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菊兰
【摘要】 轴对称图形是初中几何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轴对称图形学习的重点体现为找到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将轴对称图形教学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形象化引导、实践化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应该尽量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来增添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有效策略
轴对称原理在初中几何图形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需要以对称轴为核心逐步展开,使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与轴对称相关的几何图形的性质,从中找出规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几何图形性质教学与轴对称性质教学联系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感知对称
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用客观生活中的轴对称实物,为学生列举实例或者直接向学生展示实物,使学生处于轴对称意向世界中,进而产生初步的轴对称主观印象. 由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现实生活中的实物都可以用来创设情境,例如:建筑设计、装饰以及规则图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赏、实例列举等多种方法来向学生展示这些意向,营造这些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主观感知. 或者为学生展示一个生物,捉一只蝴蝶、蜻蜓等向学生呈现并展示这些生物体型的轴对称形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动手操作,真实感受
轴对称图形教学的关键就是找出对称轴,发现对称轴,因为只要发现对称轴才能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课堂,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将手工制作引入数学教学课堂,使学生通过做手工感受到轴对称的数学原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轴对称学习乐趣.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课程开讲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张纸,并向学生宣布:“同学们,今天由我来指导大家做手工,请大家准备好纸张和剪刀,跟着我来操作,将纸张整齐对折,开始剪裁,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随心所欲去剪裁,再将纸张沿着对折线打开……”此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多彩的形状,这些形状都有一个共同性质与特征,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对称轴. 学生经历了自己亲自动手创造的过程,会感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形成的过程,也会惊喜于自己手工制作的精美,通过反复动手、操作实践,在感受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形成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印象,这样就达到了兴趣引导、高效教学的目的.
三、引导式教学,探究对称
数学中有很多几何图形都具有轴对称的性质,这些图形都可以用来充当教学材料,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开展引导式教学.
例如: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物体,向学生发问:同学们,你们说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有几条?学生手持长方形指标,左右对称、反复研究,并开始议论纷纷,学生边折边数,一些学生说对称轴有四条,另一些则说是两条.
教师可以先让持4条观点的学生说出理由,此时会引起争辩,从而自然引出两条对称轴的概念.
当学生通过认识长方形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性质和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引入正方形对称轴的探究,接着让学生准备正方形纸片,找出正方形的对称轴条数,学生经过实际操作发现,不同于长方形,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这样学生就更加深刻认识到了长方形与正方形性质方面的区分,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与学习轴对称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其他图形,例如梯形、三角形、菱形等等的对称性质的探究.
四、探索正多边形边数同对称轴数量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探索正多边形边数同对称轴数量的关系,可以本着从简单到烦琐的原则,进行逐步探究,先从简单的正三角形开始,再到正四边形、正五边形……以此类推.
学生经过实际对折、分析与理解,得出每一个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数量.
例1:正三角形的对称轴数量:3条.
学生会发现:这三条对称轴与正三角形的高线、中线、顶角平分线等都重合.
例2:正四边形,也就是正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为4条.
以此延伸下去的正五边形,学生发现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有6条对称轴,正七边形则有7条对称轴,以此类推下去,正九边形呢?正五十边形呢?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反复操作会发现圆形的对称轴有无数条,由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引出结论:圆形是由正多边形反复切割形成的.
五、引入多媒体工具,欣赏性教学
为了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带有轴对称性质的风景、节目或艺术欣赏等等,愉悦学生身心,使学生在放松状态下感受到轴对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艺术表达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并掌握轴对称知识原理. 轴对称图形体现了几何图形的美,也是初中数学的美,教师要善于用美学方法去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带着美感去欣赏轴对称图形,从中发现其性质和特征,掌握必备的数学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