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耦合协调度分析

2014-04-29 22:03:31鲁帆程久苗费罗成方婷婷陈振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7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产业转移芜湖市

鲁帆 程久苗 费罗成 方婷婷 陈振

摘要 以芜湖市市区6个开发区为例,通过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剖析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测算2012年芜湖市市区6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12年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耦合协调处在磨合期,其他开发区都处在颉颃时期,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40,0.69]区间,耦合协调程度为中等偏低水平;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来看,国家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相比无明显差异;2012年芜湖市各开发区耦合度都小于耦合协调度,表明在空间上各开发区都达到了良性共振。

关键词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产业转移;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芜湖市

中图分类号 S28;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7-09570-03

Analysis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tensive Land Use of Development Zones: Taking Six Development Zones in Wuhu City Urban Area as an example

LU Fan, CHENG Jiumiao, FEI Luocheng et al

(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Taking six development zones in Wuhu City urban area as an example, by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of land intensive use and industry transfer,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was analyze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intensive land use and industry transfer of the six development zones in Wuhu City in 2012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2012,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intensive land use and industrial transfer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in Wuhu City is in antagonistic period except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hich is in the breakingin perio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s between [0.40, 0.69], that means the degree is medium low level; From the point of coupling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the national level development zone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provincial level development zone; the coupling degree is lower tha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all the development zones in Wuhu City, which indicates each development zone has reached the benign resonance on the space.

Key words Intensive land use of development zone; Industrial transfer; Coupling;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Wuhu City

产业转移是产业所在地众多因素发生变化后,将处于复苏、繁荣、萧条或者衰退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生产、销售、研发乃至企业整体转移到另一区域的经济活动或者过程[1]。产业转移是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构建合理高效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路径,是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创建又稳又快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过程。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2],已逐渐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随着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的加大,用地形势十分紧张,土地供给矛盾将更加突出,怎样协调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和开发区土地供需的矛盾,已逐渐成为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核心问题[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产业转移背景下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有效路径,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目前研究分析产业转移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成果相对较少。笔者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以芜湖市市区6个开发区为实证案例,剖析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供借鉴。

1 研究模型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

开发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约利用度隶属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范畴,但开发区更注重以工业开发为主,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3-4],因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指对土地的占用量逐步减少,同时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和产出强度呈现上升趋势;②最优综合效益,开发区不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贡献,也实现自己的综合开发效益;③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开发区在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建立和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促进社会、经济、生态之间协调发展[4]

1.1.2 产业转移度。

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国内外很多学者从转入地的劳动力成本、土地发展空间、资本成本、政府产业升级政策、产业集聚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5-7],但产业转移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成熟。该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5-10],结合开发区经济、社会、用地等实际情况,从承接产业转移的实际能力和潜力等方面考虑,选取吸引转出地企业的数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5个评价指标来反映产业转移度。其中,吸引转出地企业的数目是一个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实际能力的直观表现;职工平均工资反映当地生产要素成本,比值越高说明劳动力成本越高;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开发区人均道路面积与所在地人均道路面积的比值可以反映出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比值越高说明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等生产经营成本越低;工业总产值率能够直接反映出现有工业企业的收益状况,是影响承接产业转移能否获取比较决定性的核心因素之一[7]

该研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同时借鉴已有成果[4,11],构建包含15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其中,前8项指标均反映开发区土

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耦合协调实证分析

2.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2.1.1 研究区域。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芜湖市被确定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城市,芜湖市市区6个开发区(详见表3)则是实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其中,经开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其他3个开发区也都是省级开发区。因此该研究以芜湖市市区6个开发区为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2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芜湖市统计年鉴》(2012年)、芜湖市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成果、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资料。由于开发区部分数据未做统计,需对此次研究采用的数据做以下说明:第一,开发区人口等于2012年芜湖市城市人口密度乘以开发区范围;第二,由于经开区和长江开发区的行政区划的特殊性,芜湖市统计局对其进行了单独统计,因此该研究的开发区职工平均工资取值,除经开区和长江开发区外,其他开发区采用其所在行政区的职工平均工资;第三,2012年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对安徽省各开发区进行调研,并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了评价指标的理想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直接采用此研究成果确定理想值。

2.2 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分析

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得出芜湖市市区6个开发区的耦合协调度(表3)和耦合协调阶段类型空间分布图(图1)。由表3可知:

(1)2012年芜湖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耦合协调阶段除经开区处在磨合期,其他5个区都处在颉颃时期;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40~0.69 之间,说明芜湖市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的耦合协调程度为中等偏低水平。

(2)耦合协调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经开区、高新区、三山开发区、鸠江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长江开发区,存在一定的空间和自身禀赋差异,这也与各开发区实际状况相符。经开区作为安徽省第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几年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东部企业和国外企业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较强;高新区自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近几年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高端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但起步相对较晚,现已接近进入磨合期;由于出口加工区特殊性、长江开发区主导产业为旅游业,导致二者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较差;鸠江开发区和三山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都根据自身的优势不断发展,但相对国家级开发区有一定的劣势。

(3)耦合协调度区分的是二者相互之间作用效果的强弱和利弊,由表3可看出,各开发区的耦合度都小于耦合协调度,说明在空间上各开发区都达到了良性共振。

由此,可以得到如何协调两者的政策建议:

(1)从结果看,当前芜湖市各开发区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都偏低,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开发区应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方法。随着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的加大,土地供给矛盾将更加突出,须加强对产业转移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变量的调控。鉴于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应始终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放在核心位置,提

高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力,吸引更多的转出地企业落户,在不超出开发区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促进开发区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

(2)以满足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为要求,依靠自身禀赋,确定芜湖市各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和步骤,努力打造开发区自主品牌,着力培养出一个个具有自我特色的专业化开发区。同时应加强各开发区之间的相互合作,国家级开发区应带动周边省级开发区的发展,发挥自身的辐射示范作用,着力提高现有开发区产业聚集度,增强自身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辉堂,王琦.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J].经济问题探索,2008(1):45-48.

[2] 吴郁玲,曲福田,金晶.中国开发区土地市场化发育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1):48-54.

[3] 吴旭芬,孙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2):17-21.

[4] 陈逸,黄贤金,陈志刚,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6):11-16.

[5] 项锦雯,陈利根.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以皖江示范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2(6):61-65.

[6] 郑小碧.基于产业转移成熟度的我国纺织经济发展研究——以浙江省绍兴县纺织经济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236(6):49-56.

[7]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56-157.

[8] 吴晓军,赵海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当代财经,2004,235(6):96-99.

[9] 毛广雄,曹蕾.基于流空间视角的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流强度测算及层域划分[J].软科学,2009,23(4):78-82.

[10] 李锦飞,张娜.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7):91-95.

[11] 国土资源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S].2010.

[12]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7):892-896.

[13] 杨慧.中国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协调性分析——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J].中国市场,2012,672(9):23-26.

[14] 吴文恒,牛叔文,郭晓东,等.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853-861.

[15] 李玉双,葛京凤,梁彦庆,等.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238-249.

[16] 黄木易,程志光.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2):77-81.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产业转移芜湖市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2023年19期)2023-11-09 07:56:50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2023年17期)2023-09-25 07:42:10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2022年20期)2022-11-18 06:26:32
芜湖市金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6: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