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林 罗香华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学习数学知识.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想就我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来和同仁们一起探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方式的几点做法.
一、从生活出发,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而,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置教学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具有现实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如下情境:“你们看,老师的这个教具坏了(教师边说边出示一个已损坏的长方体教具),这个教具是用硬纸板做的,现在我想重做一个同样的教具,同学们,你们帮我想想我该准备多少这样的硬纸板呢?”这个问题是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是学生身边的问题,同时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是用他所学知识就能轻而易举解决的,也即富有一定的探索性与挑战性.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有兴趣解决,但又不能轻易的解决,因而探索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
二、从学生出发,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另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动手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分析问题以至解决问题.而教师此时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与他们一起探究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便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分析问题.主要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想呢?”
(大家陷入沉思)
师:“我们能自己做做实验吗?动手剪剪你的长方体,看看它是什么样子.再假设你的长方体就是老师的长方体教具,摆弄摆弄,然后想想问题.”
同学们在老师的点拨下都进入了对问题的探索之中,他们一会儿剪一剪,一会儿贴一贴, 一会儿划一划,一会儿算一算,一会儿停下来想一想,俨然一位小研究员在做科学研究.教师要参与他们的探究,与他们交流,与他们沟通,但不能直接给予知识帮助,只能从方法、思维等方面引导.当学生出现困惑、挫折和失败时,教师应给予鼓励,以树立重新探索的信心.
三、从发展出发,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为了维护自尊,在看待自己的行为时,习惯用内部归因解释成功,而用外部归因解释失败,小组合作学习,能极大地降低学生个体因失败而产生的伤害自尊、挫折感等负面影响.因而在大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都有了初步的方案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与同组成员交流,让他们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方案.通过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可以让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时,自己探究稍有困难的同学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完成自己的探究,这正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交流时,小组里要有明确的分工,要把交流的结果记录下来,每个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小组长要组织全体成员交流各种方法的优劣.各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小组里合作交流完之后,每个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的结果可能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有的说先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再把六个面的面积加起来;有的说先计算两个相对的面的面积,再把计算到的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和加起来;有的说可以先计算前面、上面和左面的面积,再把这三个面的面积和乘以2等等.教师不要着急评价谁的方案好,谁的方案不好,只要算的是六个面的总面积,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赞赏.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计算做这个长方体教具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这个长方体教具六个面的总面积即它的表面积.
四、从实践出发,设计开放性练习,延伸问题
开放性练习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鼓励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大胆尝试,提出合理、独特的解决问题新方法的练习.在学生探究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之后,教师可设计开放性练习,使探究的问题得到延伸和拓展.让问题不断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又不断得到解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探索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应有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学会学,教法当然应该以学法为前提.新课程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于是教师的教就应该围绕着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选择方式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固定的、万能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死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而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适当的方法.不过,选择任何一种方法都应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