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伟
【摘要】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个性化课堂教学的要素和必须把握的环节才能避免纯粹的字词句串讲或架空的分析鉴赏,才能不脱离了学生的人生体验。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吸收转换的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文言文 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8-01
一、个性化教学才能焕发文言文活力
长期以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某种尴尬:当教师努力落实语言因素时,教学往往变成了文言词句与语法章句的分析课,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师生双方的疲惫;而当教师积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时,教学又往往流于空疏浮泛乃至花哨。有人用“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概括这两种极端。如何寻找两个端点的平衡呢?我们从事教学的老师必须适宜学情地个性化地改革文言文教学,才能让文言文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认为文言文个性化课堂教学就是一种立足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原则,以探讨教学个性化特征和手段为核心,以凸现教学的人性化或人道化,实现教学的个别化或个体化,弘扬教师特色化为目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才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个性化课堂教学具备的要素
(一)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自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不能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做一些所不能及的事情。没有时间就没有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阅读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给予时间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二)教师宽大为怀,有一颗包容的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个性往往和叛逆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有独立见解常常伴随着传统的否定。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的思想、生活阅历或态度否定学生的思想或观点,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充其量只能引导、点拨。
(三)给予个别的学习指导
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学习的进度、深度和熟悉度都会因人而异,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引领。要给每个学生都有进步,都有收获。
三、文言文个性化教学必须把握的环节
(一)诵读试译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读课文一般分三个步骤:即自读、齐读、范读。学生朗读时觉得明白了课文的大意,在翻译时,感到有许多地方很不顺手,一些难词、难句的障碍横亘在面前。他们被逼迫着看注释、查资料、动脑筋、问老师。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请教的学习习惯。
(二)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等方面的疑问进行切磋、探讨、交流的过程。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在诵读试译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立意等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为各人的阅历、切入角度的不同,他们的见解往往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的习惯。
(三)鉴赏感悟
鉴赏感悟是一个感觉与理解、感情和认识相统一的活动。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高度结合的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的意味。在教学中,这一环节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美读入境,感受文旨文情
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美读,并且认真咀嚼,品出文章的“真味”,获取更丰富的形象美感。这时的美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吸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学生驱遣想象,去描绘,补充作品的生活画像,头脑中就会呈现出“天高云淡,山泉叮咚以及金菊青草,农人暮归的美丽图画。从这幅洋溢着和平、宁静气息的图画中,不但能窥出作者的心迹,逃离官场的决绝,回归自然的欢乐,同时也能体会出潜伏在他内心深处的那一缕无奈和惆怅,从而完整地把握《归去来兮辞》“三分喜悦,七分感伤”的感情基调。
2.含英咀华,体会文意文境
要求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研习重点字句或段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的情感、意蕴。教师及时指导、点拔和总结。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被人们称为炼字典范,作者用它是因为这个字能够引起多种联想,既能够表现春意盎然,也能够表达自己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另外,还透露出希望早日辞官回家的愿望。
3.撰写感想,交流感情体会
即学生学了一篇文言文后,将自己的感悟形诸笔端,写成读后感,并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交流。如学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的学生在撰写的读后感中,将陶渊明的“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生观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进行了比较,对前者进行了批判。在交流时,其它学生对其的精神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偏颇,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去重新塑造和描绘文学形象,增强了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而且在这种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如学习文言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学生就容易与作者建立心理沟通,从而进入立体的艺术境界,审美活动也能最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在文言文教学中,倡导营造“自由和谐创新”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氛围,旨在能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储存越来越多文言资料,而且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迅速地迁移到习作中去。只要学生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能融入学生自己的个性,那就是创新,也就是达到了文言文的教学目的。
新课程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笔者以为,倡导文言文个性化教学既是新课程的一大显著特征,又是学校教育回归人的本位,尊重人的历史必然。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参考》2006.5
[2]《关于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若干问题》
[3]《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王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