新教材中专门列出了“化学实验探究主题”,指出通过活动探究“发现学习和生活中有意義的化学问题”。注重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实验模式:选择课题→查阅文选→设计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我们知道分子之间是有一定间隙的。如:当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时,总体积变为97.3 mL。那么,是不是所有的2种不同的液体混合后总体积都是减小的呢?有没有增大的情况?如何用实验验证?
三、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电子技术,补充实验教学
网络技术的最大优势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可创设生动和丰富的情境素材。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有以下优势:(1)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通过“模拟”将现象“放大”;(2)一般在实验室里难以完成的实验,较危险的可通过多媒体模拟完成;(3)错误的实验操作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模拟实验可以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4)化工生产中的流程。动态的模拟流程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
四、改进创新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课本中给出的演示实验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的污染严重,有的现象不明显,不适于课堂教学,教师可对常规实验质疑,改进创新实验方案等。
五、养成良好习惯,优化思维品质
许多化学试题与实验有关,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因此,习题课或者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用实验解释的尽量用实验
解释。
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居高才能临下。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否则,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
参考文献:
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北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级中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