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作中的“灵感”与“无意识”之辩

2014-04-29 06:20宋延生
大观 2014年11期
关键词:无意识灵感潜意识

摘要:美术最妙不可言的是来源于画家内心深处对事物的个人理解,并赋予艺术美感,形成普通人眼中对平凡事物的创作,而创作的根源来自灵感。画家对生活,对细微事物的明察秋毫;画家丰富的情感;画家的文化层次、思维深度和高度;画家的独特审美视角;画家的创新等都是灵感存在的源泉。本文从创作的概念、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和创作的哲学意义、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以及作品的绘画风格和个性语言的表达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综合阐述了绘画创作意识,“无意识”的概念及其在创作中的意义。

关键词:创作;灵感;潜意识;无意识;情感

一、美术创作中灵感的来源

灵感这个颇为抽象的词汇,怎么才能具体的为画家所用呢?画家对生活,对细微事物的明察秋毫;画家丰富的情感;画家的文化层次、思维深度和高度;画家的独特审美视角;画家的创新等都是灵感存在的源泉。一个成功的画家绝对是一个心思缜密,懂得生活的人。在常人眼中再平凡不过的自然景色、民族风情、风俗习惯、历史渊源、人情世事等都会被画家所关注。而这些错综复杂的信息将会在画家的脑中融汇、整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情感以及艺术展现。而创作一个新的作品时,画家就会由某一个生活中的细节联想开来,从而使自己脑中多层次的积累联合运用开来,这就是灵感产生的过程。

灵感有以下几个特点:突然性、偶然性、非逻辑性、独创性。灵感可能是在画家突然的一瞬间,由某一特定事物引发的一连串思考和反映。灵感也可能是在偶然的地点,偶然的情境,偶然的时间,在很多条件看似随意却万事俱备的时候引发的。偶然性之中有必然性,灵感的发生,是在意识和无意识的参与下进行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积极活动。灵感的产生也是非逻辑的,可能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固定的套路,也可能构思很模糊。灵感也具有独特的个人特色,由个人产生的灵感,一定是有个人特色并且有一定创新的。有着新颖的思路,奇特的妙想和构思。

二、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

有一些观点认为,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并不是靠灵感产生作品的,而是“无意识”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意识”指自觉的心理活动,是客观世界在大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外部对象的认识与评价,另一方面是对主体自身内部状态的体验。从形式上看,意识是以图式化的形式去加工信息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有序化的信息编码活动。“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又称“下意识”“潜意识”,是人不知不觉的心理活动,头脑中一种潜在的特殊反映形式。

首先,“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存在的,而“无意识”的美术创作是在清晰的“意识”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到画家轻而易举的完成一副创作,似乎没有费力思索,似乎是“无意识”的行为。但是,这个行为其实是由于非常熟练和清晰的“意识积累”而产生的。画家本身已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多次反复的运用“潜意识”,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积累的“意识”就“无意识”般的迸发出来,如同灵感一样。“意识”和“无意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意识”可以转化为“无意识”,“意识”作用着“无意识”创作的形成。其次,“意识”到“无意识”的形成必须经过长久反复的“意识”积累。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建筑风情、人类情感、风俗民情等信息都会形成“意识”。而这些“意识”进入画家大脑后,画家会自动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积累,对这些“意识”形成自由的结合和再创造。当一个作品需要脑海中的某个熟悉的“意识”做引导时,这些存在大脑一定时期的“意识”将会飞速的出现,并如同“无意识”般的体现在画笔上。

三、“灵感”和意识到的无意识在多方面相通

美术创作活动是画家的精神实践过程。这种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美术创作作为画家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如果没有意识,人们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灵感”,因为,无意识中的观念只有在被意识到的情况下,才能被称为灵感。所以,“灵感”和意识到的“无意识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灵感,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灵感是意识与无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灵感出现之前,人们对某一问题有着长时间的思考,对某一事物有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关注。而灵感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孕育,人类的脑部也对这一问题产生了记忆和痕迹。画家可能对于一个长时间思考却没能迎刃而解的问题选择了放弃,然而这些被放弃的意识形态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大脑皮层中继续的积累着。固有的思维习惯可能会束缚人,影响创造的形成,然而在某一个特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被称作“灵感”的东西就由大脑皮层中长期积累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信息中产生,进而一个源自生活而又独特创新的创作就形成了。

四、“灵感”“有意识”“无意识”都为创作所用

我们在美术的创作过程中,无论“灵感”“有意识”“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如何,都要做到可能使这些意识出现的准备。要心思缜密,多关注和体验生活,体会生活中的人情,感受大自然的风情。带着情感呼吸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妙甚至丑恶。要不断积累知识,沉淀文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学习研究,体会学科的不同和相同,融汇各学科之间的精髓,将文化沉淀于内中,以便在某一个时刻,作为“灵感”或者“无意识”素材。更要有创新的精神,发现独特的视角,发现他人容易忽视的精髓,与专业的思维相结合。这样,无论是“灵感”,还是“有意识”的“无意识”,都能够为我们的美术创作所用,创作出独特、创新、高层次、源自生活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范景中译.图像与眼睛〔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2]文杜里、钱景长、华木、伶景韩译.欧洲近代画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3]吴风:艺术符号美学—苏珊·朗格符号美学研究仁〔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4]沃尔夫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克罗齐、范景中译.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6]威廉荷加斯、杨成寅译.美的分析〔M〕.南宁: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

[7]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8]黑格尔.美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

[9]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0]吴晓.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1]祝斌.中国当代油名家个案研究·石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12]郭晓川.今日中国美术上卷〔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宋延生,(1989年8月--),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中国画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无意识灵感潜意识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浅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群体心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如何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灵感
游走在音乐创作间的顿悟
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改变生活”的另类方式:论超现实主义的文学观
心理学启动技术对心理干预的启发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