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农业园区发展研究

2014-04-29 03:05褚崇胜王远太潘国元陈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7期
关键词:持续发展

褚崇胜 王远太 潘国元 陈林

摘要 介绍了毕节试验区27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背景、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促进农业园区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业园区;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7-09582-02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1],通过农业园区的建设,应用现代科技设施装备传统农业,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采用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可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化经营[2]。2013年,毕节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5个100工程”重大战略部署,把大力推进毕节市12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主平台和主载体,并已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上水平、上规模,毕节市按照《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4年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又成功申报和创建了15个省级农业园区,毕节市将始终坚持“科学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原则和“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发展、高效益运行”的思路,结合优势资源和产业现状,力争到2017年,把毕节市27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为毕节市做大产业规模的“推进器”、提升产业水平的“发动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努力形成农业园区生产标准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区域化,率先实现毕节试验区现代农业升级版。

1 主要成效

1.1 基础设施建设老园区稳步推进新园区后发赶超 一直以来毕节市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园区建设压倒性的中心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刷新成绩,新老农业园区呈现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2014年度计划投资48.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3.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7.6%。在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已修建农业园区主干道313 km,机耕道300 km、生产便道395.162 km、沟渠(含管网)450.28 km、蓄水池共计1 511个约20万m3,园区的供电和供水基本得以保障。主要生产性设施方面,已建成加工厂房182座累计超过20万m2、标准化温室大棚2 504个超过120万㎡,已有农机1 193台约1.5万kW动力,喷(滴)灌设施累计256 km。在服务设施方面,已建立病虫害监测防治点为822个、小气候自动观测站点53个、农技服务设备554台(套)、销售市场87个累计6.21万m2

1.2 主导产业老园区方兴未艾新园区势头强劲 按照相对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发展的要求,着力建设标准化基地和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新老园区在农业现代化征程上争先恐后。截止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共计1.57万hm2。种植业方面,累计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2.51万hm2,其中马铃薯0.35万hm2,水果0.50万hm2,蔬菜0.68万hm2,中药材0.14万hm2,茶叶0.42万hm2,核桃0.15万hm2,产品产量累计9419万t。养殖业方面,存栏为15.85万头、77.96万羽、4万尾,其中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数共计55个,累计认证规模0.95万hm2和0.63万头。

1.3 社会经济效益老园区稳步增长新园区逐渐显现 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着力提高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新老农业园区在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和保民生中初露锋芒且潜力深厚。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园区主导产业中的种植业产品产量为94.19万t,养殖业出栏为7.01万头、18.79万羽毛、2.2万尾。所创造的总产值为21.5亿元,其中销售收入18.35亿元,完成计划总额36亿元的51%;销售利润达6.8亿元,完成计划总额9.5亿元的71.6%。共同带动农民从业25.315万人,覆盖扶贫对象为7.85万人。

2 主要措施

2.1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管理和服务到位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园区工作,努力为农业园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2014年,毕节市各级领导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组织安排和督促检查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实绩考核办牵头,市农委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对各地农业园区进行考核,千方百计推进农业园区建设进度。

2.2 强化资金整合,确保建设资金到位 2014年市级财政部门预算2 4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省市级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同时制定有效的资金整合方案,确保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得以保障。2014年以来,共完成投资23.1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累计资金约1.03亿元,整合部门资金5.52亿元,园区实体自筹投入16亿元,银行贷款0.15亿元,其他方式投融资0.38亿元。

2.3 强化招商引资,确保经营主体到位 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切实把培育壮大园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目前,招商引资今年以来累计到位资金新增3.47亿元,总共累计到位近40亿元,入驻企业142家,合作社185家,规模以上企业70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0家,种养大户74户,家庭农场2个。

2.4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确保科学和技术到位 在园区大力推广应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产品质量检测、农业机械、畜禽标准化圈舍等先进农业设施装备。同时,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科技人员进入园区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以科研成果参股、领办或新办企业,鼓励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到园区创业就业。

2.5 强化宣传引导,确保信息畅通 在毕节试验区农业网上开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专栏,对园区建设政策措施、工作动态、经验交流、建设成果等进行跟踪宣传,对重要经验、重大举措和成功案例等同步编制《农业园区简报》。在贵州日报、贵州农业信息网、市政府网站、毕节试验区网、毕节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宣传信息,开办农业手机报,大力宣传农业园区建设,助推农业园区发展。积极开辟各种渠道,全力打造“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系列品牌并做好宣传工作。

