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4-04-29 00:44胡小芬
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现象课堂

胡小芬

课堂沉默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无声的非言语交际的行为。沉默分为广义沉默和狭义沉默两个概念,广义上的沉默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沉默现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而狭义的沉默仅指教师提问或者课堂讨论时学生表现出来的静默不语的现象。按照沉默在课堂中的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将课堂沉默划分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在回答之前积极思考时所表现的沉默是一种积极的沉默,而学生不愿参与课堂互动或者是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现象就是消极沉默。本文仅对消极的沉默现象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寻解决的措施。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课程实施中强调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接受学习的状况,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消极对待,不积极思考,保持沉默,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情绪和课堂进度。

要上好一堂课,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师生互动得好,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是最基本的互动形式。课堂沉默将通过对课堂氛围、教师情绪等方面的影响而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导致课堂沉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对此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下面就此进行分析。

一、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分析

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构成教育现象的要素进行分析,包括教师、学生、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

从教师方面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提问缺乏有效性。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基础性,提出的问题难度偏大,超过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限度,这使得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造成课堂沉默。第二,课堂提问的频率和人次过高,高频率的提问往往会导致学生思考疲劳和心理紧张,影响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第三,教师的提问方式也直接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很多教师按照学号或者座位顺序进行点名,当学生掌握了教师的提问规律后,会采取不轮到自己就不思考的办法来应对。第四,课堂沉默也与教师的个人魅力有关。教师的个人魅力包括教师的外貌、人格和教学风格等方面,这些影响着学生对这个教师的总体印象,造成学生热爱或讨厌某一教师,进而影响该教师的教学活动。

从学生方面来讲,初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第一,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自尊需求迫切。他们不愿回答问题往往是因为害怕回答错误而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嘲笑,自尊心受到伤害,这是课堂沉默现象的主要原因。第二,由于自信心不足。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加上我国当前注重知识忽视能力的教学现状,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练习考试技巧,在课堂上大家都不愿意回答问题,大多数会选择沉默的方式来逃避提问。第三,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初中生正处于童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在心理上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积极回答问题是一种幼稚的表现,所以他们不屑于回答问题。

现实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是课堂沉默的助推器。在升学压力的现实下,初中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得到巩固。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讲授是整个课堂的唯一活动,学生只是静静地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丧失了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能使得学习更加枯燥乏味,加剧了课堂的沉默现象。另外,初中课程比小学课程在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难度的增加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学生更加不愿意回答自己不能确定答案的问题了。

除了教育因素自身的影响外,还有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文化上,我国“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教师就是权威,很少有学生敢于挑战这种权威,学生只能默默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另外,传统的中庸思想也是学生不爱积极回答问题的原因之一。“枪打出头鸟”,学生宁可不要表扬,也不愿冒被别人嘲笑的风险。社会环境的改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各种快餐式文化的相互交融,导致学生心态浮躁,很少有学生愿意沉下心来静心思考。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学生往往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成了家常便饭,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课堂沉默现象的策略

影响课堂沉默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来自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较于其他社会因素也比较容易控制和改变。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和教师入手,提出切实能够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避免机械灌输,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命力。

第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二,提高课堂提问技巧,把握提问难度和节奏。問题的难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但是也不要为了让每个学生能够回答上问题而一味地降低提问难度,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问题的难度最好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最为适宜。提问的次数和提问的对象要均衡化,教师不能只针对一小部分学生进行提问,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找准时机,必要时可以点名提问。不少学生表示,在自己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愿意被教师点名发言,这种点名方式既能让自己得到表现,又不会使同学觉得自己在“抢风头”。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有准备发言的倾向,“强制”其发言,进而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关心、理解和爱为基础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增加参与课堂活动的勇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减少讲授法的使用比例,增加谈话法、讨论法等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也要注意激励性言语的使用,尽量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在知识增长的同时,能力得到提升,情感也得到满足,促进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使用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美好体验。

2.学生方面

学生心理问题是导致课堂沉默现象的首要原因。初中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这是解决课堂沉默现象的必要措施。初中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是其自我评价、自我判断的能力还不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做出恰当的判断,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学生也应该了解有效课堂交往对学习和自身发展的意义。初中生的自律意识已经逐渐增强,当他们意识到一件事情对他们是有利的时候,便会产生自我督促的意识,增加行动的动力。

课堂沉默现象的解决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摸索的过程。沉默现象是初中生心理变化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正视它,不要回避它。我们应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从根源上解决课堂沉默。

猜你喜欢
初中生现象课堂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