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霞
【摘要】 “排名”这一导火线引爆了瓦罐的“义愤填膺”,纠结了亿万师生和家长的心,我们的教育“生病”了,最痛苦的是学生:书包越来越重,眼袋越来越深,镜片越来越厚。这封信打碎了“教育美梦”,更打击了上海学生“PISA”考试排名第一的神话。笔者在本文中就排名引发的教育现状展开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反思。
【关键词】 排名 教育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12-010
“排名”这一导火线引爆了瓦罐的“义愤填膺”,纠结了亿万师生和家长的心,我们的教育“生病”了,最痛苦的是学生:书包越来越重,眼袋越来越深,镜片越来越厚。这封信打碎了“教育美梦”,更打击了上海学生“PISA”考试排名第一的神话。能叫醒所有做梦的人吗?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了呢?
教育的目标是激发人的创造精神,满足生活需要,传承文化而不压抑个性。事实上,教育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致力于培养创造精神,塑造逐渐完善的人;另一方面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减少教育的副作用,勿让功利迷失了双眼,不要急功近利地培养一批批标准件——学习的机器。
不能是“家长梦想”的寄托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父母年轻时或由于家庭、社会、时代、自身等原因,错失了成为科学家、工程师……上名牌大学的机会,于是孩子就成为了父母梦想的继承者。在家长的心目中,只有孩子学习好了才能实现他们年轻时的梦。家长把教育看成是一场竞争赛:孩子成绩排在前面的,脸上贴金,督促孩子“更上一层楼”,向着永远的第一前进;孩子成绩排在后边的家长,则捶胸顿足,强迫孩子上那“永远补不完课”的辅导班。试想,孩子们真想拥有一个父母安排和计划下的未来吗?他们真想成为父母梦的实现者吗?
不能成为“教师前途”的保障者。
像瓦罐一样忐忑的学生很多,“每次都对排名抱有希望,可是真正兴高采烈的”老师又有几个呢?所教学科班级平均分排在后边的老师就会像一个个犯了错的孩子,低着头来接受四面八方的“批判”。“痛定思痛”的老师们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停地发考卷、习题,这么多的学科都去争抢学生的时间。哪个老师厉害一点,学生就会先完成他的作业,这么多的作业,学生不可能做完的。老师们都知道这点,所以,一个比一个厉害。只有那个最厉害的老师才会争取最多学生的时间。相应的,学生的成绩也会稍微好一点,任教的老师也就更能得到校领导的器重。学生成了老师们相互争夺的猎物。扪心自问一下,靠花费大量时间、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学习”,真的有效吗?
我们的家长、老师、学校乃至社会并没有把孩子当做“孩子”,而是当做“超人”去培养,作业、分数、校规、名次……孩子身上背负了太多的重担,在压弯孩子们稚嫩的双肩时,甚至挤碎了一颗颗“做自己”的心。孩子是人,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是会思考的人,请给他们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严苛的标准、过重的压力异化扭曲了教育,使教育戴上了“应试”的面具,虚伪的只能是教育自身。
教育需要教师理解学生,也需要学生理解教师。“教师总觉得学生笨,而导致学生总觉得老师烦”,却是一种恶性循环。教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潜藏着成功的因子,只是潜能开发有差异而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有利于我们的学生能过上更健康的生活。理解是师生双方沟通的桥梁,“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对别人的教育其实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教育”,如此,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成长的见证者、促进者。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有耐心、能等待、会鼓励,让学生从“不懂”到“懂”再到“完全明白”的蜕变,把最美好的时刻让给学生表现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情怀,是对孩子的一种爱。这种爱要学会宽容、理解与等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生涯没有捷径,需要平心静气地等待孩子慢慢学会获得知识,学会思维,实现自身价值。
以应试为唯一目的,把学生变为应试的奴隶是大错特错的:须知一人精力有限,面面俱到则面面不到,门门全优则门门不优。考试的分数、学生的排名并不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古往今来的优秀青年中,有多少是考试第一名呢?孔子门下七十二贤徒,德行出众的颜回、闵损;政事出众的冉求、仲由;言语出众的宰我、端木赐;文学出众的言偃、公冶长等等,他们中又哪个是“全才”?究竟什么样的教育评价方式是公平的?适应个别差异考试、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区别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并存,无论何种评价方式,都要致力于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看到自己的起点和进步程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努力提供方向性的“引导”,目标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度追求共性,而抹杀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一定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个体意识。而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并不是那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懂社会交际者。正在进行中的素质教育重拾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评价的诸多环节继续探讨着如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个性人才。
教育的改革正在进行中。素质教育应从每一个人做起,拒绝形式主义,将改革落到实处。相信我们会迎来上海乃至整个中国教育的春暖花开。期待孩子们会心一笑的幸福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