3 主要问题

2014年第一、二季度,毕节市农业园区部分指标的建设进度相对迟缓,特别是投融资工作和经济效益方面较为明显。其原因除了部分园区受自身条件和产业类型制约之外,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毕节市目前除黔西县正式成立园区办之外,均无正式的农业园区管理机构,普遍缺乏专门的队伍从事农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对园区建设的组织、指导、数据统计等工作多是依靠临时机构选调临时人员完成,因而不够专业、不够扎实、不够稳定。此外,部门农业园区还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以致在园区起先的规划设计和中后期日常管理中出现沟通和协调不畅,一旦出现问题,容易扯皮推诿,责任难以追究和明确。二是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强劲。一些县区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仍旧思路不清,观念不新,推进力度不够强劲,市场经营主体引进和培育力度不足,个别园区至今仍然缺乏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运作,以致园区发展进度缓慢。三是部分园区发展动力不够充足。2014年度新增的15个省级农业园区,其发展实力良莠不齐,相当部分新建园区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市园区建设进度暂时性不达标,下一步工作务必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抓好抓实,力争后发赶超,与其他农业园区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4 对策措施

4.1 着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特别要切实抓好2014年度新申报的15个省级农业园区在配套基础设施、主要生产性设施和服务设施方面的建设进度,着力破除发展短板,快速后发赶超。快速完善建设规划,强化与水利、交通、国土、电力、信息等相关建设规划的衔接与配套;有效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等项目资源;全面加快农业示范园区中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园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等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强力推广应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畜禽标准化圈舍等配套装备设施。

4.2 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逐步建立起“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园区载体、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招商工作机制。招商工作要着重围绕优势产业、面向重点地区、突出关键领域;招商项目要做到建设起点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发展前景好,力争做到谋划储备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建成投产一批;招商形式要灵活多样,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招商,可以借助平台招商、活动招商、网络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及以商招商,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集中招商与小分队招商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引进农业强优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4.3 着力培育园区经营主体 通过采取“外引、内留、中转”之举措,向外引进优强企业、对内留住返乡农民工、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转行投资农业园区,构建强大的经营主体阵营,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要大力引进培育和扶持壮大一批农业企业,形成大企业带动小企业、主体项目带动配套项目、上下游产业互动的企业集群,带动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向农业园区集聚。二是要保质保量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能力、壮大实力上来,实实在在发展一批运营机制完善、示范带动能力强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参与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建立起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的利益联盟。

4.4 着力强化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加强农产品贮藏保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农资流通服务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民培训工程;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动农业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信息化服务在农业园区的全覆盖。

4.5 着力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 继续实施一个农业园区、一个主导产业、一名首席科学家、一名岗位专家和一批科技人员的“五个一”工程。鼓励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农业园区建设,优先在园区实施各类农技培训及推广项目,积极组织农业园区重要实施主体赴外地参加培训。鼓励园区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实施品种、品质、品牌的“三品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和市场导向原则,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方案,坚持平台引人、政策聚人和产业留人,切实发挥人才引领和支撑作用。

4.6 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发展才是硬道理,安全才是真保障,安全农业是促进农业园区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必须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推行产地准出

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农业生产指导和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率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可追溯和远程监控;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力打造覆盖园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力度,形成一批标准蔬菜园、标准精品水果园、标准茶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4.7 着力加强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 紧紧围绕“一品为主、多品共生、长短结合、配套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为先导,积极探索和大胆践行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之路。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品牌创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认证咨询、品牌推介、人才培训、商标代理以及社会中介评价等服务,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申报和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培育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和名牌产品,同时加强对地方传统品牌的保护、挖掘和提升。大力开展与超市、高校、城镇社区等“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在城镇农贸市场和社区设立直销点,开展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多元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由产到销的全程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

吴亚荣,邱明强,王成兵.关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2):329-330.

[2] 安晓宁,魏虹.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与建设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4,17( ): 45-48.

猜你喜欢
持续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以内部领域监查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胸怀竹 而从容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的婴童业就是我十年前见到的中国家电业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