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杨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 素质教育 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59-02
2013年我担任初中化学课程,我要尽力利用现有的一切条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在化学课上动起手来。通过化学实验的学习、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使用科学知识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人教版第49页,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原实验为,向盛有约20毫升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毫升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在此试验中,所用仪器容积太大,让学生用这样的仪器分组实验,势必导致浓氨水用量过大,造成教室里空气严重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样,我让学生自己收集小药丸的包装壳,给每一组发放一只小烧杯。实验时,一只小药壳放几滴酚酞试液,另一只小药壳放几滴浓氨水,用小烧杯罩住。观察时,也用不了几分钟,而是不到一分钟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学生可以闻到氨气的气味,但是不会到呛鼻的程度,不会危害生命安全。在准备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带给他的成就感,提高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大家保护环境的使命感,更提高了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了保护自己的方法。
因初中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不足,进行观察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往往是看个红火热闹,观察后不能主动或准确的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实质。因此,教师的演示环节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重点、方法,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闻、看、听、触等感观来获取第一手信息;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演示如何用科学、准确、精炼的语言来描述实验现象。这样,所见所闻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形成主动的观察习惯 和正确的观察方法。
例如,人教版第12页在演示“蜡烛的燃烧”实验时,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有的是化学变化,有的是物理变化。启发学生观察的重点是蜡烛燃烧时的变化及对产物的检验。这样,学生首先会观察到蜡烛燃烧发光会发热;同时蜡烛熔成蜡油流下,并且渐渐变短。用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看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这样学生就不会只知道蜡烛燃烧只有发光发热熔成蜡油的现象,还会在燃烧时生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既有化学变化,同时也伴随物理变化。
有了感知实验的方法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习惯。初中孩子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又心存畏惧,总是害怕在实验过程中的燃烧和爆炸。这都源于学生对化学实验没有操控能力,或者说,操控能力较弱。在进行基本操作的培训时,首先是介绍仪器的;操作的训练。例如,仪器的连接、洗涤;物质的加热;危险事故的积极预防和应急处理;称量、过滤;清理实验台的方法和习惯。争取做到让学生独立联系,并及时监督和纠正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化学实验会在学生日渐熟练的操作中驱赶学生心中的担心、迷茫和恐惧。
有了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二课堂。一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对化学实验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形式、有规模开展开来。教师就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实验内容,探究方向,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增加一些探索性、创造性的实验内容。还要对既定实验方案进行大胆改进、创新,以求实验效果精益求精。
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方案一:
在底部铺有西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的。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称质量m1。然后取下锥形瓶 ,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质量m2。
关于此实验有许多改进方法,可是有一个问题,气球总是在红磷燃烧瞬间出现了破洞,胀大后随即出现耷拉回原始状态,并没有出现气球干瘪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课外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和再次实验。有的同学把气球换成较厚的,结果还是一样;有的同学减少了红磷的量,但只要红磷开始燃烧,就会出现气球破铜。终于发现,在玻璃管内和破掉的气球中都有红磷,有的同学总结出:红磷燃烧瞬间,膨胀的气流带着很热的红磷粉末由玻璃管向外喷出,大部分遇到冷的玻璃管就附着在玻璃管上,还有一小部分热的红磷就进入气球,把气球壁烫出小洞。就此找到原因,同学们开始寻找解决办法,关键是给气球降温。有的说给气球外面蘸点水,即刻有同学反对,外面的水容易聚成水滴滴下,或者在实验过程中有部分挥发,这对前后有两次称量的实验来说,数据会不精确。于是一致通过用水湿润气球内壁。这样,热的红磷直接遇到湿的气球,不会再把气球烫出破洞;另外,水一直在气球里面,遇热挥发也跑不出去,对实验数据不会产生影响。
这次实践和讨论就像一场有组织有纪律的战役,问题虽然不是很复杂,但是也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培养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更学会了从根本上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磨练反复实践的意志,具有不怕吃苦不怕失败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
[3]《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