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利用生活用经验、社会实践、生动故事和化学史、化学实验等多条途径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问题情境 生活经验 职校生 化学实验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4-01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 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源于情境,问题情境教学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问题教学法或谈话法。从后来的教育家的主张和观点中也可找到问题情境教学的踪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情境如果新颖合理,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这样的效果,就能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同时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达到多元化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创设问题情境从生活经验入手
化学就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而那些在同学们生活中体会到过的一些化学问题可以不断激发职校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就要善于从生活中去挖掘常见的一些实际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让深切地体会到化学的妙处,它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好化学才能更好地生活,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过氧化物的性质时,可以联系一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江湖骗术:白纸血印,给学生展示一下白纸上赫然出现血手印的过程,学生在特别惊讶的同时,适时提出问题,这个现象的原理是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最后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得出了问题的最终答案那这就是大师们说的血手印,这其实不过是碱和酚酞的显色反应,‘血的消失就是过氧化氢的氧化……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得思索乐趣的同时很愿意去接受和掌握知识。
二、通过社会实践的挖掘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的理论分析认为,只有当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社会自然情境能够与教材中所讲授的知识结合到一起才容易发生迁移。对于职校生来讲这一点对他们尤其重要,如:在讲“蛋白质”这节课时,大家都听说过“大头娃娃事件”吧?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了,可见这个事件同学们都深有感触,于是结合多媒体回放当年的事件图片,学生看到因营养不良而使原本健康的孩子发育受阻甚至没了健康和生命,学生的眼里满是愤怒和同情,接下来我又简单讲述了事件的经过后开始向学生提问:1.为什么这样的奶粉会导致婴儿水肿?2.奶粉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它有对人体的发育有什么作用?从中引起此次课的主题,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也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命的情感及道德教育。
三、利用讲授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生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才能由此而产生努力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多,比如说联系学生身边一些喜闻乐见的故事、一些生动的化学发展史、动画及影视故事等,都会对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在讲有机化合物知识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国外的电影《绝命毒师》,在这部电影中沃尔特-怀特(Walt White)这位化学老师利用自己的知识制毒赚钱,为自己治疗癌症的故事。在制毒过程中,沃尔特逐渐从一个爱家爱妻儿的好丈夫转变成一个杀人无数的大毒枭。由于他是一个拥有专业化学知识的老师,所以他无论是自救还是杀人的方式,都是秉着利用身边之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则。这位被我们亲切地称为“白老师”的毒枭,在五年里为我们上了多少堂精彩的化学课呢?
从类似于这样的充满悬疑的影视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这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理智感和创新精神,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喜欢和对走入化学世界的渴望自然而生,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会使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为具体和形象,也能生动地展现一些复杂的反应原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因为合适的问题情境可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既为学生提供了引子,使学生获得一个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又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在讲酸性氧化物知识时可以给学生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在一个玻璃茶杯中,放入大半杯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的高度高几厘米。把一个完好的新鲜鸡蛋放入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入水底。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体积约为清水的 ),同时往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拌均匀。不久可见蛋壳表面出现气泡,气泡由小变大,由少变多。过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并且上下浮沉或不断翻转,犹如“跳舞”一般,如此循环往复,妙趣横生。“为什么鸡蛋会跳舞?”再让学生分析讨论,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牢牢地掌握了化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既要观察现象,更应分析其内在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许多行之有效的途径来创设问题情境,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按照教材的要求、学生的层次、职校生的特点来选择和创设,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作者简介:
刘兴燕(1974.07.12-),女,吉林省舒兰县人,研究生,副教授,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