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枫帆
摘要:本文浅要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困惑,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旨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困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27
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合作,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与能力,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符合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已被开始重视和运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困惑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但在教学实际中,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1. 合作学习形式化。目前课堂上教师们都在积极尝试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但同时存在的还有相当部分的“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们在操作中尚存在着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
2. 分工不明确。组织学习小组时不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随意地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同质”或“异质”,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没有一套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讨论时成员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过程中的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导致讨论难以深入。
3. 目标不明确。传统教学,教师重视知识性目标,而往往忽视学生交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合作课堂,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4. 忽视弱势群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
5. 合作学习等同小组学习。传统的学习以知识的积累为目的,教师的责任大都是将文化演进的结果灌输给学生,而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配合学生发挥本身的潜能,重视相互讨论的教室情境。目前,就合作学习,许多教师还停留在浅层理解上: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
6. 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课堂中,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叫学生起立回答;有的刚布置完任务,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有的学生站起来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这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的结果。
二、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合作学习,才不会舍本逐末,才能有实效、出高效呢?
1.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小组合作学习实现知识互补,培养合作意识和品质,因此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笔者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一54个学生的班级分成9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再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讨论或合作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各成员的分工在一定周期后可调换角色。这样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通过合作,每个学生能认识不同成员的优点,帮助成员纠正自己不利一面,也能对小组中的角色都了解,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2. 合作技能的掌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需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纠正,以及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意见等。 因此,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3. 把握合作契机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出发,在选好讨论题目和科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
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如在学《范进中举》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为什么塑造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相邻这样的人物形象?”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
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如《愚公移山》练习题:“当今社会各方面都很发达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学习这篇课文?”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了解寓言中寄托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学习愚公不怕困难、顽强毅力、坚持不懈、有发展眼光的精神品质;坦然面对困难等。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如学习《曹刿论战》时,对于鲁庄公有的学生认为他鄙,有的学生认为他明君,对于这种情况,可让小组开展讨论“鲁庄公是真的鄙吗?”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鲁庄公这个人物形象。
4.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5. 合理运用评价方法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1)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2)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3)注重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做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实现了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导与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拥有了扎实又灵活的独特的魅力。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课堂与小组合作方式一样,只是教学的一种方式,它的弊端必须革除,但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犹如树上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不能因为一朵好看就掐掉另外的花。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走进新课程。
(作者单位:广西天等县进结镇初级中学 53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