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变与不变

2014-04-29 20:22高小斌
新课程·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变与不变历史教学新课改

高小斌

摘 要:历史是变数的总和,教育要顺应历史的不断变化。就目前教育的现状,离教育的实质渐行渐远。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使教育回归本源;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排头兵如何调整来应对时代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变”的思维,尤其是历史教师,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视角去分析审视教育。探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思想。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变与不变

历史是变数的总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个变量的总和,正是由于这无数次的变才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地向前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就必须应时而变。

在当我讲述《启蒙运动》时,有两个人物引起了我的注意:霍布斯,17世纪英国卓越的思想家,机械唯物论的创始人之一,15岁入牛津大学学习,19岁毕业后任教,讲授逻辑学;另一位是孟德斯鸠,19岁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这两位年龄和我们的学生相仿,但都是少有所成,也都是“启蒙运动”的健将。“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这与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相似性。假如这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的话,是不是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要比欧洲晚了三四个世纪。

还有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就是当面对一棵参天大树时,经济学家说它可以做好多东西,买很多的钱;画家则说它是一个很美很好的绘画素材;而历史学家则说它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可以通过它来考察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各项不同指标。不同的人对这棵树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其实作为教师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当面对这样的情景时,我的学生可以这样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但结果真的很遗憾。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了,当我们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他们这是什么,80%左右的学生告诉我这就是一个圆圈呀。而同样的问题去问幼儿园的学生,答案就有许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难道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期望看到的结果吗?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这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梁启超发出的时代最强音,他认为只有变法才能图存。我觉得我们可以把教育改革的作用也提升到关乎国家、民族的存亡的高度。为什么这么说呢?有种说法我们老师并不陌生:“学生是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是园丁,人类的工程师。”可是我们教育的现状、学生的现状又如何呢?所以,如果再不进行彻底的教育改革,那么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把这一切看做是一场病,那么维新运动时我们得的是急性病,而现在我们得的是一种慢性病。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的,结果对一个国家还是民族来说都是事关存亡的。

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怎样变?我们教学应该怎样变?我们的课堂应该怎样变?“五环节教学法”就是我们的变。其实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西方的探索是比较早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即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知识,而是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它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并参与帮助学生知识的获得。这对于我们大力提倡有效课堂教学的今天,还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應用“发现学习理论”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论是“发现学习理论”还是我们新教材的编写,都注重了学习情境的创设。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动起来,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为重要。而情景教学就目前来看可以达到这一要求。下面我以历史必修三《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这一课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把“发现学习理论”与历史教学二者结合起来。在教材最前面目录上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关于生命的起源,西方的传说上帝造人说。教师在这儿可以再创设一些情境:如东方的女娲造人说;自然发生说;化学起源说;外来说等,通过这些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提出这个问题:“那么到底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不用教师提醒,学生的关注点自然就回到课本去了,哦,生命是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下面教师就接着提问:“既然生命是进化而来的,它是如何进化的?在进化的过程中它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很快就找出了答案:“生物现存的物种有着共同的原始起源,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进化而来的;在进化过程中它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这就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应用“发现学习理论”中的“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识

好多人认为这些环节更适合用到数学等理科类的教学中去,历史怎么可以假设啊?历史必修三《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这一课的导学案中有这么一道判断题:“达尔文进化论不能适应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假设达尔文的进化论,即后人归纳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可以适应于人类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希特勒曾说过“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那么二战中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的大屠杀就是合理的;还有现在的美国,它凭借它强大的综合国力和遍布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对其他弱小国家或地区发动的战争就是合理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合理的。这显然与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共赢世界是不符的。教师引导学生假设,辩论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达尔文进化论适用于生物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

三、应用“发现学习理论”转变学习方式

应用“发现学习理论”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形式,要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寻求、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提升。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更具备创新意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变是主流,是大势所趋,传统的教育教学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了。最后引用梁启超的一句话结尾:“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第一中学)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变与不变历史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在“变与不变”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香港书展的“变与不变”都令人高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变与不变”的思想方法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