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秀梅
摘 要 基于卓越工程师理念,针对高校工科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现状,高校应顺应时势,从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化教师队伍等方面大力推进高校工科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0-0118-02
2010年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
卓越工程师计划涵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阶段,笔者认为工程师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本科教学阶段。因此,本文仅讨论卓越工程师理念下,高校工科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卓越工程师计划对高等学校的工科实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借此契机,大力推进高校工科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
1 高等学校工科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现状
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轻实践教学 目前的高等教育,对工科人才的培养一直以来是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时间长,实践教学时间短。这样造就的后果是学生只知坐而论道,不懂起而践行。工程实践逐步“边缘化”,实践训练环节由软化、虚化、弱化甚至逐步走向了形式化[2]。同时,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对于理论教学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质量监控体系,而对于实验教学部分,则普遍存在监控困难,教师排课随意性强,实习实训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实验教学部分较难保证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很多工科学校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工程师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为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不足等。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实训,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的团队协作能力等也表现欠缺。
教师师资配置问题 对于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重要责任者,高校工科教师的人力资源配置也存在很大问题。对于工程师的培养者,理应兼具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不仅应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但是实际上目前高校工科教师却呈现两极分化的形式: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普遍来源于高校博士毕业生,这些教师从学校进入学校,理论知识扎实,但是通常欠缺社会实践,缺少工程实操经验;而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却学历不高,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高校实验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课题研究等方面均不能与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相比较,高校实验教师的困境加剧了高校实验教学的困境。
高校出现重科研、不重本科教学的倾向 作为工程师教育的摇篮,高校承担着培养优秀工程师的重要使命,本科教学更是工程师成长中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但在目前大环境中,高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高校愿意出重金引进高层次人才,对论文科研等成果比较看重,在此指挥棒下,高校教师也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科研中,本科教学由于出成果慢、效果不显著,很容易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2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讨论稿)》中,将工程师的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对应于本科教学,即工程学士的学历层次,目标为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针对应用型工程师培养,除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更加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以上具体要求,可见卓越工程师对当前的高等学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本科实验教学应相应改革,卓越工程师理念给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3 基于卓越工程师理念,大力推进高校工科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 基于对应用工程师的要求,“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高校应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优化与整合,提高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同时引入真实案例,将分散的项目整合成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将单纯的技能操作训练变为基本操作能力为基础、旨在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一体的过程训练。大力提倡资源共享,通过科学设置工程教育的训练项目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注重科研反哺本科教学,及时将科研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到本科实验教学课堂上,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际工程能力,成为具有工程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同时,高校应积极通过各种学科实验技能竞赛,通过发现、总结学生在实验技能竞赛中的表现、问题,为实验教学及时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可以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入到高校,通过各种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解决。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精神及实际的工程应用能力。
基于高校实验课弱化的形式,高校应积极推进实验课程的改革,通过鼓励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评价,监督体制的逐步完善,高度重视实验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改变以往实验部分从属于理论课的地位,大力推进实验的课程化。实验课程化可以整合高校实验资源,大力提升实验教学地位,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积极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卓越计划中,国家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应抓住契机,积极加强和企业的沟通,选择有实力、有诚意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基地。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是双赢的行为,学校可以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条件进行实验教学、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通过使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切实了解本领域内专业实践知识,在实践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破解传统实践教学资源难题。而企业则可以加深与学校的科研合作,对于企业的科研实力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校企切实落实合作机制,从细节上保障双方的权益。譬如在实践基地,可以通过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医疗保险、社保等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在实践基地学有所成,使企业实践教育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 卓越计划中提出,针对当前工程教育的师资建设瓶颈,根据当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遵循“结构合理,团队优势突出”原则来建设适应学生发展的师资队伍。对于专业教师,卓越计划中指出鼓励其获取专业执业资格,多参与学校与企业的生产合作,以弥补其实践短板,从政策层面保证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高校应借此机会大力促进工科专业教师走出教室,走出实验室,多参与生产实践,并从政策上对获取专业执业资格的教师给予职称评审、业绩评定等方面的优先考虑,真正使工程师之师先成为优秀的工程师。对于实验教学一线教师,应鼓励其继续加强实践技能,多参与生产实践。高校实验教师应该成为科研实验室、企业最新成果走进本科实验室的牵线者,这对高校实验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教学生做实验,更加需要能整合,创新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创新。
高校要重视实验教学,首先要重视实验教师,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实验教师做好未来工程师的基础实践教育。同时高校应努力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搭好平台,不仅让教师走出去,也可以聘请具有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技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负责校内实验、实习实践、工程实训等内容的教学工作,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支持,将最新的工程理念、最实战的经验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
[2]孔垂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与“情境化”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38-40.
[3]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312/160923.html.