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2014-04-29 20:00陈喆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陈喆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强调实践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要通过实践来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方法,以期达到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受客观原因所限,研究性学习开展得并不理想。所以,我们教师既要提升自身的能力,也要让学生转变观念,搞好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33

一、现状及分析

在宏观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贯彻和运用不断成熟,课程评价机制不断向纵深发展,研究性试题在高考、中考中的地位也不断增强。

但实事求是地讲,在微观上,我们也不难发现,就在政治学科轰轰烈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实教师和学生自始至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或开始有一定的热情,随着研究的深入,热情呈递减态势,年级越高,热情越低。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呢?

1. 政治课程自身的地位影响

与学校德育工作一样,政治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高考与中考改革中,政治学科的地位与日俱减。学校对政治课程不重视,教师自身缺乏学科底气,学生对政治学科更是不屑一顾,只有在临近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平时根本不重视。

2. 学生时间、精力分配上的影响

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时间被考试科目挤占得满满的。忙于上课、忙于应付作业,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疲于应付,没有兴致、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3. 教师自身观念与能力的影响

现在的在职教师,绝大部分是应试教育下的精英,他们所经历过的成长经验就是应试,对于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也是初学者,对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了解不深入,这也导致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不够或缺位。

4. 研究性评价方式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这种评价机制不注重研究性结果,而要求强调过程性评价。而对于在分数评价体制下成长的学生并不领会课程本身的意义,积极参与的学生体会不到成就感,没有认真参与的同学也体会不到不足与压力。

二、策略思考

1. 让学生认识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向心力

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学会主动探究成为新时代对劳动者素质的新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满足学生探究世界的需要,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升华,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对个人阅历中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究,对自身及周围的现象进行探究,也就是要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展。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下日新月异变化的世界。

现代的科学创新,大多不是靠个体完成,而是要通过群体的协作。研究性学习课程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合作完成,因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群体性发展和师生互动性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师生群体与整个社区环境共同发展,在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里,才能够体验到生活的涵义,才能真正把握课程的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本质。

2. 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

教育教学实践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促进能力的发展,也可以扼杀人的发展。教师与教改同样是这个关系。教师可以是教改的动力,也可能是教改的阻力。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阻力,主要来自观念和能力上的欠缺。只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研究性学习难的问题。

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观念或认识。因此,转变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是前提和基础。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各个层面和渠道的宣传和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从心底里认同研究性学习,并自觉自愿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考试中的渗透来引导师生们重视研究性学习。

对于能力方面的欠缺,一方面通过组织培训,提高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另一方面,紧紧依靠教师个人力量,对于陌生的研究性学习可能有一定的心理恐慌和本能的抗拒,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层面,组织一些观念较新的、有志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群策群力,共同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发展成学校的校本课程,等相对成熟后,不断吸纳、发展其他教师,以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我们只有让教师在切切实实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促进观念转变,发展自己的能力。

3. 先做小、做强,再做大

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一种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研究性学习决不以所谓“优等生”为尺度,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们在学校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便轰轰烈烈展开了。

我们不否认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与指导思想的正确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步到位的面向全体学生是不现实的,只能流于形式。

学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必须先做小做强,再做大。在学校进行整体宣传后,让同学们自主报名,挑选部分学生先期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理论培训。与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挂钩,共同启动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集中了学校的力量于一点,对于学生的整个研究过程给予关注与指导,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心,加上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教师咨询,积极性必然大增,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强化。在经过若干个课题研究后,该学习小组成员再组织其他同学进行其他课题研究。由于新组建小组中有同学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与教师联系较密切,可以及时向教师课题组寻求指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开展研究。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和要求。

4. 重视成果展示途径,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研究热情

成就感是学生进步的原动力。成就感与认知、情绪、动机行为多种因素相关,并通过其成功带来的积极的情绪来调节自己,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表现。它既包括希望得到赏识、关心、重视、支持拥护和高度评价,也包括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如希望自己有尊严、有实力、有成就、有能力和有价值等。成就感一旦被有效激活、开发和利用,就会使他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会产生自信心,还会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对学业成绩、创新精神等各方面产生极大影响,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每个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给与学生支持、指导和等级评定以外,还必须重视对研究成果的展示与宣传。

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学校的橱窗、校报,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同时,对于学生中的较好作品可以指导修改,提交给有关部门或新闻、广播媒体,让学生觉得自己的研究有价值,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社交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