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粮食金融化背景的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2014-04-29 00:44杨春玲
时代金融 2014年18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杨春玲

【摘要】当今粮食金融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粮食价格的飙涨。粮价上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食品价格的跟涨,已经成为比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与资本市场动荡更为严重的忧患。本文从粮食安全问题、粮食金融化背景、金融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以及我国如何应对金融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四个方面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粮食金融化 粮食安全 问题分析

一、粮食安全问题

2012年受异常天气的影响,俄罗斯、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粮食产量远远低于预期,其直接后果就是粮食(以及各种农产品)在资本炒作的背景之下不断上涨;这是最近的一次粮食安全问题。近百年里,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不断。百年中,比较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危机)已发生了三次,约三十年一次。

上一次影响了全球的粮食危机发生在1972~1974年,两年内大米实际价格上涨206.3%,小麦实际价格上涨118.2%,两种农产品价格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相比之下,2006~2008年的粮食危机没有那么严重,小麦、大米、玉米的价格在两年中平均起来上涨了96.7%。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际市场的逐渐扩大,谁也无法预知下一场经济危机会在什么时候爆发、其程度又如何。粮食安全已然成为各国面临的问题与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五大产粮大国之一的美国,2012年所遇到的旱灾是自1956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而且当时其国受灾面积是2008年时的两倍还要多。其国不仅是粮食产出大国,更是出口大国;2011年,美国玉米产量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36%,而出口量更是达到了39%。因此,美国2012旱灾及其引起的粮食通胀率对全球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012年7月全球粮食通胀率比6月份攀升6.2个百分点,达到了2009年1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当月世界粮食价格指数就达到了259.9,距离2008年4月份的历史最高值274.1没有多大的空间了。

另一产粮大国俄罗斯2012年俄罗斯556万hm2的耕地面积遭受旱灾;中国北方于2012年8月突发虫灾,十年罕见。同时,中亚如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因天气异常导致粮价一路飙升;东亚如朝鲜、东南亚如菲律宾以及非洲均遭受了极端天气所带来的粮荒。

二、粮食金融化背景

国际粮价飙升,也就是常说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的背景是由美国一手导演的。在全球粮食金融化体系中,美元是其核心,也是粮食金融化体系得以运行的最主要能量。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都是基于美元的升、贬值而决定的;这就注定了美元在这一体系中拥有了其他货币所不具有的特权。如此,美联储就相当于世界的准央行了,美国感觉金融压力大了,开动印钞机,美元一贬值压力就随之减小,然后国际粮价飙升。汤姆大叔就会说:Who cares?

美元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结算货币,也跟美国一样在国际货币中拥有无二的霸权地位:65%的美元纸钞在美国之外流通;全球约有价值为70000亿美元的国际储备,其中的2/3是美元资产;世界86%的外汇交易是通过美元完成的;将近一半的国际债务使美元证券。一个国家的经济即使再发达,外汇储备再多只要以美元作为其方式,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不得不随着美国转了甚至完全为后者所绑架。美元作为国际金融与贸易中的定价工具与交易媒介,亦无其他货币能够取而代之了。

粮食金融化是一个逐渐形成、完善起来的覆盖全球的庞大的复杂体系,美元的强大强有力地支持了粮食金融化体系的强大。以美元进行金融化操作的产品都是大宗化产品(如石油、铁矿等),粮食金融化的过程也是其由多样化产品向大宗化产品转化的过程。粮食金融化是一个以美国为首为主导的全球化体系,玉米、大豆是其主要目标品种;在美国主导下,这两种农产品已经成为国际化的农产品具有了很强的系统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说,玉米、大豆产业被纳入了体系之中,就可以通过饲料价格来影响猪禽养殖业成本,这就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兴衰;进而影响到肉、蛋、奶的价格及其他产品的物价。这就好比是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然后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最后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三、金融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问题是自然平衡与人为平衡博弈的结果。当自然界供给得多了,人为的定价也就低了;反之亦然,供给少的时候价格也就自然会上涨。真正的粮食实体短缺即使在饥荒年代大致上也只在5%上下徘徊,然而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现代金融化条件下,“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抢购心理、抢购行为的作祟与泛滥。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短短十几年来,在我国就上演了两件著名的啼笑皆非的“抢购”风潮。2003年,非典迅速肆虐全国,不知从何时何人开始,全国人民都跟着买了醋回家吃;2011年岛国核辐,全国人民疯狂买盐,重事之下亦有勇夫,湖北省武汉市郭先生自2011年3月17日起花费2.7万余元从3家购买到13000余斤,恭喜郭先生,到手之后的欣喜若狂之情溢于言表吧。这些还只是油盐酱醋之类的佐料,如果换成米面之类的主粮后果将是严重得多。粮食金融化背景下的粮食抢购不仅可能导致严重的粮荒,更有可能出现金融套利现象。

