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与传统师生关系的区别

2014-04-29 00:44王微微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课程师生

王微微

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教育的最终结果。从古至今,从有教育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没有停止过对师生关系的探讨与构建,但传统的思想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有着它不可磨灭的作用,对我们现在也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但毕竟,它属于它的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时代的教育思维,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下,我们必然要重新构建自己的教育理念,尤其要树立新的师生关系理念,使他成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前提。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明确新时代的师生关系与传统的师生关系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迷宫中顺利地找到出口。

首先,与传统的师生关系相比,新型师生关系应实现由单向向双向转变。儒家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而儒家强调的“修身、养性”、“独善其身”等以自我修养提高为核心的理念更是成为长期以来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教师更为关注的是自身的行为,认为只要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能够很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毋庸置疑,教师自身修养的高品位对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时代也成为社会所认同的理念。但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在提高自己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我们的接受群体,学生已经不是习惯于被动接受的群体,他们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同年龄的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标注也不尽相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势。所以,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重塑师生关系理念的时候,就必须由传统的单向提高改为双向分析,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教育行为去適应他们的思维。我们必须认识到,失去了接受群体认同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

其次,与传统的师生关系相比,新型师生关系不再是单纯地停留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它已经渗透师生接触的方方面面。师生关系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属于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是在师生的正式接触和非正式接触中形成的。师生的正式接触指的是师生的教学活动,而非正常接触则指教学以外的师生沟通。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学校的教学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师生的非课堂接触日益增多,非正式师生关系也必然成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正式师生关系由于远离了课堂,远离了传统的教学关系,更多的内容变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学生友谊的建立,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这样,完全排除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遑论情感交流和交往,反而更使学生产生了厌恶与反感的心理。所以,改变传统的爱生理念,是建立新兴师生关系的重要课题。

第三,与传统师生关系相比,新型师生关系必须改变以往的评价观念和发展观念。“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整个社会都把升学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一直以来教师对好学生的评价都是成绩优秀、遵守纪律、听老师话的“乖乖生”。同时,教师对这部分好学生的关注也多数集中在成绩与品德上,往往喜欢用自己的标注去塑造学生的品格,这样必然忽视学生本身的创造力,压抑他们的个性,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是不符合的。所以,新型师生关系应打破传统的评价和育人标准,用更为宽广的心胸和发展的眼光去构筑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

第四,与传统的师生关系相比,新型师生关系应更加重视与学生的协作,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做到共存、共生、共长和共创。传统的师生关系其实也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共存、共生、共长和共创,“教学相长”就是这种理念的最突出体现。但传统的师生关系的这种理念强调的是师生各自独立完成,它把师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教学相长往往来自于各自努力的结果。而新型师生关系则更强调师生的协作,把师生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看待,师生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进步、成长。这样,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助于师生心理健康成长。

只有在明确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与传统师生关系不同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思考如何建立起科学、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起科学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需要双方坚持宽容、理解、互助、协作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地位和文化层次的原因,必然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下,经过我们的不断求索,我们的师生关系必然步入新的里程。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新课程师生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