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高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4-04-29 01:58:14孟艳青
文化产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职业教育英语教学

孟艳青

摘要:在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吸取英语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消除由于文化差异给英语教与学带来的障碍,达到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民族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01-02

职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处于专业技术学习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族文化。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有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单元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英语文化因素,它的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等均大量涉及英语文化知识。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我们在课堂上主要为学生讲解句子层面上的语法难点,让学生背语法规则和单词,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在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交流工具”这一狭义的概念了。学习一种外语除了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外国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能力。

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呢?

在语音语调方面,中国的每个字都有固定的语音和语调,而英语单词没有固定的词调,声调高低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它们只须服从全句的语调。例如“chair”你随便念成平调、升调或降调都不会改变这个意思。但在语句中,根据说话人的态度和口气,加上一定的语调,句子则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This chair is mine.”句尾用降调表示肯定,说明“这把椅子是我的。”如果句尾用声调则表示怀疑、不肯定:“这把椅子是不是我的?”

在致谢语的使用上,英汉两种文化差异尤其明显。在英美国家里“Thank you.”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之一。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只要受益他人,受益者都会说:“Thank you./ Thanks./ Thanks a lot.”甚至夫妻之间也不例外。而在中国,“谢谢”这个词对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用得较多,越熟悉的人用得就越少,同是一家人用得就更少或几乎不用,用了反倒觉得有些见外了,这是我们的文化习惯。

因文化学习习俗的差异,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别人称赞自己有着不相同的反应方式。当别人对你说“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按我们习惯可能会说“No. You speak better than I.”或“My English is not good.”而使用一些“否认”或“自贬”的词句来表示谦逊。美国人却说“Thank you.”他们对别人的称赞往往是持“接受”的态度,而向对方作出表示感谢的反应。

不同语言中的禁忌语常常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英美国家,询问年龄、收入、婚姻、体重等是不礼貌的事,这些被视为个人隐私的话题一般都不提及它,需要回避。原来的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对话,一个中国学生问一个年岁较大的外国妇女“How old are you?”这位外国妇女婉转地回答“Ah, its a secret!”这些问题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是寻常之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当我们知道她年龄很大时,还会说:“您高寿啊!祝您身体健康!”她会感动很高兴。

在赠送礼物时,我们知道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

通过对以上这些日常交际用语中文化差异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其产生、使用的特定文化背景。这对教师和学习者来讲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把英语作为语言来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习英语赖以生存的文化,以提高学生对日常交际用语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语法主要描述词的曲折变化,词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及词法和句法规则。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例如:英语词汇的曲折变化有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等,但这些在汉语中却没有,因而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种语言的语法不仅有逻辑形式结构,而且是语言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然受到语言使用者在心理上社会上的影响。英语教师在教语法时应注意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让学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惯用语。例如:汉语说:“我想王教授明天不回北京。”英语中要说:“I don't think Professor Wang will go back to Beijing tomorrow.”而不能说:“I think Professor Wang won't go back to B.J tomorrow.”再如:别人问你:“You didn't win the football game yesterday, did you ?”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回答“Yes , we did.” 而不是“No , we did .” 。英语这种否定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截然不同。这就充分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

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这为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要真正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说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英语词汇中也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词汇本身的产生、消亡和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在人们给予各种事物不同名称时,选取符号是任意的,但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却使这些符号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内涵。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吸取英语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消除由于文化差异给英语教与学带来的障碍,达到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我们也可以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录像; 还可以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 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面对面交谈, 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又丰富了学习形式, 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职业教育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提高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途径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09:30:37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4:53:32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