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 唯物史观是打开历史之谜的一把金钥匙,将贯彻群众路线置于唯物史观视域下进行深入考察可以发现:贯彻群众路线应坚持唯物史观,因为坚持唯物史观可以提升贯彻群众路线的境界,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效果,正视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贯彻群众路线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 唯物史观,群众路线,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4)02-0054-03
唯物史观是打开历史之谜的一把金钥匙,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分析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是研究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方法。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唯物史观。2013年1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集体学习,充分说明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唯物史观的学习及其在工作中的应用。具体就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言,要将贯彻群众路线置于唯物史观视域下进行深入考察,才能更为深刻地把握党为什么要贯彻群众路线、贯彻好群众路线是为了什么,怎样才能在根本上贯彻好群众路线。
一、坚持唯物史观,提升贯彻群众路线境界
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重要的理论奠基石,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一般规律。通过唯物史观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密码”就蕴藏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矛盾运动之中。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必然由空想变成现实,都是这种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推动这种矛盾运动的动力不是自发的自然力量,而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当然人民群众的实践也不是自发的,而是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组织这种实践的政治保障。当前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强调要学习和坚持唯物史观,就是要求全体共产党人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意气风发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贯彻群众路线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为了更自觉地去实现这个目标。
不过,当前仍有某些党员领导干部片面化、庸俗化地理解贯彻群众路线,认为所谓的贯彻群众路线就是和群众打成一片,形成一团“和气”,做一些表面文章,施予群众“小恩小惠”从而得到群众的“支撑”与“拥护”。如此去理解和贯彻群众路线,比起脱离群众来讲,也许是一种进步,但其贯彻群众路线的“境界”不高。倘若低“境界”地去贯彻群众路线,那么一定会贯彻得不彻底。要把贯彻群众路线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践行紧密结合起来,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乃至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高度去深刻理解贯彻群众路线,认识到贯彻群众路线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路线、工作路线,也是一条日常生活中时刻要坚守的“生活路线”。
二、坚持唯物史观,增强贯彻群众路线效果
唯心史观往往把神、英雄、超人等看作历史的创造者,忽视和贬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一方面对各种唯心史观的错误进行揭示与批判,另一方面对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作出科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地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历史的过程”不是由那些自命不凡的思想家或少数杰出人物所决定,而是“决定于活生生的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 〔1 〕 (P318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中的基本构成部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承担者,一切社会过程的展开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一切社会变革也最终需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完成。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水平及其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历史过程的结果。在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面前,任何个人的作用都只能是第二位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杰出人物,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都将一事无成。
社会历史过程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但这种客观规律并不是所谓的“铁的规律”,它是通过主体即人的活动来展现和实现的,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中的基本构成部分,那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只能借助于他们的实践体现出来,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这些客观规律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至于某些个人的活动,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整个社会历史规律的实现来说则是次要的,同时其作用的发挥也是不确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写道:“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地——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广大群众……的动机” 〔2 〕 (P249 ),因为杰出的人物之所以杰出正是其顺应了民心、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成为了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言人。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把被统治阶级的革命看作阶级社会变革、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重要动力,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3 〕 (P1031 )。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推进改革和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性的主体力量是什么呢?无疑也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正如胡锦涛指出的那样“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4 〕 (P104 ),无论是改革还是社会的科学发展不依靠人民、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将无法取得成效、获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告诫全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来深化改革,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唯有如此发展才可能是科学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在具体工作中到底落实的如何,就是要看人民群众最终有没有得“实惠”,人民群众有没有“发展”,如果只是少数人得“好处”,少数人在“发展”,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即使背诵的滚瓜烂熟,那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就是一个庸俗主义者,或是一个道貌岸然者。党员领导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时,一定要“做”的比“说”的多,一定要在“效果”上下工夫,这种效果不是口头上把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背的多熟,把人民群众的地位抬的多高,把中央文件供的多“神圣”,而是思想上要“真觉悟”、行动上要“真落实”、工作上要“真贯彻”、效果上要“真实在”。唯物史观是朴素的、贯彻群众路线是务实的,两者在学习工作中是统一的,将二者割裂开来,唯物史观学的就会不“实”、不“深“、不“透”,贯彻群众路线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坚持唯物史观,正视贯彻群众路线中的问题
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利益背离人民群众,以自我为中心的意志取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贪污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有蔓延之势,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部分地区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不正常,甚至较为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不相信人民群众,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某些领导干部在贪图享受、有利可图等事情上只会“代表”人民群众,在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事情上只会“发动”人民群众。这些错误的观念、行为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这些问题的存在警示我们,必须牢牢坚持唯物史观,才能勇于正视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目前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民群众对未来会有更高的期待,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会提出更高要求,对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也会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在社会现实中,贫富差距依然在拉大,社会分化趋势凸显;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个人主义思想抬头,集体主义观念弱化;个体思想的自由度大幅提高,思想统一难度增加,意识形态工作难度增大等等,这些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情况,要求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坚持唯物史观,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重要的问题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 〕 (P138 ),唯有如此,社会矛盾方能在汇集民智过程中不断得到化解、社会问题方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得到解决。
当然,唯物史观也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复杂、问题庞杂、难点众多也是正常的。唯物史观同样也认为,社会矛盾总是存在的,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会不断出现,坚持唯物史观就不要害怕社会矛盾,更不能逃避社会矛盾,只有不断地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敢于正视它,在一定条件下或不断创造条件去真正地解决它,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党的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
四、坚持唯物史观,探索贯彻群众路线的新路径
贯彻群众路线的目标终究是要为人民谋利益,但我们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去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代替人民群众去“包打天下”,更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姿态“赐福”于人民群众,而只能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实现自己的利益。这也正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5 〕 (P104 )的真义所在。由此可见,贯彻群众路线与党和国家的民主建设是紧密联系的,贯彻群众路线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既然强调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自然就会支持人民民主建设,因而笔者认为,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贯彻群众路线的一条重要路径。民主进程虽停不得,但也急不得,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时,要防止“民主陷阱”,所谓的“自由主义”、“三权分立”等就是典型的“民主陷阱”。目前在贯彻群众路线时,要善于运用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5 〕 (P26 ),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更是汇聚民智、化解社会矛盾,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
此外,我们还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4 〕 (P106 )。目前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要具体制定和严格执行形势分析制度,做好舆情管理;要具体制定和严格执行检查讲评制度,开实、开好民主生活会;推进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利用走访、信访、电话等传统方式,也要积极使用好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媒体做好与群众的沟通工作;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定期检查党与政府决策的制定、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背群众意愿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查找突出问题,力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具体制定和严格执行群众评议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耐心听取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的合理建议,真心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以真情换取群众的真话、真信任、真拥护。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这是一场改变中国社会面貌,使中国真正走向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它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与共同参与。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生命线,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这是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的基本道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在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基础上,总结我们党的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对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有着长远而深刻的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 陈 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