粮食本身乃是生活必需品,然而在大鳄眼中却是牟利的重要途径与工具。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世界2010~2011年小麦期末库存为1.94亿吨,远高于2007~2009年的平均水平1.62亿吨;全球谷物存量也从2007~2008年427吨的三十年来最低位上升到5.28亿吨;玉米、大豆、大米以及其他农产品的存货量均处于健康水平。不存在粮食实体短缺,但粮价依然呈上涨趋势,这就是人为原因了(粮食金融化的消极影响之一)。

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经济与国际金融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联系日渐紧密、密切并最终联动为一种复合的金融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金融市场的外延与内涵,促使粮食金融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粮食生产、流通逐渐资本化、跨国公司化,全球四大粮商A、B、C、D,即美国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公司(Bunge,美),嘉吉公司(Cargill,美)以及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法)垄断地控制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在粮食生产、粮食机械、粮食种子、转基因食品以及粮食的运输、加工、批发、零售等与粮食有关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在四大粮商手中,可以说他们是全产业链地控制里世界粮食。谁都不会否认,四个公司是全球粮食金融化的最大赢家。

在当今各国实行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形下,粮食的金融属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了。就像我们前面所叙述的那样,当前国际粮价基本不再由供求关系所决定了,而是更多的依赖于货币的供给以及资本的炒作;这也是国际粮价不断飙涨的主要原因。某些国家只顾本国利益,遇到经济上的问题就通过发行货币解决,这种极度泛滥的货币供给机制使得粮价持续上涨,进一步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更加棘手。除此此外,一些战争的爆发以及石油等大宗产品的不合理供给等等都加剧了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

四、我国如何应对金融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

如今在金融化的背景之下,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非常严峻起来。虽然中国高居世界五大产粮大国之首,但同时也是世界粮食消费大国之首,而且现在正在成为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大国。2010年11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谷物进口量已达551万吨,同比增长了106%。而现在两家已经脱离了供求与成本,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金融化产品:这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受到了威胁。那么应带如何应对金融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概括起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逐步完善我国的粮食调控制度

食物(主要就是粮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必需品,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保障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无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粮大国,但由于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粮食消费大国。所以在这种特殊国情之下,加大对粮食的调控力度与强度就十分必要了。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也出现了几次粮荒,但都在我国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之下都一一度过了。近年来,我国通过更新、完善调控方式,例如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以保护价收购余粮、完善粮食的储备与流通体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针对当前国际粮食金融化状况,采取相应措施

当前对于中国粮食安全来讲,最大的威胁就是粮食的金融化。美元是基础金融产品,粮食则为衍生金融产品;粮食金融化是一个逐渐发展起来的复杂体系。我国化解粮食危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求于他国,而是自力更生。我国应对粮食金融化,就应该实施差异化战略:利用地域特色,实现产品差异化;利用饮食特色,实现产品差异化,建立并发展地域性的多样化产品,在多样化的饮食文化支持下尽可能地减小国际化的大宗粮食产品的流入;以我国有比较优势的非粮食产品取代没有比较优势或优势很小的粮食产品。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保障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樊琦,刘满平.国际粮食金融化趋势与我国粮食安全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2,07:32-33+51.

[2]李援亚.粮食金融化:界定、背景及特征[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49-51.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村科学储粮与粮食安全研究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数据通信网络维护分析及网络安全问题探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