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华
【摘要】从人的启蒙阶段开始,语文就与我们形影不离,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积累,也是社会生活必须的工具。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过于看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在新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系下,我们不仅要改变中学语文的教学观念,也要改变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本文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实施中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6-01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都深陷传统教育的泥潭,过分注重其工具性,将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句式、语法的教学上,忽视了语文的人文色彩,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也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不仅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吸收,长此以往还会产生对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不利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要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
一、新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1.充分挖掘语文的工具、人文性能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用到语文,然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遮蔽了语文的很多价值,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两难的境地。实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老师、教材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彰显语文教学应有的意义。让学校不再是象牙塔,而是社会人才的补给站,用生活中的素材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实践素质。
2.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通过老师的点拨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见解。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让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知识的天地中翱翔,产生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维。
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教学理念的现代化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想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提高教师的道德觉悟与人文素养。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互助型的师生关系,要明白教师不是知识的标准,不是课堂的主导,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平等关系的建立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让学生学会发问,让他们学会思考质疑。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将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2.注重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初中生的感性思维是比较重的,老师只有用感情地进行教学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动机,学生也只有用感情地学习才能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上课之前,老师自己首先要将课文吃透,上课时以积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只有教师处于积极的情感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上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时,笔者先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创作目的进行了了解,对整首诗表达的情感进行了理解,上课时,先包含感情地将这首诗读给学生听,让他们在轻重有别、抑扬顿挫的语调中领会诗中的意境,将毛泽东同志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毫无保留地演绎出来。学生在作品与情感的交融中,对作品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得以激活。又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父亲的背影,让他们回忆自己的父亲做过的最感动的事,营造情感氛围,等学生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再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去看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学生有了感情就会不自不觉走入文本之中,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也只有有了充分的情感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无论是语言技巧的学习还是入情入境的品位都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选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开展班级范围内的朗诵比赛和课本剧比赛,学习古诗、现代诗、散文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作品朗诵出来,通过朗诵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全班进行评比,选择大家最喜欢的朗诵之星。对于一些情节性比较强的课文,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这就需要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可以按照课文的原来内容进行编排,也可以加入身边的情节、元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表演出来,如《智取生辰纲》、《威尼斯商人》等都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现。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课文阅读是学生知识的源泉。老师要以诱导性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向他们推荐各个方面的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每周都可以让一位学生来介绍他最近读的书,写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感想。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4.教学的编排要时代化,多联系生活
语文学习要想发挥实际的作用就必须要走出校园,切实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与实事的联系,不断穿插最新的元素要丰富语文教学。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书、多看报,可以针对一些专题进行实事交流会、读书交流会,来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评价能力,更好地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引入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语文。再好的作品表现出的都是生活中的情感,也只有学生能够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是生活中重要的工具,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教与学之间的平衡点,投入更多的情感,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飞.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2(17)
[2]姜向斌.新时代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案探讨[J].成功.2011(07)
[3]袁哲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学园.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