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玲
摘要: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考试,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很重要,本文聚焦一点:即运用小组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用大量的教学事实从多方面、多角度说明小组竞赛对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的作用。条理清楚,事实论据实在充分,通俗易懂,实用性、可读性强。
关键词:小组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
中考历史实行闭卷考试以来,学生就开始头疼这门课。因为历史中涉及的时间、人物、事件非常多。再加上这些事件各有不同的背景、影响等,使历史知识头绪更加复杂,信息量也相当大。如果学生记不住这些基础知识点,就无法运用其解决具有关联性的更深层次的材料分析问题及实际应用问题,也就形不成历史意识。学生对历史也会越学越烦,甚至谈史色变。同时新版《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础知识,这是在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因此,落实历史基础知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谈到落实历史基础知识,我们马上会想到最直接的办法——背诵。的确如此,没有背诵就谈不上落实。而课堂上单纯地让学生去背众多的知识点,既枯燥还容易遗忘,更容易混淆,指望学生回家自我巩固,可控性差,况且我校学习主动性差的同学比例也较多。所以落实还得靠课堂。但是,课堂时间很有限,除学习新课外,能用来背诵、落实的时间少得可怜。因而我认为,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的当务之急是改变课堂上的死记硬背、听写提问的方法,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提高实效。我认为运用小组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小组竞赛是运用集体的力量激发个体学习的动力,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小组竞赛的形式与策略有多种。基于钻研自身教学实践的过程,我浅谈几点运用小组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的策略与方法。
一、运用“小组知识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点
小组知识竞赛放在每单元学习结束之后,主要是把所学一单元的基础内容汇总起来,写在题卡或存在电脑题库里,抽一节专门的课进行小组竞赛。竞赛时学生的座位按组呈圆桌会议的形式分区坐,有主持人,有四位评委(坐在讲台上),都由学生担任。汇总的基础知识分为两类:抢答题和必答题,由学生搜集整理,教师最后把关。必答题充分保障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是比较简单、简短的基础知识,而抢答题主要是针对中上等学生的一种比拼,题稍微增加了难度,也是拉开档次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我们建立了竞赛奖励机制。分个人表现奖和小组集体奖,有不同层次的奖项。一般情况小组选前三名,个人选前二十名(班级人数大概为五十人,六人一组)。有时为了训练学生的答题与书写,知识竞赛又分口述题和手写题两种。这样的知识竞赛,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必答题,为了不拉小组后腿,不自觉的同学以及差等生都会主动动起来,因为集体的力量个人难以抗拒。慢慢地大多数同学都会形成一种习惯,即学完新课后课下要及时背诵记忆,以便为本单元结束后定期的知识竞赛备战。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也得到加强。
二、运用“课本剧”表演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点
以上知识竞赛办法用久了,有些学生会失去热情,而且是每单元后才进行,平时每课每节的教学似乎就暗淡了很多。为此,我还尝试改用其他一些竞赛策略,比如表演课本剧竞赛就是策略之一。因为历史课程中有许多事件能排成课本剧或小品,遇到这类历史基础知识时我就让学生们以组进行表演比赛。不同的组表演相同的内容,让学生当演员。他们的热情也很高,创意还蛮高的。比如,七年级历史上册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中涉及的战役较多,人物也多。学生记忆易混淆,也枯燥。为了帮助他们快乐的记住,并区分开不同战役,我分组让学生们表演四场战役,全班共分六组,有两个组内容一样,每个学生都要有角色,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共同编剧,共同合作,还亲手制作了不少道具,无形中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们在表演中自然而然记住了各个战役,也区分开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感到累。同时为了在表演中取胜,他们还主动大量查资料,搞调查研究,自学与自觉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运用辩论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
当然,课本剧的表演不可能课课适合,有些课程我发现用辩论赛效果很好,比如,古代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年代久远,三种远古人类特征易混难记,学生一看就头疼,考虑到本课属于开篇之作,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用辩论竞赛来帮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即三人为一组,每个人代表一种远古人,事先做好分工,课堂上主要让3个人分别夸自己代表的远古人,夸优点,这样学生在夸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记住了这三种人的特征,而且兴致倍增,快乐之声充满课堂。但有时也会做一些调整,3个人一组,组数较多,课堂效率低。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把三人组变为六人组,各组选三个人出来比赛辩论,其余3人做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人参与,并且对每组辩论时间做了限制,最多三分钟,这样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七年级《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中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深刻难记,枯燥无味,学生厌烦。为此,在教学本课时,把学生按8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比赛,小组内每人代表一个学派,分角色阐述自己代表的各学派观点的优势。在辩论中,学生自然而然记住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晦涩的知识一下子鲜活起来。
四、小组竞赛促进预习,落实知识
新课改要求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为了学有所指,我每课课前给学生发一张预习指导(读书指导),学生自学完课文后完成预习指导,难点老师上课点拨。但发现学生只是单纯地、被动地完成预习指导,而不去主动落实记忆预习指导中的基础知识,更不去思考难点,因为知道老师课堂上会点拨疑难,因此出现了等答案的现象。针对这一点,我改变做法:就是课堂上教师不讲,先让学生讲,讲时尽量不看书,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动起来,再也不会去等老师。但这样做也有不足。我发现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轮到每个学生,往往一节课只能进行两三个,这就给部分学生造成侥幸心理,只要有人去讲,他就不用动脑了。为此,我进一步改变做法,运用小组间竞赛来促进自学,落实知识。让组内选代表去讲,并且各组在派出代表前必须在组内先进行一次讲解,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但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会依赖讲得好的一个同学,课课推荐这个人去讲,其他人坐享其成,还是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我更新做法,站起来讲的同学不能由本组推选,而是让对方组点名,为了避免尴尬与人情味的影响,我把学生都编了号,对方组随便抽一个号或者口头点一个号,本组被点号的同学就得发言,这完全是随机的,个人的发言好坏直接影响小组的排名,如果你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会拉组里的分数,这样不自觉的同学也有压力,为了不影响全组,他个人肯定会努力自学每一环节,思维真正动起来,课堂效率大为提高,优等生也会不遗余力去帮助本组差的学生,实现了兵教兵,历史基础知识也在自学中主动落实,而不用教师去死逼,死赶学生记忆。这就是小组竞赛的力量。而且慢慢地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提升,一定程度上师生负担都会减轻。
综上所述,运用小组竞赛的不同形式,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的确有效,学生主动性得到空前发挥,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也实现了角色的转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指导者。而小组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使小组合作最优化,为了避免某些学生的依赖性,我经常变换分组,大家可以自由组合,标准可不同,可以是有共同爱好的分一组,共同岁数的分一组,抽签一致的分一组……通过变换角色,避免了长期在一个组的懈怠感,增加了一些新鲜感,对学习是有益处的。以上几种运用小组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的方法,大大优于过去的死记硬背。学生乐学,效率高。教师负担也减轻,不用个个检查,个个提问了,把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作者单位:山西省清徐县马峪中学0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